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技术课改途径

时间:2022-10-25 03:14:28

化工技术课改途径

本文作者:王升文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我院成立时间最早的主要专业之一,自1978年设置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在化工企业生产一线从事化工操作、管理、科研方面的优秀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作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应用化工专业,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着力抓好课程开发、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的改善,力争使该专业成为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优、毕业就业率高、在全省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一流专业。为适应这一新形势,与应用化工专业群建设和改革相配套,《化工产品合成技术》成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鉴于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在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对《化工产品合成技术》课程进行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理念的改革和探索。

1《化工产品合成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工产品合成技术》课程,长期以来采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参观实习三种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随着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化工技术专业的迅速发展,发现这种模式还存在不少弊端,导致教学效果不近人意。

(1)教学规模与实训配套错位。近几年,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我系学生人数从原来的每年1000余人迅速增加到现在的2000余人。学校的各方面配套设施特别是实训装置与场地的建设跟不上招生规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缺乏,实训时往往采用合班教学,这就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下降。尤其是课程要求的现场实习,由于学生人数太多,生产单位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不愿意接收学生去实习,即使联系到一些实习单位,也由于学生人数太多,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带队教师在讲解和操作过程中不能保证面面俱到,实习效果也不太理想。

(2)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化工产品合成技术》课程内容较多,要求学生掌握的信息量大,单纯的理论授课学生不易掌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课程学时的压缩、校内实训场地条件的局限等因素影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贯彻。尽管我们已经建设好了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开展产品合成、精制、鉴定等实践操作,但是这些实训环节未能与产品合成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任课教师缺乏现场经验,对理论知识十分熟悉,但合成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不太清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3)教材建设滞后课程目标。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缺乏,目前的《化工产品合成技术》教材内容多是介绍产品合成的理论知识,信息量多而且广,深奥的理论偏多缺乏必要的实践案例和操作技巧。学生学完后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

2《化工产品合成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课程教学的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或合成产品为载体,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加强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课程评估和管理,加强立体化的教材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建立职业能力和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课程标准。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应用化工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结构是以化工产品小试合成开发为线索进行设计,包括:合成任务书的解读、资料检索、合成路线设计与筛选、单元反应的控制、合成反应的操作、产品处理等。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确定充分考虑了化工产品研发员的相关要求。

(2)编写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相关专业知识;以典型化工产品的合成反应为基础,展开典型化工产品的研发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由易而难,多采用讨论、考察、实际操作、师生互动的课内外活动形式,给予师生以创新的空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熟悉化工产品合成的整体过程,掌握化工产品合成中常见反应装置的搭建、试剂的处理方法、常用仪器的使用操作、各种单元反应的控制及操作方法,产品的分析测试和鉴定方法等相关知识,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富有爱心的思想品质。

(3)实习实训注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首先是学院加大投入,购置更多的实训设备与器材以满足更多学生实习的要求;其次是学院与周边各种化工企业保持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从而改善本专业的教学条件,这也体现了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4)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新课程具有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实践性强、新技术应用普遍等特点。因此,我们可以改变以往那种先在课堂上学理论,然后到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对于某一学习领域来讲,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教学地点也可以不固定,有的工作任务可能在教室完成,有的可能在实训基地完成,并且是穿行。此外,我们还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由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是设置教学情境,给定每一个学生的教学项目,由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设计方案;教师做好事前、事中与事后的督导与互动,尽量多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真正做到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机结合;通过实验、分析、总结,使理论知识得以升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与项目教学等其它形式。

(5)课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后,每一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工作往往不是靠某一个教师来完成的,而是靠一个团队来完成的。因为对于某一个学习领域而言,会涉及各个专业的相关知识,而对某一个体来说,很难做到对各个专业的相关知识都很精通。比如,化工产品合成技术这一学习领域就必须由化工工艺、化学原理、电气仪表控制等相关专业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论,融教、学、做于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给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能够完成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还应具备企业工作经历,能够从事实践性环节的教学。笔者建议教师每隔几年,到对口化工企业挂职,也可请企业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做新知识讲座或指导教学工作,在教师提高实训环节教学能力的同时更新专业知识,确保提高教学质量,这也充分体现了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p#分页标题#e#

(6)课程教学的考核与评价。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教学理论,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某一项具体工作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完成。在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讲述法、仿真教学法、实际操作法进行演示或指导,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路。就产品合成技术专业来说,改革后可采用合成工取证的考核方法,分为应知和应会两个方面,应知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知识技能评价,如常见仪器设备的结构、合成原理、性能特点等;应会的考核内容主要是检查方案设计能力、工作任务的完成及演示情况等。如产品合成方案的设计、合成工作的完成情况及产品的分离与精制等。除此之外,还要考核团队合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小组成员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果是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的工作任务,还要参考企业相关人员的评价。学生通过企业的社会实践,在非专业领域的素质考核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学生通过在企业参加岗位劳动或参加科技、工程项目开发建设,可以学到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锻炼职业能力;学生通过企业了解社会,在企业实践中锻炼语言沟通能力、交际合作能力、学习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培养自身的情操和伦理道德修养。

3《化工产品合成技术》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

(1)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新教学理论,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同于先前的纯理论或纯实践性教学而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完成情境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

(2)教学按工作循序渐进,内容按工作要求务实。新课改是一个新的领域,改革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端正心态,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半途而废。在改革的过程中,需一步一个脚印,务求实效。

(3)创设教学情境,发挥乐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创设职场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与收获。

上一篇:职校机械设计课改思索 下一篇:建筑结构课改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