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科生管理

时间:2022-10-25 02:16:48

国文科生管理

【论文关键词】:文科;研究生;发展

【论文摘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颁布与实施使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文科研究生已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如何发展文科研究生教育成为学术界日益关注的热点。研究文科研究生的发展历程对保证其培养质量、发展研究生教育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410164-01

“文科”,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划分维度,其内涵与外延有所不同。最初,“文科”指“人文科学”或“人文学科”①,即“人类知识集合中除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外的那一部分”[1]。随着知识体系更新和教育领域中“学科”概念的引入,“文科”被重新定义为:区别于理、工、农、医之外的非自然科学的统称,包含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两部分,即文中所指之“文科”。

1、我国文科研究生培养的产生

“文科”的提法最先出现于1934年《大学研究院暂行组织规程》中。次年《学位授予法》中详细规定了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的相关办法,同年颁布的《学位分级细则》和《硕士学位考试细则》确立了具有明显学徒制特征的培养方式。上述规定使完整的文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正式出现在正规的教育体系中。

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新文化运动,都证实了当时文科的强势地位,文科研究生教育在当时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中也处于优势地位。以清华大学为例,研究生院下设中文、外文、哲学、历史、物理等12个学部,其中有6个文科学部[2]。

虽然政府执政不利,地方政权混战割据,整个教育体系失控,却给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空间。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到统一性的变化过程。北京大学研究生培养采取强调科学研究而轻视课程和学分的德国学徒式培养方式,清华大学采取具有英美特征的课程型集体培养方式。在总结吸收各种培养方式的优缺点后,最终形成了课程学分考核为主要手段,同时强调课程教学与科研紧密统一的培养方式的混合体。

研究生培养工作产生初期,文科研究生是整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出的许多特点,从现在的观点看,是符合研究生培养规律的。但由于最终完成学业的人数较少,其意义更多是探索性,并未对社会发展产生实质性贡献。

2、我国文科研究生培养的衰落

建国后,我国的文科研究生培养工作面临着空前的困难。随着中国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两次自我否定,在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改革措施的影响下,文科研究生培养工作受到了负面影响。

1949年,我国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第一次否定。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指导方针。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汲取建国前文科研究生培养中好的经验,而是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并开始了全盘苏联化进程。许多高校模仿苏联的模式开始了盲目的单科性发展,工学院、医学院、化工学院、石油学院等单科性校名纷纷出现。同志在期间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指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3]。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文科专业在新的大学建制中失去了自己的位置。新成立的中国最高科学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共21个机构,其中只有5个文科研究机构。

随着1958年中苏关系恶化,我国开始了对研究生教育的第二次否定——对苏联模式的否定。当时,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整个社会重心就是生存——国家的生存和个人的生存。文科因其学科特点在这个特定时期被赋予了许多负面色彩,政治成为限定文科内容的唯一标准。文科被严重政治化,其涵盖的内容也被压缩到了极致,严重制约了文科的健康发展。

建国之初,我国的特色文科发展还是良性和高效的,有数量众多大师级学者活跃在研究前线。在中国科学院第一任五位院长中,郭沫若、陈伯达、陶孟和三位是文科专家,清华大学历史上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3]都是文科领域的巨匠,可见当时文科发展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这两次否定彻底破坏了文科的发展局面,也使得文科研究生培养工作走向衰落。可以说,第一次的否定,破坏了文科研究生培养体制,第二次的否定,破坏了文科研究生培养内容。在十年到来之前,我国的文科研究生培养已经开始了衰落的趋势,对于文科的衰落而言只是一个催化剂。

3、我国文科研究生培养的重生

经过了十年的严冬,我国研究生培养在中断12年后,终于在1978年恢复了招生。1980《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后几年相关制度的颁布,在总结自身的同时更多地寻求与国际接轨,通过参考国际上学科的划分方法与我国特点相结合展开学科划分工作,使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规范化、国际化。随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成立和国家社会科学规划的出台,文科研究生培养工作得到了真正的恢复。

我国研究生恢复招生之初,正值国家百废待兴之际。而文科研究生培养工作在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发展中,出现了明显滞后。1985年5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曾明确指出“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了增强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要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而在《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面向三个层次,实施六大计划”中,文科却被彻底忽略了。因此在这次教育体制改革中,文科研究生培养工作因缺乏政策支持而明显滞后。

虽然缺少政策的有效支持,但改革开放后,通过学习国外大学先进办学经验,总结我国多年经验教训,有关部门和学界都认为单科性大学已难以完成大学的使命,综合大学成了各地高校的发展方向。文科的恢复和建设在高校中悄然开展,文科学科建设和文科研究生数量都大幅增加,文科研究生培养工作也得到长足发展。需要指出的是,这个阶段虽然是文科研究生培养高速发展时期,但其发展有明显的功利性,并非都是为了发展文科和培养文科人才,更多则是以打造综合大学为目的。

4、我国文科研究生培养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是有史以来针对文科发展的最高级别文件,进一步使文科的作用和发展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同志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标志着文科的作用被提到应有的位置上来。“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建立和2003年在清华大学召开的“大学文科发展研讨会”都表明,在各界的努力之下,文科研究生培养终将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1]沈志富,陈东.人文教育与综合文科之异同[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陶春莉.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演变轨迹及其时代特征[D].兰州:兰州大学,2006.

[3]蔡曙山.论我国大学文科的发展阶段及办学理念[J].学术界,2004,(1).

作者简介:

华晖晖(1979-),男,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

李琳(1981-),女,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

上一篇:电信企业发展政治教育交流材料 下一篇:高等教育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