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2-10-24 10:10:55

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论文

我们很少有人打算像梦游一样度过教学生涯,但教学中的迷乱、矛盾与不一致性却常使我们新教师如坠云端。在初执教的日子里,我的教学现实可作如此比喻:飞行员在双眼被蒙住,失去无线电联系的情况下,驾驶着大型飞机在湍流上方通过。由于害怕坠机,害怕别人说自己的教学够不上专业水平,我便常常分析各种困境,经过一年的思考与实践,渐渐摸索出一些富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匿名评论:从学生眼中认识自己

从学生眼中看自己总能了解一些事情。当我们发现学生在按我们的期望去行动时,我们会信心倍增;但当我们听到学生向老师提出批评或特殊看法时,情绪上往往会有所不安。但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去倾听意见,这有助于我们对教学做出更好的响应。没有对学生学习体验的了解和重视,我们就很难组织民主化课堂,很难做好教学工作。为了让学生感到安全,并且让自己得到中肯的批评,在学生完全信任我之前,我邀请他们对我的行动提出匿名评论,并且公开讨论这些评论,让学生相信其体验的价值,并且让我提防那些由我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问题和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由此我很快就发现学生对课堂气氛、效果的真实反映----“死气沉沉”、“闷”。于是我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批判性反思活动。我想起了魏书生在《论语文教学的民主化》一文中的一些话,“十年来,我上过四百多节公开课,其中有的课上得一塌糊涂,事后查找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看的参考资料太多,考虑多方面婆婆的意见太多,以致进行教学设计时,忘记了学生的实际,而去适应各类教参及婆婆们的需要,结果课堂上昏昏欲睡,死气沉沉,自己越讲越不是滋味。”而我所犯的毛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到底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打破僵局,焕发勃勃生机呢?我跟学生进行了商量。有学生说要多开玩笑,多讲故事,而有些则认为教师不能抹杀其授课的个性而只停留于表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引领他们进行比较深刻的认知活动。更有学生指出,教师应将时间交给他们,让其组织讨论,等等。我对学生的意见进行了归纳与思考,我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实行教学主体的转变,由讲堂变为学堂,讲授变为启发,“专制”变为民主,一言变为群言,注重外部刺激转为激励内部动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状况,而单纯倚仗各类教参的备课,把学生纳入固定轨道的授课,只能把师生都逼入“死胡同”。我的心一下子明亮了。但当我站在讲台上,又一次环视在座的学生时,新的担忧又产生了:这些入学成绩排在全级400名之后的学生是否具备主体性学习的可能性呢?孙春成在《语文课堂立体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一个人进入中学时,“已具备了自发地推导某种法则的分析能力,能成功地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同时,他开始有了怀疑,开始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分析世界,表现出一种要自己去认识事物的强烈欲望,并竭力地要显示出自己的存在。”既然如此,我们做教师的就要尊重,爱护,并善于去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去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于是,我开始了教学上的尝试----

二、课堂讨论:学生也能当老师

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信息交流量最多,效益最高,它较传统的注入式、问答式更能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需求,但它也比前两者难驾驭得多。

当我还是一个学生时,我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讨论总是心存恐惧,在发表看法时还会手足无措。但一位教“教育学”的教授改变了我,他的课很特别,他定了十个研究专题,把全班(50个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专题进行研究、讲授、写论文,而他只讲两个专题,我被选为我们小组的组长,在长达一个月的准备时间里,我们搜集资料,讨论,确定上课形式,试教,不明白的时候就向教授请教。这些活动大大增强了我们寻找、筛选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当我代表我们组授课,站在众人面前尽情发挥的时候,我简直就无法相信这就是那个曾经拘谨得说不出话来的女孩,我感谢这位教授,是他充满智慧与创意地激发了我(还有其他同学)的潜能,使我在另一个角度认识了自己。这一经历使我想到学生也有可能与我一样不喜欢那种让他们感到害怕、尴尬的即席讨论,如果我真的想去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考虑他们学习的障碍和焦虑,给他们充分的准备时间,不求全责备,让他们精神放松,感到安全,在这种情况下组织讨论,互相交流,才会收到讨论式教学方法应有的效果。

苏联学者雅各得钦说过,“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树立“教学相长”的思想和“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不能自以为是,不懂装懂,扼杀异见。在这么一种情况下,学生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对《伶官传序》一文展开讨论时,有位学生认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提法是不恰当的。这个学生平日纪律散慢,成绩落后,况且这一句话又是千古名言,我差点要叫他坐下,置之不理了,但还是问了句,“为什么?”他便论证起自己的观点来。,他举了牛顿、陈景润等科学家为攻克科学难题废寝忘食的例子,然后说:“如果你所溺爱的是真理、科学、健康有益的事情,那你就不会丧志了,因此问题不在于‘溺’,而在于你是什么人,‘溺’什么。”听完他的论证,我带头鼓起掌来,赞扬了他独立思考的精神。从此以后,我在课堂上常听到他踊跃的发言。由此可见,教师不戴有色眼镜,耐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化课堂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除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准备时间,具有民主精神以外,教师还要在论题的选择上多下功夫。在这方面,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光和勤于积累的习惯。有一次,我在《师道》上看到这么一道思考题,“某天,地下道塌方了,你们全班同学及一名带队老师均被困在里面,你们的粮食非常短缺,只有一瓶矿泉水和三个面包,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怎样处理这些粮食和水?”我发现这道题很有讨论价值,便在作文课上把它引出来。果然,一颗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把粮食留给自己的,也有选择放弃自身利益,把粮食献给老师或体弱病残者的,也有同学认为最恰当的做法是让强者(能够寻找生路的人)居之,……答案五花八门,但能够说出个所以然的学生却不多,于是我灵机一动,要他们课后写一篇文章论证自己的主张。当我翻开他们的作文本来看时,真是惊喜不断,有位学生平时三言两语,这次却写了上千字,他主张把粮食奖给唱歌最好听的人,因为人在困境前面感情十分脆弱,而美妙的歌声能唤起人们的斗志。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在作文评讲课上,有学生对此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位同学的想法不够现实,其理由是:在困厄当中,人性的弱点会暴露无遗,人人都想得到粮食,都会说自己唱歌是最好听的,这很容易引起混乱。于是,有同学趁机提议,把粮食当作奖品,要大家展开竞赛,赢了的人获得粮食并要帮助众人逃出生天,这既能转移众人的注意力,又能早点摆脱困境,同时,他还谈到了企业管理的策略问题……由于在写作时已经有过深思熟虑,这次讨论的效果非常好,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我不但与学生的心灵会面,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还增强了教学自信心。由此可见,好的论题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同时能更好地影响、启发教师,实现语文教学的再创造。

好的论题固然重要,讨论的形式也同样需要讲究。如果每次讨论都教师布置题目----学生思考、讨论的话,就很难再激发学生的热情。因此,形式的创新有时候也显得很必要。我在这方面也有过尝试。有一次,我以立志为主题,以拍卖会的形式组织了一节口语课。我把人生的15项人生追求写到黑板上,象征性地发给学生1000块钱,以此代表其一生的精力和时间,并让学生拿手中的“钱”去竞逐其看中的人生目标。整个“拍卖会”现场笑声阵阵,因为在每一项追求成交时,我都会叫竞价成功的学生谈话,他们的奇思妙语常常使同学们发出会心的微笑。当某一项追求被争得不可开交时,我就叫这些学生进行阐述与辩论,然后再讨论并确定花落谁家,课后有位学生在周记本中写道,“这是这个星期里最有意思的一节课,我个性懦弱,常被人称为‘胆小鬼’,因此,我愿意竭尽余生去追求‘百折不挠的真诚与直言不讳的勇敢’想不到却有那么多的竞争者,但我胜利了,我拿出了1000块钱,向老师和同学们表明了我的决心,在争取与辩论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正开始走向坚强。----这节课好象就是为我而设的。”看到这样的反馈性评论,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语文课的育人功能,并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孙春成老师说过“在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构成的教学全过程中,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课堂教学的中心也就明确了。这时教师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再扮演一个‘布道者’的角色,而是以平等的面貌出现在学生中间:组织教学过程,指导学习方法,讨论疑难问题,提供有关知识。他不仅是走下讲台,甚至可以把这块‘圣地’也交给学生。”在实践中,我的确曾经让几个学生走上了讲台。《我与地坛》一文记载了作者史铁生对生命、母爱的感悟,其主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当时母亲节刚过不久,不少学生都写了有关亲情的文章,我让同学们交换批改文章。再挑出两位学生根据这些文章和《我与地坛》的内在联系组织一场讨论。这两位学生认真研究课文,积极分享同学们的感受;其他同学也愿意坦诚相见,一节讨论会被开展得有声有色。看着这群可爱的学生,我不禁有所感叹,他们虽然基础薄弱,成绩不好,但他们有潜力,有主见,就象一堆火药,就等着老师去点燃,从而释放能量,老师要敢于放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积极向上的学生;老师要敢于尝试,只有这样,才能挑战教学中的新领域获得新知,培养出同样敢于尝试的学生。

三、课堂小竞赛:在合作与竞争中前进

在教第六单元古文时,我在课堂上采取了知识竞赛的方式。具体方法是这样的: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又把预习、讲课、复习各个环节中的思考题作为竞赛题目,根据其难度确定其分值,各组派出学生或必答或抢答,累积分数,高者为胜。本来枯燥沉闷的古文课由于引入了竞争顿时有了起色。但我渐渐地发现,回答问题的学生来来去去都是那些,还有部分学生无动于衷。为了激励这两部分的学生,我分别推出“敢于贡献奖”及“敢于尝试奖”,我对那些内向而又不愿动脑筋的学生说,如果你们敢起来回答问题且答对的话,我便给你们所在的组额外加分。为了竞逐高分,各组的组长都极力鼓励这些学生动脑筋回答问题,果然不出所料,参与者的数量大大增加,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在讲《登泰山记》一文之前,我吩咐学生说,如果能够搜集到课文以外描写日出或日落的文段并能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朗读出来的话,可得20分。对此,学生反应非常积极,各个小组长带领其组员在网上、图书馆里寻找相关文章,并选出代表负责朗读,结果,我只好给每组都加上20分。

由于是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又强,他们不会轻易服输,学习起来也较一般时候来得认真。有一次我让他们听《五人墓碑记》的录音,听罢,我立刻在黑板上写出该课生字词,让每个组派出代表给这些字词注音。有一个组的同学负责注“丁卯”的“卯”的读音,他写上“mǒu”,跟录音所读的一样。我正要判他正确,却有好几位同学拿出字典查起来,并向我指出该字应读“mǎo”,我接过字典一看,果然如此。于是,我当即表扬了这些学生,并给他们的组加上5分。大家都很高兴。

课堂小竞赛使学生脑细胞的活动加快,神经紧张,因而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记忆力都处在最佳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其效率肯定要比其它状态下的高得多。但教师在采取这种形式组织课堂时要注意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题目,让他们能“跳起来摘苹果”;此外,还要善于利用课堂“小插曲”,以此去鼓励、引导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

一年的劳动,一年的探索,我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渐渐地领悟到教学相长所带来的无穷乐趣。我认为一个教师只要以本心工作,善于批判性反思,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就会有所进步。

上一篇:科技局科学发展观意见 下一篇:农村技术承包工作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