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凡生:赢在模式

时间:2022-10-25 12:32:12

郭凡生:赢在模式

16年前,一家名叫慧聪的小公司在北京市海淀区成立了。郭凡生――这位从军营出来的理想主义者在1992年的中关村开始了创业之旅,开始了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实践。在创业理想几度夭折之后,他最终在自己打造的民营企业中找到了落脚点。

他说:“能赚钱的CEO永远不会失业”。在他的率领下,慧聪集团从创业时的14.8万元发展到现在十几亿的市值,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商务信息服务商。

郭凡生笑容儒雅,骨子里却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他性格豪爽、说话直率,是典型的北方大汉,同时也以能言善辩而闻名。他说:“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钱的人才是白手之人。我当初创业,拥有知识,拥有信念。所以,我不是白手起家。”

这位中国电子商务教父级的人物、被誉为“中国分类广告之父”的中关村商人,正在用他自己独特的理论率领慧聪一路高歌:“创建一套好的制度,让三流人才进来,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变成一流人才,这就是企业的作用。”

走别人没有走的路

1992年10月18日,由郭凡生出资7.4万元,注册资金14.8万元的慧聪公关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郭凡生开始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将家电、计算机等经销商的报价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分类、加工处理。一本油印的小16开本《中国商情快报-家用电器》出现在北京各个家电商场,并成为《慧聪商情》的前身。

当初入股慧聪的成员有许多事值得高兴。公司的运作理念非常简单:将各类经销商信息收集起来,汇总后在媒介上统一,客户能够非常便捷地获取和比较各类商品信息。而慧聪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从事此项业务的公司。

郭凡生将慧聪定位于中介机构的角色:“实际上帮商家和买家都省钱,我们再从省下的里面拿一小部分,所以这个钱挣得合情合理。”

但在中关村的许多商家眼中,这是一种最不入流的做法,遭到众多商家的指责,有一次郭凡生甚至被客户赶了出来,他又不得不“腆着脸”走回去。但在信息披露、竞争透明化的压力下,终于有越来越多的商家接受了这种方式。于是,郭凡生轻松地挣到了第一桶金,不到一年慧聪的收入就超过100万元。“当时在中国挣到第一桶金很容易,因为很多优秀的人不来经商,市场也还不规范。现在挣钱比那会儿难多了。”

那时候慧聪的业务涉及工商名录、平面媒体广告、电视广告、市场研究、广告监测、软件开发、互联网以及其他商务信息服务,覆盖20多个行业,在全国各地设有20余家分支机构。

1999年12月,慧聪网正式开通,郭凡生从此赶上了互联网的浪潮,开始确定“网+刊”的模式探索,郭凡生的名片上也印上了“慧聪商务网CEO”的头衔,但他始终认为互联网与纸媒体、电话、PC等一样不过是一种工具。

郭凡生记忆深刻的是2000年春节,那一年,慧聪亏损2000万元,只有一两个部门可以拿到超额奖,许多员工纷纷离开。“那是慧聪人过的最难受、最凄惨也是最悲壮的一个春节”。他咬紧牙关将已试行“网+刊”模式的十几个专业网站推动上网,同时瞄向搜索引擎技术,请来了技术专家陈沛担任CTO,从数据库出发,掌握互联网核心技术。2001年,慧聪终于扭亏为盈,赢利300万元。

2002年,慧聪联合新浪和3721,成立“中国搜索联盟”,吸引了400多家成员,与国内的搜索引擎技术老大百度相抗衡。

到2004年6月,慧聪已经是一家在多个行业中开展商务服务、拥有商务数据中心和慧聪研究院的集团公司,拥有2000多名员工以及超过20家分支机构的商务资讯服务商。

成就“乌托邦”梦想

郭凡生一直认为,慧聪的发展是依靠制度推动。“我们跟对手的差距,是由制度造成的,不是由国家给的资源造成的。”郭凡生说,“这种动力机制下,团队的竞争力显然大大被激发出来,谁还会是慧聪的对手呢?”

郭凡生认为卓越的领导人是创造制度、完善制度的人,而这种制度的创造和完善最终标准是,当他离开企业以后,企业可以顺利地发展下去,不但可以延伸一代,而且可以延伸两代三代四代。他提倡企业建立自己独创的激励制度和管理制度,并且执行下去。而这个激励制度,就是他在1985年开始提倡的劳动股份制。

1992年自己成立公司,郭凡生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劳动股份制写进公司章程:“单个股东分红不超过分红额10%,股东分红不超过30%”,即“每年分红的70%作为劳动分红给职工”。这种劳动股份制后来蜕变为现在所说的知识股份制。

但在许多员工眼中,这不过是一个乌托邦,离开的员工曾抱怨:“你在用这种方式骗人。”在接下来几年,郭凡生每年春节前就在酒楼里大开庆功宴发“红包”,员工这才慢慢相信了分红是真的。

然而问题并非如此轻易可以解决。1996年,郭凡生对员工宣布了慧聪将来的上市目标,依此目标,慧聪将产生上百个百万富翁员工。但在当时中国没有民营上市公司的情况下,很多员工却认为郭凡生简直在“胡说”。更多的员工是“稀里糊涂,冲老郭这个人”而购买了内部职工股票。

到了2003年12月17日,慧聪在香港成功上市。这个乌托邦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有126名员工通过持有股票的方式成为了百万富翁,他们在慧聪的平均工作年限是六年。郭凡生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承诺,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一个上市公司一下子创造了这么多的百万富翁是‘前无古人’的,也许有的创造了几个亿万富翁,但创造的百万富翁绝对没有这么多的。好的企业制度把笨人变聪明,把懒人变勤奋。”

郭凡生显然并不是一个默默实践者,他更是一个股份制理论的积极鼓吹者。善于演讲的他喜欢参加公众论坛,每逢受邀也必讲股份制。郭凡生把这当作是一种使命:“我觉得,我的最大价值就是使资本市场对知识经济的规则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接受到接受,要让知识经济的规则从知识分子的推动变为一种大家共认的常理。”

家族企业的社会化出路

“家族企业完全可以办好,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提高自身的社会化水平。”郭凡生认为,家族企业是全球具有普遍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态,并不是低效率、落后的代名词,其活力和生命力更是一点不比非家族型企业差。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中存在的血缘关系,能有效地解决管理层的约束和激励问题,使监督难度和交易成本降低,而天然的家族文化还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据美国《商业周刊》统计,标准普尔500家公司中三分之一是家族企业,其股东年平均回报率是15.6%,而非家族企业的股东年平均回报率是11.2%;家族企业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是5.4%,非家族企业的是4.1%。而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率,家族企业也超过非家族企业。

“由谁来继承与由谁来管理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我认为家族企业必然是亲属继承,能者管理。”郭凡生如是说。

“所有权社会化行不行?首先,大多数家族企业领头人本身不答应。其次,所有权社会化带来的一个结果可能是,由于企业所有者无法与企业利益保持高度紧密联系,职业经理人的权力就无法得到有效制约。”郭凡生认为,职业经理人的权力一旦无法得到有效制约,一些各方联合损害企业利益的情况就会发生。

郭凡生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企业的制度建设。他说,家族企业的领导人就像一个王朝的君主一样,要让这个王朝长盛不衰,君主一定要开明,一定要通过制度来规范继承者的行为。沃尔玛是家族企业,已经历经几代但生气依旧,其中关键就是有一个好的制度保障。好的企业家要创造一个好的制度,让制度去传承企业,而不是让继承人去传承企业。

郭凡生是一个罕见的以学者思维经商的人。他把企业的权力分为所有权、管理权、收益权。基于这种划分,每种权力的家族化和社会化的不同组合,企业就呈现出多种类型,其“光谱”的这一端为“三权”均家族化,传统意味最为浓厚,而那一端,即“三权”均社会化的状态。

自2004年以来,郭凡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巡讲,提出用互联网改造和武装中国家族企业的理论,在中小企业间引起轰动,掀起电子商务热潮。

曾有经济学家评价:“如果慧聪的成功在郭凡生之后就没有了,那只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创造出来的故事,但是如果它变成一种成熟的制度,就会是一次了不起的管理革命。”

成功后的郭凡生依旧过着平凡人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跑完步洗个冷水澡上班工作,按时回家吃晚饭,陪家人。闲暇时养鸟养花,甚至养蝈蝈儿和蟋蟀,在田园情趣中寻找平静和悠闲。这是他选择的生活方式,他要尽量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处于平和状态,在平和中找到一种稳健,在稳健中找到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拉里·芬克:华尔街的草根金融家 下一篇:付守杰接任广州本田董事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