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抗体教育 培育主体文化

时间:2022-10-25 04:06:45

加强抗体教育 培育主体文化

【摘要】在当今时代,社会参与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但社会舆论规范和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正冲击着学校的教育,所以有必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营造主体文化氛围,抵抗消极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学校改进教育方法,强化自我教育三方面阐述,营造一个主体文化氛围,以加强对学生的抗体教育,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抗体教育 消极文化 主体主义 自我教育 理性

当前的文化市场可谓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不可避免地产生“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使不具备分辨能力的中学生受到了严重影响,以致有些班主任感叹:“学校十年功、挡不住社会一分钟”。这话虽说偏激,但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困惑和无奈。

事实上社会存在的消极文化正日益冲击着学校的教育,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如电脑、电视、游戏机等,其不良的文化信息成分越来越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里所说的消极文化,特指那些对人的心理产生消极作用的文化,如色情文化、凶杀文化、帮派文化等等。如果教育者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它将成为学生越轨行为的客观动因。如各种校内“小团伙”、“小帮派”的形成,都受到了电视剧或书刊里描写的帮派文化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者,应审时度势,运用主体文化的优势和适当的教育策略,增强学生抵抗消极文化冲击的能力,这种教育,我们称之为“抗体教育”。而社会课在抗体教育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作了初步探讨。

一、营造主体文化氛围

消极文化与当今的主体文化是相对立而存在的,主体文化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消极文化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社会上存在消极文化,作为教育者无力从根本上扭转,但我们可以也有能力去营造主体文化氛围,尽力阻止消极文化的传播过程。

1、利用优良的传统美德。

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来积淀了丰富的传统美德,而这在社会学科中是举不胜举的,尤其是一些名人(历史上、社会上对人民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如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雄风,岳飞“还我河山”的壮志,谭嗣词“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气节,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气魄……以这些人物为事例,通过讲故事、收集资料、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他们光辉事迹和精神内涵,从而创建正确舆论,缔造主体文化氛围,以此来感染学生,并深深地吸引学生去追求崇高的行为而自觉地努力。当然历史人物在不同的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人物的各种情操,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2、加强法制教育,防范学生受消极文化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社会信息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新的信息环境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固然不能一概而论,然而不良的文化信息只能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这是确定无疑的。谁也不能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与新信息环境毫无关系。如20世纪80年代,一部电影《少林寺》的问世,又使多少学生迷恋武术、挥拳弄棒,更有甚者弃学而去,千里迢迢奔赴河南嵩山。再有,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地方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经常收到外地寄来的各种广告,如《致富技术》之类的小报,上面的内容乌七八糟,满纸都是拖人堕落、教人犯罪的东西,比如蒙汗药等,引诱不谙世事的青少年上钩,对许多青少年团伙案情分析表明,这些地下小报的确起到了“作用”。

为了预防学生遭受不良文化的影响,也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应有意识地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使青少年从小养成学法、知识、守法的习惯。在《社会》教材中适当安排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有关内容。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其内容外,还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公审会旁听,开展扫黄活动宣传,组织模拟法庭等,使学生很自然地从中受益,明辨是非,达到抗体教育的目的。

3、进行性知识,性道德教育

目前,我国许多学校青春期教育还较薄弱,性教育才刚刚起步,然而社会上部分男女交往中的不拘小节;电影、电视等不适当的性暴力,性描写;书刊,音像制品等在悄悄传播,都在直观上给青少年以强烈的感官刺激,透发其产生无法抑制的性冲动,使他们受到各种不适当的性心理,的深刻影响。也可以这么说,中学生对色情文化的吸收,实际上大部分是人们对性教育采取封闭式态度造成的,甚至现在有些地方的学校有些课程牵涉到性知识时,教师就回避讲解。这种做法不仅收不到教育效果,相反给学生一种神秘的暗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正确诱导之,使他们增强适应性和免疫力,增强对诱因的抵抗力和自觉抑制力;自觉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做到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如在社会课中,利用古代社会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等实例,加强学生对人的生理心理的认识,消除学生的神秘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教导学生正确对待男女间的交往,在交往时应心地坦然、行为大方,举止文明,分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不用污言秽语谩骂异性;异性遇到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等等。当然在教育时必须严肃,不允许不恰当的描绘,必须以道德统领,防止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防止青少年曲解。

二、改进教育方法

为增强学生抗体教育,要正视现实,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使他们知道社会上存在着有益因素,也存在着许多有害因素,存在着许多值得提倡的东西,也存在着许多不宜涉足的场所和需要反对的东西。要学会明辨,学会选择。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吸收社会积极因素,增强抵抗消极因素的能力。

1、实施全方位教育

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时教师切忌主观武断,要注意批评教育的艺术。在适度的原则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羞耻心,要避免那种违背教育原则一味灌输的做法,与家庭社会联合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在这过程中,学校要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吸引并组织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共同教育好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生活体验的成功喜悦。同时积极与各方面合作,消除有害书刊的流传和影响,切断学生与社会上不良分子的来往,给这部分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针对一些学生在游戏厅玩电子游戏的现象,在社会课中开展“电子游戏与消费”为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懂得正确的消费方式,同时针对打电子游戏对身心发展和用眼卫生等入手,让学生讨论“电子游戏是主体文化,还是消极文化”,让学生认识电子游戏的消极文化特征,并要求家长控制孩子的零花钱,堵住消费渠道,并给予引导。

2、灵活运用各种辅导方法,给予理性引导

事实证明青少年是很喜欢别人与他推心置腹地交谈,教师平时应不失时机地采取平等谈心的方式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积极因素,什么是消极因素。学生反感的是家长(或老师)不问青红皂白,不听学生的想法,一律斥责他们“不懂事”“学坏”,而这种不讲道理的斥责只能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加其“盲从症”的速变。

通常,对不同的学生,应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人而异,充分发扬学生差异性的优点,保护和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有的学生喜欢文体活动,就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上进信心。当然在教育过程中,还有各种方法,如劝导说服法、环境隔离法、奖励强化法,活动激励法,反面教育法等等,当然最终的目的是给予理性引导,使青少年健康成长,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强化自我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尺度来衡量自己。”所谓自我教育,是指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自我教育既是品德教育的必要途径,又是学生独立生活的必备能力,它是教育的补充力量,又是教育学生的必然结果,所以有人说学校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启动学生内驱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创造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的外部环境,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效果的有效举措。

1、弱化周围环境对自我教育的限制作用。

随着青春期发育和生理上的逐渐成熟,青少年普遍认为自己长大了、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同时他们希望摆脱成人的束缚、渴望独立、自主的学习与生活,但是这种愿望有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少老师和家长还是把他们当作小孩子,过多地限制和说教,不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行动,无视他们自我肯定的需要,从而使他们的“成人感”受挫,产生自卑或敌对情绪,使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减弱,影响个性发展。所以作为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尽量弱化周围环境对青少年自我教育的限制作用、如加强与家长沟通,通报学生情况,当然以鼓励表扬为主。有时对个别问题学生,不是简单“告状”了事,而是请家长、学生与老师坐在一起,进行“三方会诊”,与家长一起分析、沟通,促使学生调动内在动力,发展自我。让学生、家长、老师能面对面地进行心灵沟通,使学生体会家长的苦衷与愿望,使家长能尊重、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要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周围环境对学生自我教育的限制作用。

2、正确认识自我,进行自我完善、反省和行为矫正。

青少看好奇心强,求知欲浓,并且可塑性强,进取心也强,为此应当对其本身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所处的具体环境做出客观的具体的分析,找出产生不良心理及行为的原因,切不可采取空洞,简单的说教,乱批评乱指责,应创设一种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如开展优秀生事迹报告会,开展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等,让学生对先进人物有所了解,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自我分析。或者是利用班集体的舆论作用作为青少年自我教育的主要影响源,学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断地反思。引导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控制自我、矫正自我、转变为主动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自我,扬长避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如在讲授“虎门销烟”时,针对班里有些学生平时会吸烟,社会上有人会吸毒的现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鸦片对人体的危害,然后联系到吸烟、吸毒的严重危害,从而让学生形成远离香烟和的良好习惯。

当然在培养学生的抵抗消极文化的能力上,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大力配合和支持,需要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前新著《问题行为矫治妙方》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郑日昌著《中学生心理卫生》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马忠虎著《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上一篇:浅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几个细节 下一篇:中学物理合作学习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