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不同音乐风格对自闭症儿童治疗效果的研究

时间:2022-10-24 10:32:39

谈不同音乐风格对自闭症儿童治疗效果的研究

摘 要:音乐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也是人们心灵跳动的声音,音乐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音乐娱神悦性,宣调气血,自古以来就是治病的良方。基于以上医学研究理论,针对自闭症儿童的问题,采用了聆听、哼唱、音乐游戏、手偶表演唱、敲击乐器等音乐形式进行干预与治疗,收到较明显的效果,本文就不同音乐风格的作用尝试性地进行论述。

关键词:音乐风格;自闭症;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内多种生理活动具有音乐的旋律,而音乐本身就是能量,不同速度、旋律、音色和音调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复合的听觉信息,经过耳蜗管,由听觉细胞将信息通过神经冲动传到大脑,从而产生知觉上与情感上的共鸣,使器官协调或使相应的器官兴奋或抑制。同时生理心理学家芬恩指出:“实验表明,大多数人用右脑来欣赏美妙的音乐。”这是因为大脑皮质右侧颞叶有音乐活动中枢存在,轻松欢快的音乐声波通过此中枢,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激素、酶、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兴奋神经细胞,调节血流量,改善神经、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功能,容易使人的生理节律和心理平衡达到正常。

1 音乐对自闭症儿童治疗的意义

音乐治疗可以调动听觉器官。发挥传导系统功能,用乐曲旋律吸引儿童。以背景音乐形式,滚动播放,让儿童反复聆听,引起注意和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聆听,凡参训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明显增加。使儿童能情绪平静,正常接受训练。在以前对音乐无反应的情况下开始喜欢听着音乐配合做动态训练,并表现出比以前态度积极。音乐治疗在宜童心理行为训练中心的开设具有积极意义:音乐治疗作为宜童心理行为训练中心结构化训练的一个重要项目,填补了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的医学空白,从而拓宽了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和康复之路。把音乐元素引入中心的训练、教学及康复治疗工作中,通过实践和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自闭症儿童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带来了有效康复和可大幅度改善的福音。作为基础治疗,打通了与人沟通、与社会交往的通道,为提高患儿的生存能力,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在固定的旋律、节拍时段内,受训者要完成听音乐、记歌词、表演出动作,这无疑是对自闭症儿童最为有效的训练和治疗手段。

2 选择不同的音乐曲目对治疗自闭症的作用

注意从儿童自身出发,通过肢体行动调动多种感官,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使之通过音乐配合动作刺激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如选择《头发、肩膀、膝盖、脚》、《五指歌》、《数鸟蛋》、《点点虫》等,曲调既轻松活泼、热烈欢快,又柔软顺畅、滋养、练达,并配以清纯柔润、行云流水的羽音和悠扬沉静的宫音,从而起到撩拨心弦,滋养五脏,调节神经的正向发育之功效。引领式被动训练:教师和儿童一对一面对而坐,教师拉住儿童双手,按音乐节拍和歌词内容边唱边做动作。这样儿童在教师手把手的带领下,一起感受音乐被动接受听音乐肢体动作训练。

2.1 选择亲切问候的歌曲

音乐治疗师开始时与儿童建立关系的方法可以握着儿童的手唱着轻柔的《你好歌》,此时自闭症儿童很少拒绝。尤其在歌曲中加进被治疗儿童的名字,儿童对治疗师的“戒心”更可能逐步消退。治疗师在《你好歌》中可以培养儿童目光对视治疗师的机会。自闭症儿童与治疗师目光对视行为的增加是愿意与外界建立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有一个大一些的自闭症患儿DD,11岁,男孩是在培智学校进行的针对14个10岁以上不同程度的中度智障儿童的集体音乐治疗。智障儿童能力低一些,但听指挥、合作还是可以的。而这个自闭症孩子DD则显然不能溶入集体中。开始时他总是旁若无人地坐在成圈的成员周围旁若无人地溜达,或靠在窗边向外或向里愣愣地看。后来经过音乐治疗DD从对治疗师与他说话无动于衷到渐渐有了眼神的注意,到有一天放学时忽然迎了上来,声音清楚明亮地说“老师再见”,之后每次放学都主动跟老师再见。我们在每一次治疗课的开始都唱一首《你好歌》。DD一来到教室就问“唱你好歌吗?”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就安心地坐下来等待上课。有一次,班上挑出几个能力强一些的男生排练舞蹈《鲁冰花》,其他人在周围观看。随着音乐响起我们忽然发现,DD在旁边边唱边跟着做动作,虽然姿态有些生硬但非常认真非常投入。整个舞蹈从头到尾他都跟了下来。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风格音乐对自闭症患儿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当音乐治疗结束时,一般情况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都会比治疗开始时有所改善,因此自闭症儿童可以接受唱《再见歌》的方式结束治疗。在音乐治疗初期,许多抵触情绪比较重的自闭症儿童在结束治疗唱《再见歌》时,才开始产生交流愿望。治疗结束时治疗师可以再次提示儿童目光对视,儿童在唱《再见歌》时与治疗师目光对视的可能性比治疗开始唱《你好歌》时增加了。

2.2 选择带动作表演生动的歌曲

这类歌曲活动在许多自闭症儿童中不是太受欢迎,一方面由于歌词的语言表达对于部分自闭症儿童有一定困难,可能产生压力后影响演唱兴趣;另一方面许多自闭症儿童对与音乐治疗师一同进行歌曲表演有被“束缚”的感觉,似乎歌词限制了儿童的某种“宽松感”。但许多表演唱歌词中的认知内容对儿童的成长是有益的,自闭症儿童也可接受一些歌曲表演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儿童常常沉浸身体自我刺激的突出表现就是玩弄手,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动作进行一对一的互动跟着节拍唱歌,尽管孩子不说但她也会隐隐的知道音乐的节拍概念,当你与孩子击掌时她尽管一开始并不对视,但随着你唱歌声音增大以及稍稍变化节奏时,孩子会发现变化从而开始注意到你的存在。当你加速和减速的时候,孩子会有情绪反应,甚至有时会出现少数的主动语言。慢慢将互相击掌演化出一些其他的随音乐律动的动作,可以形成舞蹈。

3 结语

音乐治疗强调对孩子的开发,要求治疗师具有丰富的创造性。因此,我们的治疗师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磨炼、成熟。音乐本是人类先天具有的本能,只是社会的发展使人的这一素质潜伏了。音乐教育不是要教给孩子什么音乐技术,而是要唤起人类的这一本能。儿童音乐治疗对治疗师的素质要求很高。音乐治疗不像一般的行为干预,目前还没有一套相对明确具体的模式,特别是要求治疗师对每个孩子要具体观察、分析采取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施英,黄辛隐.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1).

[2] 刘英曼.音乐教育对自闭症儿童身心影响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 邱岳虹.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作用之初探[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 2007.

上一篇:硅谷大佬相继被黑,普通人怎么办? 下一篇:Triple H:我曾觉自己是不会变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