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绿色素质教育意义

时间:2022-10-25 01:32:53

高校绿色素质教育意义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目前,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在改革进程中表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他们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其思想必然在不同程度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这些思潮在校园里传播、碰撞与交锋。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是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已任。在人才的素质构成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它不仅指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也包括健康的心理、顽强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社会的能力,尤其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信仰。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重要,因为这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工作。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来说,思想政治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会成为人们提高智力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大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顽强的意志,他们在提高智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健体魄方面才会有方向和力量,才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同时,具有较好思想政治素质的人,更有利于其他素质发挥作用有益于社会。另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导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才能确保将来中国的建设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确保党和国家不变色,确保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同时,又要认识到大学生要成才,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实现个人价值,除了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政治头脑。同时,高校要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保证学校的稳定和教学秩序的正常,也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有效的开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二、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近代以来的高等教育是以近代科技为核心内容的,其专业教育指向的是自然世界,是对自然的操纵和利用。究其实质而言,高等教育是大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在高等教育中,新的学科和学习内容被引进,数、理、化、工逐渐占据高校讲堂的中心。高校作为大工业生产的劳动力培养基地,作为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信息库和人才库,对近现代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和科技应居于发展战略首位的正确意见,已经形成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科学教育与素质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教育的基本任务角度看,二者都在于成就“健全的人格”,影响人性的养成。素质教育中含有科学教育的成分,科学教育并不完全独立于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不单是指科学知识的简单传授,也不是仅限于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更不是专指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而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须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从而使科学态度与每个个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从教育的目标看,科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侧重点不同。素质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侧重于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新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而科学教育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在传统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培育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有个性充分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在这个意义上,素质教育是基础,科学教育是对人才培养的必要补充、强化,是培养人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重点是创新能力的养成。科学的内在价值在影响人的素质方面有着特殊作用。不少人认为只有人文知识能影响人性的养成,而习惯于把科学纳入实用知识的范畴。实际上,作为科学规范的实证标准、逻辑论证和求真态度,既是技术的,也是道德的。它所昭示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正是人性的最可珍视的最为基础的方面。思考与观察相结合的科学训练是刺激发明创造之想象力的真正催化剂,科学对于普通教育的意义是科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特殊影响,科学精神在人的思想意识的方方面面的渗透以及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能为造就科学民主的文明提供理念上的基础,这也正是科学的学术价值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同时,蕴涵在科学内在逻辑中的价值观念,是当代人类知识的源头,相对论、量子论、信息论和基因论都源于人类对科学知识内在和谐的追求。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这些精神也正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倡导和弘扬的。

三、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人类的人文关怀或人文情怀源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关怀、体验和思考。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高校是以培养“人才”为天职,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高校存在的意义。高校的人文精神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在不断的发展演绎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着稳定而丰富的内涵,它体现了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关怀,同时又以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式约束着大学生的行为,显示着高校不同于其他机构的气质特征。可以说,高校所弘扬的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所持的正确价值观以及建立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规范。要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人文精神。首先,应倡导人文精神的复兴,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先进思想文化的旗手,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交流的先锋。在弘扬人文精神时,要正确处理好人文与科技的关系,使人文与科技成为互补的双翼。我们要追求人文、科技的和谐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让科技发展充满人文的关怀,让科技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得到道德的、伦理的人文的解决。其次,培养和造就人文知识分子队伍。人文知识分子是人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支主力军,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是人文科学的开拓者,是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培育者,是优秀人文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培养和造就强大的人文知识分子是高校的光荣使命。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

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发挥育人的合力作用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问题甚至灾难。科学本身不能保证其方向正确,这既包括研究方向,也包括研究成果应用的方向。靠什么来驾驭科学技术呢?专家、学者把目光投向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学科的教育,科学需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人文导向。正确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文所追求的目的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但思想不能空洞无物,需要科学为基础;人文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人文需要科学奠基。思想、科学与人文是共生的、互动的。人文精神,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不难发现,科学精神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培养的一种人生信仰和理想追求,同时也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作为一项认识活动,它体现着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和精神;科学作为一项智力活动,它体现着在智力上永远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迈进的崇高的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科学作为一项与人类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它体现着为人类的幸福、自由和解放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精神。因此,科学精神并非只是自然科学的精神,而是整个人类思想精髓和文化精神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同艺术精神、道德精神等其他文化精神不仅在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上是相通的,而且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离开思想道德和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而离开政治方向和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也只是一种残缺的人文精神。

五、推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相融合的“绿色教育”

让学生既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又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高等教育要适应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就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的整合,就是以正确的政治方向、时代的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为主导,把大学的各个教育要素组合起来,使之相互渗透。它不是简单调整,也不是政治思想方向、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的简单相加,这种结合是全方位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根本改变。它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化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化的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率先倡导进行高校人文教育的老教育家杨叔子院士提出了“绿色教育”的概念。他说,“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五百万年进化赋予人类的灵性,培养既有人性,又有灵性的学生。”“育人和种树一样,也应该顺从学生的规律,不干扰他们,让他们自由成才。”高等教育只有在正确的政治思想指导下,把科学和人文结合起来,才是绿色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政治思想是方向,科学是立事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没有科技,就会落后。一打就垮,受人宰割;没有人文,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为人奴。科学与人文都是来源于实践的,都是来源于大脑对客观事件的实际反映。科学与人文相融,对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谐的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现代高校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的整合,必须注意把握好整合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在教育价值上,它必须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与以个人发展需要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的统一,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以求人类精神的完善;在教育目标上,必须力求实现提升人性与提高人力的统一,培养既有正确的思想和健全人格,又掌握生产技能的劳动者;既具有明确的生活目标、高尚的审美情趣,又能创造和懂得生活的人;在教育内容上,必须把树立理想和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以及传授科学知识和实际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大学教育不仅应教给学生实用知识,为他们提供就业准备,而且应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正确对待生活,形成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感。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知、情、意并重的教育,是使个体的精神道德和科学知识平衡发展的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尽管在实现整合过程中,各类教育的冲突不会停止,整合的真正实现还有待于我们作出艰苦的努力。但无论如何,重视素质教育、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推行“绿色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浪潮,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

上一篇:乡村学校心理教育策略 下一篇:教育公平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