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放学的孩子走在阳光里

时间:2022-10-25 02:18:13

让放学的孩子走在阳光里

【摘 要】 农村小学生的放学作业传统上都是学生回家单干,多数学生要么草率了事,要么挑灯熬夜,甚至半摊子。高质量作业实难企及,更不用说以作业为乐。鉴于目前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外作业现状,结合新课程的新理念,我提出了“区域互助式”家庭作业小组合作的新方式,强调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基于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鼓励学生个性成长,培养创新意识、自我探究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让放学了的孩子生活学习两不黄,健康快乐更阳光。

【关键词】 农村小学;“区域互助式”;作业方式;孩子阳光

一、触动

很长时间来,班里几个同学的家庭作业总是没能全部做完或者完成质量不高,有时甚至是一塌糊涂,特别是张凯同学,字迹潦草,到处是黑乎乎的。我向其他任课教师了解,他们纷纷表示也有类似的情况。于是,我把这一现象告诉班主任,后来徐老师告诉我家长反应的一番话:“我们实在没时间,晚上加夜班,孩子的回家作业我们根本没时间检查,孩子跟他奶奶吃住,奶奶年纪大了,什么都不懂。孩子的作业没完成我们有责任,但是我们也没办法。”听完徐老师的诉说,我的心里掠过一丝酸楚与无奈。是的,张凯没完成作业,实在不能完全怪他,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的情况。

二、调查

“张凯事件”让我沉思,于是我在所任教的班里24名学生中做了调查,结果如下:

看到这样的结果,我的心情很复杂,这样的家庭现状能有效保障学生回家作业的质量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可语文学科一点回家作业都不留显然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因此,我针对这些学生回家作业情况再次进行了分析:

1.学生怕做。惰是天性,加上农村孩子野惯了,离开校门心就满天飞,一到家首先想到的是屋里屋外哪有好吃好玩的,对于作业要不是大人催得紧很少有孩子主动想到先做的。有的还要把帮助大人收拾收拾,甚至帮忙生火做饭等当作借口或自我安慰的理由,等到晚上想到作业未完成第二天难过老师这一关时,才不情愿地开始做本就枯燥的作业,甚至还边打盹边写作业,敷衍了事。正是因为这种多数人与生俱来的怕做,所以作业质量是可想而知了。

2.家长不力。在农村,孩子的父母上有老下有小,为生活所迫,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外出打工的不在少数,或者母亲一人留下在家照顾老小。他们往往对孩子最终的成绩比较关注,并没有太多精力注意孩子平时学习过程。他们起早贪黑很是辛苦,最多就是问一句“作业做好了吗?”大部分孩子都会回答“做好了”。殊不知孩子根本就是草草了事,而家长就把这么一个问句当作自己已经完成了职责,尽到了义务。当然,有部分家长也相当负责,但无法改变的是家长有限的知识水平,已经看不懂孩子的作业了。于是,检查回家作业又成了一句空话。

3.题目单调。一谈到“作业”,学生马上会想到抄抄写写,因为传统的语文作业更多的是让学生写,写生字、写词语、写作文,有的老师甚至还将一些背诵改为默写,听说训练改成了写作,何其单调、乏味!难怪很多学生甚至家长都很自然地称“做作业”为“写作业”。这一成不变的写作业,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大大的减弱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只忙于应付老师,哪有心思去领悟、去享受,就更别说创造了。

三、分析

面对如此现状,我想学生回家的作业肯定不能取消,也不能缺少成人的监督,那么我们在组织学生完成回家作业的形式上是否可以有所创新,既让学生有兴趣、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又不需要过分依赖家长。于是,“区域互助式”家庭作业方式在我脑中渐趋清晰起来。

1.“区域”。农村没有城市居民区那样人口密集,往往一所学校的覆盖范围比较大,学生不均匀地分布在辖区内的各个村庄。我对我班学生作了了解,发现有几个是同村的,大部分都是住在相邻的村子,而且相距不远,这样“区域”的划分成为可能。

2.“小组”。根据学生分布的情况,考虑来往安全、学生性格、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等因素,我本着“就近第一,便于评价”的原则,按照调查之后的区域划分,把本就是同村的学生划为一组,并把相邻的距离近的几个村的学生组合成小组,这样全班学生就分成了2~6人不等的学习小组。

3.“互助”。这是基于“人的社会性”而言,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交流、合作、互学。这些学生分成了课外学习小组后,他们之间有了更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相互监督的时间,而且这不仅对于语文家庭作业,其他学科的家庭作业也在这小组的交流互助中得到高效的完成。同时,我也联系了常年在家的和可以有时间晚上在家的学生家长,动员他们担任各学习小组的“家长负责人”并提供小组作业的场所。这样,学生放学后就可以按各小组规定的人数和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通过“小组互助”形式完成回家的作业。

四、实践

开放的、有个性化的、富有创造性的课外作业,为学生多种智能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这种作业也是学生喜欢又适合的一种方式。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区域互助式”作业方式就是以小组为单元,在放学后的一段时间,在同一地方完成基本相同的作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是按以下形式实践的。

(一)组建作业小组

小组的优化组建事关整个方案的有效组织实施,因此,必须从几个方面加以界定:

1.组建原则:就近第一,便于评价,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自我管理,明确责任。

2.组建目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作与竞争的良好局面。

3.组建方法:讲究科学性,优劣兼顾,男女搭配,人数可以不等,分工要明确,每级建立组规,定好一条小组格言。

4.成员分工:

(1)组长: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负责监督和指导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并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家长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2)副组长:协助组长处理组内事务,重点负责组员考评学习情况及纪律情况。

(3)学科组长:负责作业的收交、检查、记录,并通报课代表,课代表核实后,将各小组作业完成情况登记到量化评比栏中。

(4)纪律安全监督员:负责本小组在课外作业时的纪律维护,对于作业时出现的违纪现象及时制止(上接87页)

填好每天的考核登记表:

纪律、安全考核记录表

(二)优化作业形式

作业的形式直接影响着孩子做作业的兴趣、热情和效率,因此,好的作业形式很重要,本学期我班主要有以下作业形式:

1.独立完成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不用交流,必须独立完成的作业,一般难度不大,基础性强,可以比一比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2.简要交流式:这种方面的作业主要以主观表达题为主,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大家简要交流,最后形成比较一致的表达。

3.细致互助式:这主要针对难题,让组内能完成的学生担任“小老师”,负责组织和指导交流讨论,集体参与,齐心协力,相互激励。

(三)完善组织形式

不管你的分组有多合理、作业形式有多新颖,最终都得学生来完成,所以完善整个作业组织形式显得犹为重要,在这一方面,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尝试:

1.抄写类型作业的组织。抄写生字词是语文课外作业中最常见的一个。对于这样枯燥乏味的作业,我要求学生会抄的字词就不用再抄,只需要组长安排听写就行,由纪律监督员在一旁监督,关注他写字的笔顺和写字姿势。听写完成之后,交于学科组长批改,满分者有相应的得分,若无法得到满分的同学,再行抄写错误的字词。这种形式不仅省去了抄写字词的时间,还会让学生自己明白难点和漏洞,进行补救。

2.朗读、听写与背诵类型作业的组织。预习一篇新课文,一定要求进行朗读,这就可以先由组长组织大家一起读几遍,然后安排每个同学读给组员听,纪律监督员记录朗读课文的态度、音量及数量,否则将被扣分。听写与背诵一般是需要花时间的,有了互助小组,组内成员完全可以互帮互助,“两两听写’’或“两两背诵”,这样学生的记忆能力得到了锻炼,作业效率也大大提高。

3.查找资料与活动型作业的组织。孩子若一个人在家,会逃避一些有难度的作业。有组员一起作业,可以互相督促,互相竞争。课外作业中不乏需要查找资料和讨论的时候,这就需要组长组织协调。在构建小组时,我相应地安排一个家里有电脑的学生,这样方便查找资料。在活动中,学生的兴趣高涨,活动效果较好。活动后,每个组员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感想,并记录在活动单上,各组员之间相互评价,最后正组长再进行评分,得分记录员记录下每个组员的分数。

(四)丰富评价方式

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激励教育作用重大,客观、合理、有效的评价事关“区域互助式”家庭作业方式实施的成败。因此,在作业评价中我们更要关注对学生个体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注,“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语文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全做对的,即可画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娃娃;有波动的,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更加喜欢做语文作业。

2.亮点评价,激励当先。评价时我们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即可得黄星卡一张;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即可得红星卡一个;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即可得小红旗一面,并获“学习小能手”称号。

3.多元评价,面向全体。单一的评价方式,会让学生和老师都产生疲倦心理,简单的“优、良、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十分关注自己的评价方式,可以用“等级星卡”等来代替,也可制作一张“喜报”专门用来奖励那些作业质量高的和进步比较大的学生。

过去的作业评价以教师定性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改变了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孩子们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树立信心,敢想敢说,虚心听取意见,互相取长补短,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4.作业展览,奖励分层。作业展览是提高家庭作业质量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很明显地看到学生的进步,因为学生都期望自己的作业能成为展览的作品,那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荣耀,他会为之自豪。我把作业展览分为班级中展览、家长会展览、送学校展览三个层次。作业正确、清晰、美观,持续三天及以上,将在班级展览区展览;作业连续二周优秀的学生将荣幸地在家长会中展出,且名额有限;表现持续优秀者将被推荐到学校活动中,在全校展出,供全校学生观赏。

时代在呼唤,学生在呼唤,呼唤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时刻为学生着想,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高效、实用的课外作业,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区域互助式”作业方式,通过自主、趣味、开放、有个性化的作业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受、思考、及表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期待“区域互助式”家庭作业方式能成为打开禁锢学生心灵枷锁的金钥匙,让每一个放学的孩子少一份畏惧、多一份期待,轻松愉悦地走在灿烂的阳光里。

上一篇:词语教学的多重作用 下一篇:浅谈大班角色游戏中的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