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斟细酌赏奇葩

时间:2022-10-24 10:27:38

q

诗歌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娇艳华美的姿态与沁人心脾的芳香滋润了无数人的心灵。中考诗歌鉴赏题就体现人们对这一奇葩的关注与赞赏。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现在就结合2008年中考题与同学们谈一下中考诗歌鉴赏的主要题型与应对策略。

一、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包括对词语意思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等,多以填空、问答的形式出现。如2008年南充市的中考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中“山坡羊”是_______,“潼关怀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处就是考查同学们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山坡羊”为曲牌名,“潼关怀古”为曲的题目。

要做好这类题目,同学们需在学习中注重日常积累,多读多练,牢固掌握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及古代的文化知识,然后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翻译。这样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就会见文会意,举一反三。

二、对诗歌文意、主旨的考查

包括对文段意思的概括与欣赏,对诗歌哲理的分析,对作者表达感情的理解等。一般以填空、问答的形式出现。如2008年江西省中考题。

菩萨蛮

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片写_____________ 。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做这类题目时,同学们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深入领会诗歌的意思,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诗歌主旨。

这首《菩萨蛮》是高观国客居他乡时赏月所写。上片写待月的心情;下片写赏月。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的、开朗的。作者起初是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等待月亮的出现;后来因想到自己客居他乡,月圆之夜倍感伤怀,所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而这首词中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则有“桂花”、“西风”。

三、对诗词中用词练字的考查

一般指对诗词中某个字的推敲、运用。常以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如2008年浙江金华的中考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此题是对“异”字作用的考查,换种说法就是:“词中‘异’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做这类题目时,同学们首先要读懂诗词,审清题意。阅读文本是答题的依据,必须读懂、弄通、吃透。其次是要宏观把握、胸有全局。诗词是一个整体,由此派生出的各类题目都与之有必然的联系。同学们答题时一定要立足全诗,看清题目的实质,这样才不会造成答案与原诗相悖。也就是说,不能把字孤立起来理解,而必须把它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感情来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异”字有领起全篇作用,突出塞下秋景的与众不同――天冷、声杂、城孤,为下面写将士的思乡之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对诗词中名句的鉴赏

可以说,名句是诗词的点睛之处,是诗词得以广为流传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名句鉴赏题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一项主要内容。如2008年盐城市中考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不超过100字)

2、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

第二个题目就是对名句的鉴赏。

做这类题目时,同学们首先应结合全诗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句子的深层含义,再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句子所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同学们还可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为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却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这两句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不只在于它描绘了山村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自然风光,而且在于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包含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五、对诗词中艺术形象的考查

诗词中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考查的形式多是借助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诗中的画面或形象。上例中鉴赏《游山西村》的第一题便是此类。

做这类题目时,同学们可在准确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恰当的联想和想象,将其中的艺术形象能细致、全面地描绘,以更好地表现出诗词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深刻主旨。

六、对诗词中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考查

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写作手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表现技巧的考查。多以选择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如2008年南通中考题。

春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做这类题目可按如下思路进行:首先指出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或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说用了这种手法或技巧,用这种手法或技巧的意义何在,好在哪里;最后,说明运用该手法或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因此,《春雪》中的问题即可这样回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比喻成飞花,“作飞花”三字,变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

中考的古诗词鉴赏题以上述几种类型为主,考试时只要同学们能结合以上几点用心揣摩,仔细斟酌,就会取得好成绩。

上一篇:纵横跌宕 摇曳多姿 下一篇:感知形象欣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