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分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时间:2022-10-24 09:40:31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资料与方法

1998年7月~2007年10月收治主动脉夹层分离(AD)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年龄32~63岁,平均5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2小时,平均4小时;高血压病史3例,肥胖2例,发育不良1例。

临床表现6例均为突然起病,5例首发症状为剧烈疼痛,其中游走性胸、腹、双下肢痛1例;胸痛2例,先右腹痛伴胸痛1例;转移性肩胛区、脐周、腰痛1例:咳嗽、气喘1例。脉速,面色苍白、大汗等休克样表现3例;呼吸衰竭、昏迷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征1例,双胭窝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而肢体皮肤温度、色泽正常1例。血压均升高,280~160/150~100mmHg。

辅助检查心电图:4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ST段V1~4抬高,1例T波低平,ST段压低。胸部X线检查:2例主动脉弓增宽迂曲延长,1例纵隔增宽,1例降主动脉呈瘤样扩张改变。经超声、CT或MRI检查,证实为De―Bakej I型2例,II型3例,III型1例,心肌酶轻度升高2例,动脉瘤直径4.0~8.2 cm。

治疗与转归均采用降血压,控制心率,镇静止痛治疗。5例病情好转,其中2例转院,1例行介入治疗,1例仍保守治疗。死亡1例,死于心包填塞。4例疼痛缓解时间8~36小时,5例随访6个月,死亡2例。

讨论

AD是较罕见的急症,以发病突然,大多胸腹剧痛,难以忍受,进展快,急性期病死率高为特点。有报道AD多数在急性期死亡,1周内病死率60%~70%,3个月病死率>90%。

A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易误诊。本组误诊4例(66.7%),1例因游走性剧痛,血压280/150mmHg,心电图ST段抬高,心肌酶轻度升高,误诊为急性心梗:1例因压迫气管误诊为哮喘;1例因右侧腹痛误诊为尿路结石;1例误诊为心绞痛。

疼痛可随受累血管范围的扩展位置有所移动,本组2例虽有疼痛位置移动,但CT腹主动脉无异常变化,其中1例超声显示双髂动脉、双下肢血流减少、减慢,考虑为缺血痛。

早期诊断①突然出现胸、背或腹部剧痛,位置有转移;②强镇痛剂不能缓解:③有休克样表现而血压升高;④胸痛而无相应的心肌梗死、气胸、肺梗死的依据;⑤腹痛而无急腹症及明显压痛点。

有学者报道,胸片对AD诊断符合率低,仅38.1%,不能确诊,仅起提示作用;超声诊断符合率97.6%,对于危重病人进行床边急诊检查有利;CT及MRI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但对危重病人无法及时诊断,MRI无法对携带金属(如人工起搏器、人工关节)的病人进行检查。

治疗AD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严密监测病情变化,镇静、止痛,主要应用降低血压、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左室最大射血速率的药物,以终止或延缓夹层分离范围的扩展。常用药物为硝普钠、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使收缩压控制在100~120 m Hg,心率在60~75次/分,这样能有效地稳定或中止动脉夹层的继续分离,使症状缓解,疼痛消失。急性期病情稳定后,因基本病理改变依然存在,故仍需继续口服上述药物以防AD再发。对于近端主动脉夹层,已破裂或濒临破裂的主动脉夹层伴主动脉关闭不全者,应进行手术治疗。近年来,许多学者主张AD急性期无论有无重要脏器受累,有条件者均应急诊手术,以期挽救更多的生命。对于无手术条件的基层医院,在积极控制血压、心率的同时,尽早转有手术条件的医院治疗,以最大限度地提高AD的生存率。

上一篇:小儿至宝丸应用解析 下一篇: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病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