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常规重探究让学生学好化学

时间:2022-10-25 12:22:55

破常规重探究让学生学好化学

摘要:让学生学好化学,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化学学科内容时,要留出余地,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总结,改革课堂教学单向传授知识的落后方式,自觉地运用启发、互动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化学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89-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整个社会迫切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当前落实“新课标”的主旨所在。

为了让学生学好化学,笔者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着重做了如下几方面的事情。

1.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只要老师指导的方法正确,就会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认为:“学生生来具有一种好奇心的倾向,他们会想办法弄清这些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渗透此观点,改变按自己的经验和思路教学的方法,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一边,体会他们的背景与基础,采用适宜的策略来引导与启发学生完成自我构建。

如在“盐与金属反应”的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事先在实验桌上放一些仪器、药品(Fe 、Cu 、Zn等金属,CuSO4 、ZnSO4、AgNO3 、Hg(NO3)2 等溶液)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写着"盐的化学性质之一:笔者在实验时并没有讲什么,而让学生看着实验报告,望着药品去思索,不一会儿很多学生领悟了,并在实验报告空档上填写着:盐和金属反应。此时我才提出,今天大家通过实验来掌握盐和金属反应的规律。话音一落,学生兴奋极了,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路纷纷进行实验操作。过了一会儿,他们不由自主地讨论起来,并得出了盐和金属反应的规律(即在金属活动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这次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思考、去讨论、去解答问题、去寻找规律和概括结论,不仅能使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结构,还能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出实验的程序、规律和方法。

2.教师在讲授学科内容时,要留出余地,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求、总结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解决问题的模式:即①呈现问题情境;②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③填补空隙过程;④解答之后的检验。在填补已知条件与问题目标的空隙中,会涉及一系列关于学生认知结构中与当前的问题的解答有关的事实、概念和原理以及推理、认知策略、认知水平等。如果教师能把这个空间留给学生一些余地,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如在“酸和碱”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在学生学了“几种常见酸”(即盐酸、硫酸、硝酸等)以后,我没有立即去归纳酸的通性,而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去思考、归纳、概括。这样学生自然会联想到以前所学的几种常见酸的各自性质特点和一些反应原理,去进行思考讨论。在教师的提示下,大家采用了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归纳总结出酸的五点通性。接着在学习后面几节内容时,如“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就放手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自主地合作、探究,解释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碱的四点通性。这样教学,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再是目睹老师口干舌燥“名演”的看客,而是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角”。

3.改革课堂教学单向传授知识的落后方式,自觉地运用启发、互动的教学方式

现在的课堂教学,那种让教师“讲深讲透”嚼烂知识“喂孩子”的方式是行不通的。但是,霍姆林斯基并不一概否定教师的讲授,指出讲授是“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从而说明了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一起学习,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我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互动。

如演示实验时,让学生到讲台与老师合作,变演示为边讲边实验,课堂上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实验,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还针对九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启发他们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改进学习方法,着眼点放在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如使学生观察实验的同时,教会他们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并尽可能地把客观现象、事实,与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构成变化联系起来,改变那种只记现象、事实和结论,而不学习和掌握得出结论的过程、方法。这样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学生的“主心骨”,而是为学生造就“主心骨”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生学会学习比教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不难理解,知识掌握越多,独立学习能力就越强,也就越会学习。但是,如果让每个学生都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发展,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还必须积极探索。

我想在今后在教学中,进一步改革教法,采取分层训练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用复习性、巩固性、适用性的基本模式,对中等程度的学生采用综合性、探究性和发展性训练为主。这样,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分组训练,使具有个性差异的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展开不同层面与不同程度的思考和探究,并最终在自我已有的基础上实现相应的递进与发展。缩小“知识掌握”与“发展能力”之间的差距,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化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11

[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

[3]潘雅欣,让化学教学融入生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9(07)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下一篇: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