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与民间传统文化的融合

时间:2022-10-24 10:11:58

声乐教学与民间传统文化的融合

一、确立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要加强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单纯的树立两者结合的观念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还需要确立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因为,民间音乐并不像现代的很多精品音乐一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享有很高的人气。要想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就必须认为的提高和确立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民族文化中的民族音乐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学校到不同的地区去进行采访和收集,然后才能将民间音乐融入到现在的音乐教育中。要确立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还可以通过请民间艺人到学校来给学生授课,让学生在了解了音乐的同时又了解一些民间音乐,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将二者结合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不同韵味的音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在音乐中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创作音乐,而且民间音乐在现代音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者虽然受时间的限制,但同时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和确立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二、改革课程体系,在高校音乐中突出民族特点

民族音乐与社会背景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音乐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突出民族音乐特点,构建起完善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为民族文化传播和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校的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大多还沿袭着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中国民族文化的成分比较少,这就严重阻碍了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学校和教师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改革课程体系,在高校音乐中突出民族特点。要鼓励学生,积极的了解各个民族文化和民间音乐,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拓展音乐文化视野,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改革课程体系,就是要在教学中要更新教材内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选择好课程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方面,适当的增加世界民族或者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改进世界民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音乐经典内容与作品,增加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

三、增强音乐师资力量

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师资力量也是影响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音乐教师如果都是音乐学科的专家学者,那么,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促进民间音乐与当前音乐的有机融合,更好地促进多元化音乐教育有效实施也就不再是什么难题。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很多方面的限制,当前的很多高校的音乐文化中因为没有专门的音乐文化教育的课程,也没有专业素质较高的师资力量,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高校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育有效性的发挥。因此,在实施高效音乐教育的时候,要注重抓好师资环节,增强音乐师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拥有雄厚师资力量和学者人才较多的高校在在有条件的基础上要适时地举办音乐多元化教育课程高校教师培训班,有效解决师资力量的问题,促进教师的音乐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高校要提高音乐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采取各种方式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定期组织开展民族音乐的音乐教育研讨活动、组织专家学者讲座、选拨人员到高校进修等方式增强师资力量。

四、在课堂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在课堂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一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激发出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也才能在教学中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更好的渗透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教育。要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需要在课堂上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在欣赏民族器乐曲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边欣赏曲子边思考,注重观察演奏动作和音色的变化情况,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将自己的疑问或者看法发表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大大提高了。第二,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是让学生激发学习热情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合理评价学生,经常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和肯定,并在评价过程中留给学生认识、理解和实践的空间和时间,防止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欣赏民族曲目的时候,每研究一个问题、欣赏一首曲目,教师都应该给予其发表见解的空间和时间,并在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和表扬,并将评价点到为止,不能打击学生,要为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充分的融入民族音乐教学,可以从树立起民间音乐文化观念和相应的音乐教育观念,确立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出发,将此项工作推向高潮。

作者:鞠荣丽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人文艺术教育中心

上一篇:高职生对传统文化认知态度调研 下一篇:探究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