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循环经济在农业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5 01:41:50

试论循环经济在农业中的应用

摘 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循环经济在农业中的应用,无疑是一条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我国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农业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248-01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农业、农村怎么办?而循环经济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无疑是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应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通过探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途径及对策,来推动“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在农业中的应用

“循环经济”其主要思想是:把传统的依靠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化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使用的经济。循环经济方式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为目标的先进经济发展方式。在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对于处理好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一是土地和水资源使用粗放单一,集约化程度低,产出率和使用率低,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用。二是农作物秸秆未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在种植业产出环节,只重视农作物的籽实而忽视秸秆的利用价值。实际上,农作物的秸秆和籽实一样,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和农业资源。然而在农村一直以来却未被重视和充分利用。一些村民用秸秆烧火做饭,燃烧的热效率极低;有的秸秆被粉碎直接还田,肥效不佳;还有大量秸秆被抛弃在田间地头、沟渠路边。所有这些造成了很大浪费。三是畜禽粪便未能有效利用。在农村,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便和冲洗污水,大多没有进行集中管理、无害化处理和科学利用,往往是分散管理、直接作肥料使用,既浪费又污染环境。

我国农业资源人均拥有量少,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必然造成农业资源的日益紧缺,而这种情况是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有着内在联系的。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停留在粗放型经营方式上。可以说,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已使我国农业资源不堪负重,必须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来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永续利用,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保护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必然选择。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农村自然也在其中,尤其是在近些年,农村比城市更为突出。目前,我国农业污染量已占到全国总污染量的1/3~1/2,不仅成为水体、土壤、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而且对农产品安全、人体健康乃至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构成威胁。农业污染主要来源于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和农业废弃物污染。

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必然严重地阻碍农业的生产经营和农民的增收,农村居民的生活更会遭遇直接影响,甚至会因水、空气等的严重污染危及其生存。

鉴于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科学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缓解生态压力,遏制环境恶化,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摒弃粗放式经营,根据“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实行集约化经营,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品种,深化农产品加工,进行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防治污染、采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都能增加和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从而为农民增收,走向富裕开辟出新的途径。

4.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升我国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关税壁垒的作用趋弱,而非关税壁垒则日益凸显。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本国利益,频频设置“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要求尤为苛刻。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了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严重限制。对此,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全面保护和改善环境,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以此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能,使其符合资源环境方面的国际标准,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战略对策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事关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局和发展趋势,是我国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全面推动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美环境”为思路,统筹规划农业与农村产业、农村生产与生活、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以推动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以农业产业化过程的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农村生活清洁消费为切入点,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示范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变革,构建循环型农村经济体系。

1.树立新型的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制定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提高,偏重于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生态效益。转变发展观念,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转变把增长简单等同于发展的理念,辩证地认识经济、生态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树立新型的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追求生态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要根据当地农业产业、资源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2.进一步完善农村各项政策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首先,要完善农村土地政策。(1)继续稳定土地承包政策,依法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以安定民心,保证农民对土地的长期投入和经营。(2)通过市场配置,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适度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3)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遏制耕地急剧减少的势头。其次,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再次,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政策、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关系一致和协调起来。

3.加强科技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农业循环经济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撑,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农业循环经济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因此,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和鼓励在农业循环经济科技上的研究开发推广。如在沼气生产技术、立体种养技术、良种培育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无害化生产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太阳能、风能利用技术等,建立相对完善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与技术示范推广体系。

4.健全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我国循环经济的推进主要是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很大程度上还是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手段,还没有把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基本目标。反映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上,就有很多的遗漏和很大的局限。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和经济政策体系,从而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一个基本的法制环境。

(作者单位:苍南县金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苍南县农业局农经总站 浙江苍南 325800)

(责编:李雪)

上一篇: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单井投资开发效益 下一篇:浅谈房产税与楼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