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运营效益和主要问题分析

时间:2022-10-25 04:32:51

CDMA运营效益和主要问题分析

【摘要】中国电信CDMA业务运营两年多,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首先分别从业务发展、投资效能、客户价值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对CDMA运营效益进行分析,然后针对目前CDMA网络建设和市场运营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CDMA网络运营优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CDMA 运营效益 网络建设 语音业务 市场拓展 客户保有

1 引语

2008年10月,中国电信成功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络,开始移动业务运营。经过两年多发展,用户从初期的2700万户跃升到2010年底的9052万户,到2011年3月底,用户数更是突破1亿大关。在用户拓展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CDMA整体运营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网络建设和市场运营同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几年,中国电信迫切需要在无线网络建设、移动套餐设计和客户保有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才能更好地实现从规模发展到效益发展的转变,将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推向新的阶段。

文章将以某典型省份电信公司(下称A省)为例,详细分析和介绍CDMA网络的运营效益和关键问题,以期为后续CDMA运营优化提供参考。

2 CDMA运营效益分析

2.1 总体效益

2010年,A省电信的移动业务收入规模接近20亿元,其中,移动语音业务收入占比约53%,无线宽带业务和移动增值业务收入占比相当,分别为23%和24%。从CDMA整体运营效益上看,总体亏损情况大幅好转,但仍处于亏损边缘。各项移动业务中,无线宽带业务盈利水平最差,收入利润率约为-80%,语音业务盈利水平其次,收入利润率为-47%,移动增值业务利润率表现相对较好,但仍处于亏损状态。尽管2010年的移动网络投资有所缩减,但投资占收比仍达到了70%,远高于行业投资占收比平均水平的30%左右。

2.2 CDMA语音业务

同2009年相比,该省电信2010年CDMA语音业务收入增长了71%,但由于投资规模较大和终端补贴等成本的增长,整体效益仍处于亏损中,各别地市的收入利润率甚至达到-100%。尽管大部分地市的CDMA语音业务仍处于亏损中,但也有个别地市实现了盈利。

2.3 投资效能分析

从城乡投资效能上看,城市和农村虽然在单位载扇投资方面的差异较小,但单位载扇承载的业务却呈现显著差异。从单载扇水平看,城市每载扇的投资是农村的1.4倍,但每载扇承载的语音和数据业务量分别达到了农村的4.9倍和4.3倍,城市的投资效能显著优于农村。

从分地市的情况看,经济越发达的地市,城市和农村的每载扇所承载的业务量差距越大。城乡差异最大的地市,城市每载扇承载的语音和数据业务量分别达到了农村的13.7和8.1倍。

2.4 客户价值分析

由于电信接手CDMA后,早期的用户发展定位于中高端用户,因此,在终端补贴等方面,政企高端移动用户一直享受着较为优越的补贴政策。随着低端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低端用户流失风险的加大,针对政企移动用户的补贴政策又进一步强化,针对低端用户的终端补贴投入越来越小,公众客户市场发展遭遇了严重的瓶颈。

通过数据调查和分析发现,2010年,该省政企移动用户的终端补贴比公众移动用户平均高363元,但代办费用比公众移动用户低18元,扣除终端补贴和代办费用后,政企移动用户的收入贡献为268元,比公众移动用户高51%。

由此可见,尽管政企移动用户享受了高额的终端补贴费用,但扣除终端补贴后每用户收入贡献仍较公众客户高,这就为终端补贴政策导向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定依据:但个别市州单位政企客户收入贡献已较公众客户低,存在终端补贴过高的风险,需要引起关注。

2.5 资源利用率分析

由于移动通信网络自身的特点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导致了中国电信必须建设一张覆盖更广、速度更快的CDMA网络。因此,中国电信在接手CDMA后,开展了大规模网络投入与建设,快速实现了EV-DO的全国部署,并实现了县级以上的覆盖。然而由于市场竞争压力,用户发展却远滞后于网络建设。

截至2010年底,该省CDMA整体资源利用率水平不到17%,同竞争对手中国移动的GSM网络利用率水平的70%~75%相比,整整低了50%,其中,1X信道资源利用率接近18%,而EV―DO时隙利用率为16.5%。而且,城市和农村的资源利用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城市基站的1X和EVDO平均利用率比农村分别高5个和7个百分点。

综上可见,为了提升网络质量,CDMA网络建设耗费了大量的投资,但CDMA用户规模和业务量,尤其是农村用户规模和业务量远低于预期,导致CDMA整体网络资源富余,经营效益不尽如人意。

3 CDMA运营关键问题分析

3.1 网络建设

近年来,随着网络建设的大量投入,中国电信的CDMA网络已经同中国联通的GSM网络相当。但同中国移动相比,CDMA网络在部分农村、边远山区以及室内等地方,无论是覆盖深度还是广度都存在非常大的不足。

(1)基础设施原本薄弱,中国电信基站规模远低于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移动。以A省电信地市B为例,该市中国电信基站数目接近460个,同中国联通相当,但中国移动基站已接近1200个。

(2)基站新建协调难。其一,基站谈点与当地居民协调赔补较难,尤其在农村地区。部分地区由于环保顾虑,谈点成功率非常低。其二,基站共建共享存在困难,尤其是同最大的竞争对手共建共享难度大。其三,部分区域竞争对手先进入,提高了建设赔补和租金等准入门槛,导致建设投资居高不下。

(3)现有基站存在拆除的风险。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居民对基站电磁辐射的担心日益加剧,基站被动拆除风险越来越高。2008年以来,B市电信已经拆除了8个基站。

3.2 市场拓展

接手CDMA网络后,中国电信通过融合营销,大幅抢占市场。然而,随着业务融合程度的不断深入,加上终端数量少、套餐复杂等原因,新增市场规模迅速缩小。

现有移动业务的融合度已经达到70%,通过融合拓展移动市场的空间已经不大。而且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宽带和固话用户流失风险增加,将进一步压缩融合的空间。以B市为例,该市新增天翼用户数已经从最高每月800户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00户。

部分套餐的终端补贴政策吸引力不高。近年来,尽管CDMA终端数量有了大幅提高,但中低端的手机在各个方面仍较GSM有较大差距。正是由于可选终端少,导致部分天翼套餐存在所赠送的补贴额度下客户无法找到合适的终端,所吸引的新增用户就相对有限。以E6和E9中两款套餐为例,套餐推出初期,两款套餐的新增用户规模占比达到了20%和23%,但两个月后该比例迅速下降到2.2%和2%,市场吸引力显著降低。

现有移动业务产品种类繁多。截至2010年底,B市电信现有的移动单产品已达152个,移动套餐产品达346 个。一方面集团和省公司推出了大量的移动产品,另一方面部分产品由于不停优化,演化成一系列的产品。如E9套餐,从2008年12月开始陆续推出了四十几种形态,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整合。

3.3 客户保有

作为新进运营商,中国电信在移动网络运营和服务方面都同竞争对手存在不小的差距,加上营销资源投入差距和终端瓶颈所限,导致移动业务在使用和客户保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1)用户消费不足

以B市为例,该市移动业务消费量连续三个月不到其套餐保底消费量75%的移动用户占总用户规模的28%,近4%的移动用户没有产生话务。导致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有:

相同价位的终端上,CDMA终端在外观、操作、功能等方面都不如GSM手机,导致用户使用CDMA终端的意愿不高,尤其是600元以下的终端。

用户终端丢失。

天翼用户多为C网和G网双网用户,通常将C网作为备用机。

天翼用户中低端用户较多,担心资费超出。

(2)用户流失率高达30%~40%,远高于竞争对手中国移动的4%

导致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有:

计费帐单复杂,客户理解难,前端营销服务人员理解和解释也难,客户感知很差,对中国电信信任度降低。

终端问题突出。CDMA终端性价比低,质量差。低端手机通常难以用到两年。终端售后服务支撑不到位,返修时间长。

天翼用户大部分为中低端用户,其本身忠诚度低,在竞争对手推出更有吸引力的营销方案后,很容易转网。

(3)存量保有投入有限,导致客户保有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中国电信的营销成本压力本来就较竞争对手大,加上大部分营销资源投入到新用户拓展中,对于已有用户的回馈和保有自然投入就相对薄弱。

目前针对金卡、银卡客户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客户关怀体系,但是由于在客户投诉处理等问题上解决不利,影响了客户感知的提升。

4 结束语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和运营,中国电信已经在移动通信领域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融合发展之路。然而,由于优质终端缺乏、移动运营经验不足等原因,CDMA发展陷入了新的困境。目前,中国电信迫切需要挖掘和吸引更多的优质终端厂家,创新合作方式,以期真正打破中低端终端瓶颈。与此同时,在融合发展乏力,市场营销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电信必须强化“内功”修炼,重点做好套餐管理、客户维系等内部运营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伴随携号转网、4G等新机遇的来临,实现了“终端”和“运营”两翼齐飞的天翼终将突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GSM的前后夹击,拥有更加广阔的明天。

上一篇:基于IMS构建物联网的构想 下一篇:基于GPP SDR的LTE系统RLC协议层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