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光留在攀登路上

时间:2022-10-25 12:17:02

生如夏花之灿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黑色的、沉重的乐曲,又一次奏鸣起来。1981年4月30日,八宝山灵堂。人们抑制着自己,生怕哭声会惊醒静卧在鲜花丛中那位可爱的姑娘。她才过完21岁生日,还没有真正开始生活。小学、中学和没有上完的大学——这就是她的全部经历。她没有留下任何业绩。但是,怎么来了这么多人,挤满了灵堂,挤满了前厅,在签到簿上签名的就有三百六十多人。北京大学的同学,小学、中学的老师、同学和远方的挚友,还有北京大学党委一位负责同志,教育部一位负责同志,写来了悼词、慰问信,送来了大大小小的花圈。这一切,都是为了这个不幸天折的可贵的生命,都表达着同一个意念:徐攀,你走得太早了;在攀登的路上,你还刚刚起步,而你走得又是多么好!你忽然停下来,你忽然消失了,这怎么可能!人们排着长队,徐徐走过姑娘的身边。多少人痛哭失声。人们此刻仿佛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位姑娘的纯洁灵魂。从人们痛惜的声音和庄重的表情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于命运的愤愤抗议,对于自己(大部分是黑发人)和对于整整一代中国青年的热切召唤:学习她吧,走她的路!

徐攀是个很有个性的孩子。当几十个女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最先看到的是她;印象最深的也是她。她的聪颖,她对生活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力,好象发出一种内在的光,给人一股奇异的感染力。然而徐攀却生非其时。她5岁会写的最初几个汉字,就是“妈妈我想

您”。从这五个字里衍生出我们将要看到的这个小姑娘身上的许多特质。作为一个姗姗来迟的独生女,她本来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说不定会宠坏了她。可是1966年夏天一阵黑色风暴,笼罩了她幼小的心灵。因为父母被“审查”,6岁的攀攀常常要一个人躺在漆黑的房间里,等

着爸爸回来。她学会了克制,不问会使父母伤心的事。母亲去干校前,攀攀多想哭,可是她强忍着。离别那天,十几里路上不停地唱呀唱,生怕一停下来就要哭出来了。一个月后父亲也去了干校,把她一个人留在北京,寄托在一个亲戚家里。她那么早就学会疼人,学会克制自己;为了让爸爸妈妈高兴,她攀攀要做个最好的孩子。一家三口分开在三个地方,一星期两封信寄往河南和黑龙江。一笔一画,一字一句,都是按最高标准使劲写出来的。这使她得到了练字和作文的额外机会。她得不到父母的,反倒要来关心他们。没有父母的叮咛和管教,很多事要她自己去思考、判断和决定了。正经读书,也是她自己开始的。从爸爸的书架上拿下一本《林海雪原》,硬啃起来。生字不少,就竖起耳朵听着,隔壁阿姨下班回来,门一响,她就抱着那本不合比例的大书跟人家进屋去请教了。这样她便比一般孩子有了更强的“我”的意识。但这个“我”却有固定的轨道和目标:“我”要比别人更好,这才是爸爸妈妈的好攀攀。她给妈妈的一封信是这样写的:“妈妈,我还有20天就9岁了,快要上3年级了,可是我们第一册语文还没学完呢。太慢了……”

一进中学,全是陌生人。攀攀是最先一个和班上同学熟识起来的,还不断有外班的同学来找她。

一个13岁的小姑娘,是什么东西惹起人们的注目呢?是一种很难用文字表达的特殊气质。后来成为她的好友的同学回忆说:擎攀活泼而不失端庄,优雅大方之中透着天真和单纯,也许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真和纯。

这里,“我”的意识也多少起了一点作用。这个“我”不是排斥和贬低别人,而是自尊和尊重别人。干嘛让自己**遢遢的呢?一个人从内心到外表都应该是美的。不管多么朴素、粗糙的衣料,式样多么普通,她一穿上,就显得漂亮。当然攀攀不能不考虑当时的风尚,花衣服一定要穿在灰色或蓝色罩衣里面。然而就是这样,也还有人说她“爱美”,“不艰苦朴素”。

其实攀攀在衣著打扮上何尝花费过多少精力!她一心追求的,是知识。

从初一下半年起,“反回潮”,全国中学有所好转的课堂秩序,又乱起来了。徐攀他们的班同样成了乱班。一堂课很难听到底,什么笔记、作业,很少有人去做了。徐攀却一直能自觉地学习。教过她的不少老师认为,徐攀的“学习目的是纯的,是个出众的学生”。徐攀有位好友本是物理课代表,有一天放学路上对徐攀说:“我已经一个多月没收物理作业了。”徐攀很严肃地说:“是呀。你怎么老不收作业呢?”两人都对班上的现状很不满意,但也没有办法。说着,那位好友从徐攀的书包中抽出一本笔记,一看,不禁一惊。那本子上的字,端端正正,一丝不苟,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都记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徐攀学得那么好,但她对自己总结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从不保密。高考前,她还舍得拿出时间给同学补课和辅导。

徐攀的外语学得非常好,随福特总统访华的美国记者来参观学校那次,她走上讲台,流利地用带有一点澳大利亚语音的英语介绍了北京,博得外宾的热烈掌声。

当时教学的进度很慢,不断被学工、学农和学军所打断。这些活动竟占去初中将近一半的时间!所以以徐攀的智力,是不费多少气力的。她便把精力用到课外阅读上去。《红楼梦》是当时几乎唯一的一部合法的古典小说。到1975年,她已看了几遍,不仅能背诵多首《红楼梦》中的诗词,还和一位写评论《红楼梦》文章的李叔叔探讨高鹗续写后40回的得失。年龄相差近40岁的两代人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她的一些见解,李叔叔觉得颇有道理,修改文稿时作了采纳。

徐攀不仅热情,而且有主见。一位女同学人很老实,常受人欺侮。有些爱恶作剧的人把她的三角板橡皮什么的一扔老远,又挡着她,不让去捡;课间,堵住通道不许她去小便。这孩子急得直哭,那些欺负她的人倒起劲了。“你们这是干什么?”攀攀站了出来,声色俱厉地质问:“拣老实人就欺,有个完没有?!”一下子还真叫她镇住了。

从此她就成了那位女同学的保护人和朋友。攀攀心里嘀咕:她为什么总是心事重重?是什么原因使她的功课不大好呢?怎样看待一些人对她的不公正的责备呢?攀攀花了好多时间帮助她,用自己的体验或别人的例子鼓励她,这个在自己的家庭里得不到温暖和母爱的姑娘,从攀攀那里得到了尊重、信任和保护,她对攀攀有说不出的依恋,她们简直是形影不离了。于是有人正式打招呼,你徐攀既然要入团,就要靠拢团组织,不能和她那么热乎。攀攀才不在乎呢,她日记中写道:象这样的同学,我们应该帮助她,“如果疏远她,因为自己的无能而失掉朋友,我自己的良心将受到怎样的谴责”!

上一篇:业余美术讲座:谈谈色彩美(三) 下一篇:历史总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