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港股将再调整

时间:2022-10-25 02:36:04

在上期本刊的港股月评中,笔者曾预测港股10月份的那波跌势应快接近尾声。

历经整整一个月下跌1000多点的痛苦调整,港股果然在一片唉声中顽强地抬起了头,并以凌厉的升势在11月一举冲破15000点,恒生指数全月上涨550点(涨幅为3.8%)。

从10月底至12月初的整整五个星期内,港股连续不断地重复走出先小回后大涨的走势,不但补足了10月初的下跌裂口,还多次冲破15000点大关。跌足一个月,又升足一个月,恒指在12月初完成了U字形态,并几乎回升到10月初的起跌水平。

各分类指数中,11月表现最亮丽的是10月份表现不济的中资股和工商类股,其中红筹指数升7.6%,国企指数和工商指数升近6%;其次是公用类和金融类股份,对应指数分别上升约3%;表现最差的是连续两个月落后的地产股,升幅只有1%。

地产股的持续疲弱还是归咎于加息压力以及对禽流感的担忧,虽然这对大市的影响已在减弱,但对地产股仍然有制约。

继美国在11月初加息四分一厘后,香港超过美国加息半厘,直接影响到香港地产市场的交投量和楼价走势。美国的经济状况也引来市场对其利率可能继续走高的预期,而标准普尔11月中又将香港房地产类股的投资评级由“加码”调降至“符合大盘权重”,香港房地产类股在个别交易日大跌,并一度拖累大盘。

好在其它板块股份走强,港股在下跌不成的契机下反而形成升轨。内地短期内可能微调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消息令环球对冲基金开始转换市场,炒作略落后的亚太区股市,继日本股市先香港一步创出五年新高之后,对冲基金又上下其手推动港股,期指劲升带动港股转跌为升,尤其是中资股再次成为基金的宠儿。

2005年11月份以来,新股也一直是香港股市的热点。新股热由中国建设银行(0939.HK)拉开序幕,建行在市场极度低迷的10月底上市,上市后股价曾于低位徘徊,并一度跌破招股价,但之后一路上扬,为年底的新股上市潮打响头炮。而领汇(0823.HK)上市进一步稳固了建行开创的局面,为新股潮定下正面的基调。

上市之路颇不平坦的领汇在挂牌首日的上场表现令人喜出望外,以接近全日最高位收市,较上市价高收15%,有价格认购优惠的散户的回报竟高达20%。更出人意料的是,领汇的上升势头并未就此打住,上市未满一周,便成海外基金收购目标,英国对冲基金TCI悄悄持有了领汇18%权益,之后德意志银行也自愿性披露持有领汇5%,促使领汇在上市后接连上升,凌厉的升势至今未减。进入12月份,大市出现调整迹象,但领汇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升势更猛,明显与大市背离。

领汇的成功上市启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热潮,多家地产股乘势推出REIT应市,长实(0001.HK)推出泓富地产信托计划,越秀投资(0123.HK)也在尝试。

领汇的骄人升势也使英国对冲基金TCI在港股出尽风头,并似乎具备了点石成金之力。在领汇之后,TCI又成为新世界发展(0017.HK)的重大股东,后者股价也随之飞升。稍后,百仕达(1168.HK)宣布配股集资,入股该公司者包括四家基金,TCI也榜上有名。被俨如“金手指”的TCI点中的百仕达,复牌后的股价比配股价上升达五成多。

进入12月份,港股出现疲态,11月的升势暂告段落,短期大市有调整迹象。世贸部长级会议于12月在香港举行是大市下调的一个借口,皆因持续上升的幅度已经不小,部分较谨慎的投资者或会选择暂时减磅。

基金的年底粉饰橱窗行动估计仍将持续,因此短期内港股大幅度调整的机会不大。而人民币将再升值的期望估计会再度触发资金流入以刺激大市。只要人民币汇率一日不到位,该题材的炒作便不会停止。

中长期而言,中资股将继续是香港股市的宠儿,香港的中资股都是全球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最好选择。QDII也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全面落实,来自内地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将为港股输入更多的增量资金。

上一篇:美元仍可谨慎看好 下一篇: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