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设备性能研究与工艺设计应用

时间:2022-10-25 12:19:06

折弯设备性能研究与工艺设计应用

摘 要:全面了解企业折弯设备的性能以及新HDS-8025NT折弯机床、旧HDS-8025NT折弯机床、江苏金方圆折弯机床、RG-100折弯机床四种机床的参数,从折弯成型基本原理入手,全面举例解决折弯难的产品,设计合理的折弯工艺,从而达到工作效率和产品品质的提高。

关键词:折弯设备;折弯工艺;工艺设计;提高效率

1 背景介绍

机床行业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与铁路工程的迅速发展,使机床行业市场更加旺盛。在过去几年中,钣金加工业在机床和模具方面出现了多项技术进步,如今机床可以冲压、切割和弯曲,而且速度和精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想。然而,无论新技术多么先进,钣金加工厂的折弯工序都会遭遇一些问题,甚至连最先进的工厂也不能幸免。在钣金企业中,钣金的折弯成型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品位,决定着焊接工序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作业强度。这些问题虽不能归咎于某一个原因,公司却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改进,这些改进有助于缩短冗长的准备时间、提高效率和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2 实施过程

2.1 当前问题及实施意义

对于这至关重要的工序,不仅仅是生产操作,还有一个最关键方面就是折弯工艺的设计。尤其是对于一些员工相对年轻的企业来说,经验相对较少,对现场设备知识了解的不是很透彻,因而在制作工艺时,展开的数据会在折弯工序中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情况:

(1)钣金件和机床干涉不能折弯;(2)钣金件和刀具干涉不能折弯;(3)钣金件的厚度和钣金件的长度,设备的压力不足,导致不能折弯。

以上这些问题不仅给折弯工序的人员工作带来了麻烦,也给工艺设计人员的思想和工作造成了困扰,同时还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为了能充分体现“制造精品辅机”的方针,我们要加强了解并学习折弯设备的相关知识,根据企业已有的设备性能,设计出适合企业独有的、合理的产品工艺,以减少折弯方面的不合理状况,同时改善并提高焊接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的强度。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企业生产制作方面的意义重大。

2.2 主要目标及考核指标

(1)熟悉并掌握折弯成型设备性能;(2)工艺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废品,废品率降低15%;(3)提高员工作业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味;(4)掌握折弯设备知识,提升人员作业效率。人员效率提升23%;(5)设计合理的产品工艺,减少焊接作业的变形,提升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提升12%。

2.3 实施内容及过程

2.3.1 了解成型作业人员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1)共计折弯5刀,4刀向内,1刀向外,且总长是2667.7mm,高度是385mm,大于机床侧板间距,给折弯过程带来困难。此时应参考机床侧板间距和喉口范围内容。(2)小于夹具尺寸内的盒子折弯,高度大于30mm不能折弯。(3)5mm的钣金折弯,长度大于800以上,机床压力不够。(4)孔距折弯边近,易变形。此时应展开尺寸≥折弯线距孔边两倍的板厚。(5)折弯包边,直角在折弯发生干涉。此时应折弯包边需要给被包边的直角倒R3圆角。(6)外折,边过高和机床下部干涉。此时应保证外折边的高度应该

2.3.2 折弯成型基本原理

上模为凸模,下模为凹模,钣金通过后定位固定后,上模下压,成形完成。

2.3.3 熟悉折弯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

(1)由内到外进行折弯;(2)由小到大进行折弯;(3)先折弯特殊形状,再折弯一般形状;(4)前工序成型后对后工序不在产生影响或干涉。

2.3.4 掌握工艺展开时与机床相关的尺寸

文章分别对新HDS-8025NT、旧HDS-8025NT、江苏金方圆、RG-100四种折弯机床进行比较分析:

(1)压力能力:最大为RG-100折弯机床1000KN,最小为新/旧HDS-8025NT折弯机床784KN;折弯长度:最大为RG-100折弯机床3000mm,最小为新/旧HDS-8025NT折弯机床2520mm;行程长度:统一为200mm;夹具间距:统一为50mm;喉深高度:最大为新HDS-8025NT折弯机床450mm,最小为江苏金方圆折弯机床280mm;喉长度:最大为新HDS-8025NT折弯机床410mm,最小为江苏金方圆折弯机床935mm;机床喉部内侧长度:最大为江苏金方圆折弯机床2580mm,最小为新/旧HDS-8025NT折弯机床2200mm;后挡料距边的距离:最大为新HDS-8025NT折弯机床250mm、最小为江苏金方圆折弯机床130mm;下模高度:统一为50mm;后挡料最大行程:最大为新/旧HDS-8025NT折弯机床700mm,最小为江苏金方圆折弯机床480mm。(2)适合板材范围:江苏金方圆折弯机床为≤5mm,其他三种机床均为≤3mm。

2.3.5 模具的组成(图1)及不同板厚选择不同大小的模具V槽

板厚t=0.5~2.6,下模V=6t;板厚t=5.0-8.0,下模V=8t

3 主要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情况

3.1 管理改善

(1)为工艺设计人员的培训,制定了标准化的培训报告;(2)将展开常见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图文汇总,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3.2 技术突破

(1)系统掌握了折弯设备相关知识,为工艺展开奠定基础;(2)能够准确的判定拆分钣金件是否能折弯,使产品工艺设计合理化。

3.3 创新情况

完成《折弯设备知识和模具种类》的报告编制。

4 结束语

合理设计展开工艺之后,统计废品率计划值2,实际完成值3.5,当前指标值0.7;工作效率提升率计划值5%,实际完成值8%,当前指标值3%。

结果表明,工艺展开合理,通过对软件的使用,设置和问题总结,改善,对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提升约40%。

参考文献

[1]SheetWorks 操作手册[S].北京天田机床模具有限公司,2010.

[2]KMA技术文件制作规范[S].共享机床辅机有限公司,2013.

上一篇:浅析PLC―高压变频器在煤矿提升机上的应用 下一篇:机床辅机产品工业设计及改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