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思维

时间:2022-10-25 02:33:44

浅谈设计思维

摘 要:组合思维是设计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价值在于能将多种元素组合成新的设计实体,具有鲜明的创造性。它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能开拓新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艺术设计;组合思维;想象

“设计”最早是以动词形式出现的,张道一先生认为:“如果从字面解释,设计就是‘设想’和‘计划’”。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设计”一词慢慢演变做名词来用,但其中包含“设想”和“计划”的内涵并没有多少改变,只是外延更为扩大,适用范围更广罢了。既然有设想和计划的存在,那么思维在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则不言而喻。总的说来,“它(设计)是人类创造产品、产品为人类服务的双向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创造性思维活动和创造性操作实践的总和”。因此,探讨设计思维及其运用,便成为研究设计科学性的敲门砖。

1.什么是思维

思维与感觉、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同的是,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在联系;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特征型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在设计过程中,感觉、知觉只能反映设计对象或元素的形状、色彩、大小及气味等一般特性,而设计思维则能通过一系列思维过程,综合概括出一类设计对象或元素共同的本质特征,并舍弃具体的非本质特征。

思维是综合想象推移的基础,它可被视为将一种或两种以上现存信息元素有意识地变形或综合为一种新概念的过程。这里所指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信息单元,例如,可以是一件事情,一个步骤、一种想法等。从本质上讲,所有项目具有的新属性、新事物都是其他事物的变形或综合。任何新事物的创造必须建立在现存原材料基础之上。

2.发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设计”这一造物活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思维在创造活动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思维是创造价值发挥的载体,然而这一任务并非仅由创造性思维承担,而是发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二者共同作用,但是,这并不能抹杀他们各自的特点。因此,首先必须弄清楚创造(发明)与发现之间的区别。前者是经过一系列复杂过程,创立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侧重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而后者则是经过研究、探索等观察到或找到没有察觉、认识到的事物或规律,侧重对已存在、但近年来才被感知的事物的认识。

在设计中,发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通常相互结合,在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现象的同时即为激发灵感产生新造物计划的开始。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在大脑中得到反映的时候,设计师们就可以通过某些研究发现这些元素之间的规律,而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可能已经启动。

3.想象在设计思维中的作用

古代哲学家很早就把想象力看作人类认识自我的一种心理机制。黑格尔曾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心理学通常认为:“想象力是人脑对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例如,在读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时,头脑中会浮现一幅画,有远景,有近景,有山水,有人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广阔辽远,安谧冷寂,天地间完全被白花花的大雪所笼罩,飞鸟绝迹,渺无人烟,形成独特的意境。

想象是思维的基础,它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主要的想象类型。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思维中运用较多的是创造想象。尤其是设计者在设计作品的时候,创造想象就发挥了主体作用。

4.设计思维的过程

与其他思维过程一样,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思维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识问题和明确提出问题。思维的起始过程源于解决问题。问题就是矛盾,找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核心成为该阶段的主要目的。“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动力。例如,设计行为一开始就可能要提出有关设计某产品意图的问题,因为设计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和功利价值的艺术造物活动,所以它的发生必须在一定目的性的指导下进行。弄清设计意图为开展实际操作和具体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国外有一种“五W”和“一H”的提问方式,即what(设计什么)、who(为谁设计)、when(为何时设计)、where(为何地设计)、why(为什么要设计)和How(如何设计)。只有明确了设计意图,发现需要解决的矛盾,设计人员才有可能进行现有元素的分析、比较、抽象、具体、概括和综合处理。设计思维在这一阶段需要依赖以下三个条件:

(1)主体的活动积极性。设计者活动性越大,接触面越广,越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就是说设计者在平时要多积累知识,多搜集素材,多观察事物。

(2)主体的求知欲。求知欲会促使设计者去猎取更多的知识,来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创意或作品中。

(3)主体的知识水平。设计者的经验知识与设计作品的最终结果有着必然联系。知识缺乏不容易提出复杂的问题,抓不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设计作品也必然没有深度,平淡无奇。而钻得愈深,了解得愈多,提出的问题才愈深刻、重要。比如,一些广告招贴,往往几句话或几个图形就能反映社会的某一个问题。

第二阶段,分析提出问题的特点与条件。搜集与问题有关的材料、信息等各类元素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没有这个过程,问题是不可能被解决的,设计也不可能进行下去。比如,在某一商业产品的设计中,设计者应该获取客户、目标市场、品牌等等相关信息元素,还要大量研究同类产品,然后从中处理出一系列正确元素,并且与其他元素的特征结合。这个阶段需要用图形和符号之类进行视觉上和结构上的问题分析,还需要清楚用什么概念来整理问题。

第三阶段,提出假设,考虑解答方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方案,即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这就需要提出假设。假设是科学性设计思维的侦察兵,在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这,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虽然设计并非纯科学形式,但毕竟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因此提出假设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设计者将已基本确立的多元素进行有机归纳,在大脑中用假设的形式进行综合。这种假设可以是开放性和多元性的,并不是明确的最终方案。

第四阶段,检验假设。验证假设是设计思维的最后阶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设计领域,通过反馈意见以及实际操作证明为可行的话,那么假设是正确的;反之,假设若有误,就需要寻找新方法、新途径重提假设。

总之,无论是哪一阶段,设计者都应努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现存元素,寻找一切可能与设计目的和要求相符之形象的契机。

综上所述,设计思维在思考及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设计者在创造的过程中不仅要感知客观事物,分析现存元素,而且还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思考过程掌握元素的本质和规律。不善于运用设计思维就不易发挥创造能力,在设计中也不易处理好各种课题。因此,在合理的条件下应该努力培养设计思维能力,使其能有效掌握从新观点、新角度去思考问题,摆脱偏见的科学性设计方法。

上一篇:浅析计算机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下一篇:礼仪教学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