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塞冬的怒吼 缘起灾难2012

时间:2022-10-25 03:55:22

波塞冬的怒吼 缘起灾难2012

大地颤栗,火山喷发,海洋咆哮,数以万计的高层楼宇顷刻间化为乌有,灯火璀璨顿时黑暗绝望,有的只是人类的哭泣和隍隍不可知的命运……这部出自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R0land Emmerich)之手的灾难力作――《2012》,讲述了一个全球毁灭的故事,洪水、地震、海啸、飓风、岩浆,大量体现人类文明的标志性建筑物像豆腐一样被自然的巨大力量碾碎,几乎是能想象到的人类灾难的极限。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0年1月13日,海地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2005年3月28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震: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短短的几行字和一串数字的背后,却隐藏着自然灾难给人类所带来的痛苦和考验。诚然,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而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这种自然灾难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但有些地震所引起的伤害却是巨大的,目前人类有记录的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80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者相当于一个100万千瓦的发电厂40年的发电量:而就在3月份日本本州岛海域发生的9.0级强烈地震所造成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当然,作为自然界十大灾害之一的地震,所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而耐人寻味的是,尽管我们的科技让生活品质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学难题。目前而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说自己预报的地震是100%准确。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自然灾难既然不能避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将损失减少到最小。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地震不仅只是在震动时会引起大量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更大的问题在于地震所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会带来长久的影响,日本的这次地震,民众从地震海啸的悲痛转到对核泄漏的指责便是最好的佐证。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孕育了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的生物资源,是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由于其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波塞冬(Poseidon),是克洛诺斯与瑞亚之子,宙斯之兄,地位仅次于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十二主神之一。与提坦神(泰坦)的提坦之战(Titanomachy)结束之后,波塞冬成为伟大而威严的海王,掌管环绕大陆的所有水域。他用令人战栗的地动山摇来统治他的王国。波塞冬经常手持三叉戟,这成了他的标志。当他愤怒时海底就会出现怪物,他挥动三叉戟就能引起海啸和地震,但象征他的圣兽海豚则显示出海的宁静和波塞冬亲切的神性。千百年来,由陆地流人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直沉寂长久的波塞冬也终于开始忍受不住,面对海洋日趋污染,我们仿佛听见他从海底深处传来的怒吼。

好吧,无论如何,就目前来看,2012并不是人类终结的末日。当然,如果要从纯概率的角度上来说,那每时每刻都有可能是世界末日――也许就是你看这篇文章的下一个小时,只是这个概率可以小到几乎忽略不计。如果说,影片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讲,值得我们思考的也许并非如何去获得那张“天价船票”,而是如何在剩余的时间里度过我们的日子。就像一则微博笑话中说的,“我来,就没打算活着离开”,每个人,无论王侯将相,总会要经历生老病死,只是这个问题以前都被我们潜意识回避了,但是,当一个实在的命题放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又该如何来面对呢?或许,只有当我们真正意识到生命短暂,我们的生活态度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就如同垂暮老者总会感叹花朵的芬芳,空气的清新,溪流的干净奔腾,夜空的繁星闪烁……只是,当我们重新审视周遭的环境时,却发现,连这种观察和体验都是奢望。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一点一滴的侵蚀着我们身边的环境。身为万物之长的人,可以让摩天高楼在夜晚中熠熠生辉,却不能让星空重现神采,科技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间隔,却又拉长了我们和大自然的距离,这说起来多少有些可悲可叹!

就目前我国而言,北京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比较都是很严格的。除对于民用建筑、办公楼等一般建筑不需做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以外,针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要求其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报请地震部门做地震安全性评价。其中,1999年颁布的《北京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和放射性物质或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核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从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工程地震3个专业方向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评价报告还要报请地震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由北京市地震局进行审批。据专家表示,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属于容易产生次生环境灾害的建筑工程,因而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目前,北京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的执行率已达90%以上。我国正在对抗震救灾技术方面进行专门立项研究,可望使地震台网的监测预警系统和容易引起次性环境污染的企业生产形成联运,做到一旦发生地震,这些企业的生产自动停止,使环境污染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上一篇:平板电脑,期待百花齐放优派ViewPad开始启动 下一篇:浓缩的精华S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