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包装探讨论文

时间:2022-10-25 04:33:43

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包装探讨论文

关键词: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包装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文中介绍了作者在教学改革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思考与尝试。

重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成为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几年来,我院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进行了一些思考,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些成效。

一、教育创新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前提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

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创新教育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首先拥有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是教师,他们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专业知识的更新和调整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代化的课堂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科技创新活动的导演,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对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与本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最新理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善于将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我院积极开展一切为学生的敬业爱岗活动,设立了教学质量奖、教学改革奖和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培养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邀请校外知名人士举办学术讲座和讨论,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重点地分批做好教师业务进修和学历提高,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为教师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和科研创新提供有利条件。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

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加强大学生基础教育的内涵更新和外延拓展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按照拓宽基础口径,淡化专业意识的原则设置基础课。以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多方向发展创造条件。通过“显性教学”(专门的课程)和“隐性教学”(通过教学内容改革使新的知识隐合在相关课程中)拓展基础知识并加强基本能力训练,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为达到这个目标,结合专业特点,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开放式实验、实践性教学、自学辅助质疑等多种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掌握更多包装工程专业的信息量。提高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相关学科发展前沿,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掌握未来变化的规律。增加选修课比重。根据院主辅修制规定,允许学生跨系、跨学科选修课程。使学生依托一个专业,又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即在接受较系统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需要自由选择课程。这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为在某个专业深造做好准备,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殊兴趣,能学有所长。要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转化。学校应与产业联合,建立大学生长久教学实践基地,进一步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三、改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要创新,就必须有浓厚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于传递现成知识。注重聚合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培养。在知识经济社会,把知识转化成为能力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要把高等教育立足点转移到教会学生学习上来,即从以教为本转变为以学为本。把过去以“授技”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学生对知识主动追求上来。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其思维活跃、敏捷。善于动脑筋,能够解决各种问题。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可接受原则,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教材。着重培养学生获取、运用、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发掘每一个学生智力资源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课程的改革。学校根据创新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创新思维与技能提高的需求。另新增开设了一系列专门课程。无论是创造技法、智力与创新能力的训练,还是科学研究方法论,都会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营造创新教育大环境大学阶段,青年学生成长具有自觉性,教育者在考虑培养目标时,应当把学生当作发展主体。

从单纯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构建适合大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并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在整体环境熏陶下,让个性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长见识、增才干,培养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以确立一个目标,转变两种思想,推进3种方式为突破口进行改革。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鲜明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转变两种思想是变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变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主的教学。推进3种方式:一是推进体验性学习,积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为学生思考、探索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以参与者的信念和心态学习;二是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善于用不同方式组合思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激励学生的创新热情;三是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教学,如《包装机械概论》课和《机械原理》课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基础美术》课成为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场所;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广泛宣传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利用各种形式,多渠道引导和带领大家投入到这项工作之中。如:每年定期举办学生科技文化节、科技活动月(周),在此期间举办设计作品展览会、论文交流会、开展设计(制作)大赛和科普知识竞赛,鼓励、宣传发动学生参加国家(省、部)级科技竞赛活动,参与和协助教师的科研活动等,籍此来营造科研氛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促进良好的学风,不断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我系大学生2002年制作的几套“气吹火车”创新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成功的演播,受到广泛好评,这正体现了创新的思想和意识。为适应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我院改变了以往主要以“理论考试”分优劣的激励机制,加大了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某些专业课的考试采取笔试与动手操作能力测试相结合,标准化试卷考试与撰写小论文、搞小发明相结合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分析说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狠抓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学院一贯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使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几年来,为包装工程专业拨款几十万元建设专业实验室,为实验教学和师生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在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我系克服困难,经多方努力,本着互惠互利、互相支持的原则,经过协商,在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同时聘请多位包装行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我院客座教授。这既解决了教学实践问题,还拓展了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六、结语

我院对教改实践的初步尝试,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接受和欢迎。虽然由于扩招,学生入学时的综合素质较以往有所下降,但通过几年来师生的共同努力,从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水平来看,不但没有下降,而且有比较显著的提高。在教改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和实践,还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未来的工作还很艰巨。

上一篇:新兴产业战略性发展结构调整论文 下一篇:收入分配制度迫切革新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