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宁和706代血浆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治疗中的临床比较

时间:2022-10-25 02:31:17

天晴宁和706代血浆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治疗中的临床比较

【摘要】目的 探讨天晴宁(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和706代血浆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52例,均符合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观察5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天晴宁(a组)和706代血浆(b组)治疗效果。观察并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2小时的平均动脉压(map),用药量及用药时间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平均动脉压比用药前显著增加p<0.01~0.05,30分钟和1、2小时明显高于706代血浆,a组平均用药量低于b组p<0.05。结论 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治疗中,用天晴宁(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效果明显,能够迅速提升血压,改善病人的休克状态,提高休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优于706代血浆,是一种有效的血容量扩充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两种人工胶体 临床比较 失血性休克

各种原因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治疗中,传统的方法都是以输液,输血治疗为主。但在某些客观条件下不能及时输血时,快速补充液体是唯一的救命措施,而平衡盐溶液输入过多容易加重心脏负荷,导致组织水肿、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不但无益于抢救,更可能加重病情。人工胶体在低血容量、休克的治疗和预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为充分的容量治疗是改善微循环的关键,而羟乙基淀粉制剂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代产品,以天晴宁(乙基淀粉130/0.4)为代表的第三代,在治疗失血性休克有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1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52例,入科时收缩压<90mmhg,神志尚清或模糊甚至昏迷,皮肤色泽苍白发冷或青紫厥冷,呼吸变快变浅,心率增快,其中男性40例,女性12例,年龄15~52岁(34.3±15.4)。asa评估分级:ⅲ级32例,ⅳ级19例,ⅴ级1例。其中交通事故所致的全身多处骨折,骨盆伤31例,宫外孕破裂出血8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颅脑创伤8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科后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双腔深静脉导管,监护仪进行多参数监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立即给予天晴宁(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快速输入,b组立即给予706代血浆快速输入,用药期间禁用血管活性药物、输血及其它胶体,每5分钟测1次血压、心率,用药后30分、1、2小时再测定平均动脉压 map 。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每组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用药量及用药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资料以x-±s表示,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做组间比较,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两组用药后平均动脉压比用药前明显增加 p <0.01~0.05,且尿量有明显增加。a组给药后30分钟和1小时时相点明显高于b组p<0.01,2小时时相点也显著高于b组p<0.05(见表1)。

2.2 a组平均用药量(474±275)ml,平均输入时间40±16.04min,均低于b组(p<0.05),a、b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的变化(见表2)

表1 天晴宁(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对平均动脉压的影响(x-±s,mmhg)

与b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 <0.01

表2天晴宁(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用药量和用药时间的变化 (x-±s)

与b组比较:p<0.05

3 讨论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为微循环的变化,体液代谢的改变和心、肾、肝等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1]。而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常由于创伤、大出血造成血容量剧减,使机体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低灌注,无氧代谢增加、酸中毒等机体的一系列改变,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血容量,病情急剧加重,最终导致mods,所以必须尽快减轻休克症状,为后续的抢救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而尽早去除休克病因的同时必须进行容量治疗,尽快恢复有效的组织灌注,纠正微循环障碍,恢复人体的正常代谢。目前失血性休克容量治疗的液体种类主要有晶体液和胶体液,而晶体液输入过多容易导致组织水肿、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大量输入晶体液增加病死率和mods的发生率[2]。而以天晴宁为代表的第三代的人工胶体为复方制剂,每100ml组分为含羟乙基淀粉130/0.4 6g和氯化钠0.9g,更接近于生理的体内分子量,无血浆蓄积,对凝血功能小,对肝、肾功能没有影响,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扩容作用,提高血压和组织器官血流灌注,可维持血容量至少6小时,明显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

本实验应用天晴宁(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失血性休克,与706代血浆扩容作用比较,天晴宁组给药后平均动脉压比用药前明显增加 p<0.01~0.05,平均用药量低于706代血浆组(p<0.05)。综上所述,天晴宁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治疗中效果显著优于706代血浆,而且毒副作用小,还可避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是目前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治疗中较为安全、有效的扩容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 考 文 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46.

[2]李希兰,程晓斌.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特点及预后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03,5(3):208—210.

上一篇:子宫癌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下一篇:重组人硫氧还蛋白及其活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