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中西部地区夏玉米生产中高温热害的发生及对策

时间:2022-10-24 11:01:45

淮北中西部地区夏玉米生产中高温热害的发生及对策

摘要 介绍2013年淮北中西部地区夏玉米生产中高温热害的发生情况,并提出选用耐高温品种、集中适墒早播、科学灌溉、适时收获等应对技术措施,以期为该地区夏玉米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夏玉米;高温热害;应对技术;淮北中西部地区;2013年

中图分类号 X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063-01

玉米花粒期对高温灾害较敏感。温度高于32~35 ℃,空气湿度接近30%,土壤田间持水量低于70%时,玉米开花持续时期变短,雌穗吐丝延迟,导致雌雄不协调,影响授粉结实。高温低湿条件下,玉米花粉活力明显降低,散粉后1~2 h就会失水,甚至干枯,丧失发芽能力;高温干燥条件下,玉米花丝老化加快,活力降低,寿命缩短,受精结实能力明显下降。当遇到持续高于38 ℃以上的高温天气时,就会使玉米花粉死亡,花丝丧失受精能力,不能完成授粉结实过程。不同生育阶段经受高温危害后减产的幅度有很大差别,孕穗期减产30%,开花结实期减产40%。

淮北地区“热在三伏”,高温一般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日最高气温≥35 ℃年最长日数的情况为:≤5 d为10年5~6遇、6~10 d为10年2~3遇、≥10 d为10年1~2遇。如若遭受10年1~2遇的10 d以上的连续高温,往往伴随干旱发生,造成热旱叠加,在玉米的孕穗至籽粒形成期造成障碍型高温灾害,表现为雄穗开花散粉不良、花药瘦瘪花粉少,雌穗吐丝不畅、花丝细弱活力差,受精不良和籽粒败育,形成大量秃顶、缺粒、缺行,甚至果穗不结实造成空秆,最终导致严重减产[1]。

1 2013年淮北中西部高温热害发生情况

2013年,淮北中西部地区夏玉米生产遭遇了高温强度大、极端气温高、持续时间长、危害范围广、危害程度重的高温灾害。以亳州市为例,≥35 ℃的高温天气出现33 d,较常年偏多17 d;尤其7月23日至8月18日,平均气温达30.8 ℃,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2.9 ℃;7月23日至8月4日的持续高温天气表现为强度不大,一日中气温≥35 ℃的时数基本在5 h以下(12:00―16:00)、≤30 ℃的时数在10 h左右;7月29日至8月4日,傍晚至夜间多短时雷阵雨,高温天气有所缓解;8月5―18日,连续14 d最高气温维持在37~39 ℃,短时超过40 ℃,一日中气温≥35 ℃的时数均超过8 h、≤30 ℃的持续时数不足6~8 h。此时,淮北中西部地区夏玉米正值开花授粉至籽粒形成期,正处在需水高峰和需水临界期,对高温干旱灾害反应敏感,严重影响了玉米的授粉、结实、灌浆,普遍减产10%~30%。

2 玉米生产中高温热害的应对技术

2013年,玉米生产遭遇了高温热害的危害,产量损失惨重,不仅挫伤了农民发展玉米生产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农业部门的技术权威性,对现有的夏玉米生产集成技术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为夏玉米生产防灾减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2]。

2.1 选用耐高温品种

以亳州市为例,亳州市谯城区、蒙城县玉米品种展示田与大田调查结果显示,同一播种期玉米品种受高温热害影响有差异。谯城区大杨玉米品种展示田6月8日播种的16个品种中,只有丰乐21、济单7号、威玉17这3个品种的花丝明显偏长,出现缺粒现象,缺粒在2%~5%,尤以丰乐21危害较重,其他品种基本无危害;蒙城县科技示范场玉米品种展示田6月11日播种的品种无缺行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粒现象,其中,隆平206缺粒7.5%、登海605缺粒7.5%、中单909缺粒5.6%、伟科702缺粒5.0%、郑单958缺粒4.8%、秦龙14缺粒3.8%、农华101缺粒3.4%、先玉335缺粒2.8%;蒙城县西农场玉米品种展示田6月15日播种的品种均有秃顶现象,长度在1~3 cm,无缺行现象,其中,伟科702缺粒40.0%、中单909缺粒40.0%、美豫5号缺粒30.0%、郑单958缺粒30.0%、登海6702缺粒15.0%、安农9号缺粒20.0%、隆平206缺粒15.0%、隆平211缺粒15.0%、登海605缺粒15.0%、农华101缺粒10.0%。不同的玉米品种抗高温灾害的能力有很大差异,在生产中选用抗高温灾害的品种,如郑单958等,是预防高温灾害最有效的办法。

2.2 集中适墒早播

2013年的高温对玉米的危害,总体而言,播种偏早,受害较轻,对前几年为避免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提倡推迟播种造成了冲击。以亳州市为例,6月10日前播种的玉米,7月下旬抽雄,8月5日前授粉结束,经田间剥棒检查,无缺粒、缺行现象,基本未受高温危害;6月10―15日播种的玉米,7月底8月初抽雄,8月3―10日授粉,授粉后期,部分植株有缺行缺粒现象,缺粒3%~20%;6月15日以后播种的玉米,8月上旬末抽雄,缺粒、缺行严重,缺粒达10%~50%。

“春争日、夏争时,夏播无早、越早越好”,玉米适时早播,可延长生育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有效积温,避免苗期“芽涝”与后期低温影响,较多地合成、积累有机物质,奠定高产基础。一般应在小麦收割腾茬后,立即足墒、匀墒、抢墒、造墒播种[3]。为有效降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危害程度,提倡集中、抢墒、统一播种。

2.3 科学及时灌溉

2013年的高温干旱,好多农民自发地为玉米田浇水1~2遍,但仍有一部分田块虽然为抗旱进行了浇水,因灌溉滞后,依然受热旱叠加的影响,减产损失严重。

玉米拔节孕穗期,尤其是抽雄前15 d,若遇干旱往往造成“卡脖旱”,延迟抽雄与授粉,降低结实率而减产20%以上;玉米的抽雄开花期为玉米的需水“临界期”,如遭遇伏天的高温干旱,将会造成花粉死亡、花丝干枯、授粉结实不良,导致大幅度减产。因此,生产中一旦发生伏天的高温干旱,一定要及时、趁早浇灌“丰产水”,避免“伏旱减一半”;不浇“救命水”,避免“事倍功半”[4-5]。

2.4 适时收获

淮北中西部地区习惯在玉米苞叶开始变黄时,即开花授粉后30~35 d收割,此时千粒重仍以每天2.8 g以上的速度增加。生产中,尤其在灾害之年,应尽量推迟收获,确保在9月底10月初完熟收获,尽量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

3 参考文献

[1] 姚玉臣,,李桂杰,等.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因子影响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18.

[2] 张家运.淮北地区夏玉米高温干旱的发生及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55,57.

[3] 马建勇.东北地区高温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的情景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4] 陈朝辉,王安乐,王娇娟,等.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危害及防御措施[J].作物杂志,2008(4):90-92.

[5] 张保仁,董树亭,胡昌浩,等.玉米的高温胁迫及热适应研究进展[J].潍坊学院学报,2006(6):90-94.

上一篇:东阳市巍山镇单季晚稻高产创建示范实践 下一篇:地铁隧道施工时盾构机下穿危房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