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体育论文:人文或人本体育对教学的启发

时间:2022-10-24 08:42:36

人本体育论文:人文或人本体育对教学的启发

本文作者:陈燕魏欣工作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传统目标基础上,提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新目标。20世纪以来,中国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在教育与政治、意识形态的高度同构关系的传统背景下,经过科玄论战、通专之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专才教育模式后,大学教育一度有科学主义倾向,人文教育表现为科学至上性、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取向,导致人文教育的缺场和人文性的遮蔽,其代价则是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新课标的指引明确了工作方向,将大学体育课堂从教师示范,学生学、练习的循环中解放出来,穿插课程需达到的其它目标,教学环境更生动,学生更易接受。调整课程体系,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当下,各级各类学校中体育课程设置不当,很多学校,都把体育教育的时间压缩到最低,每周安排的体育课都难以达到一定的比例,且上课时间并非科学锻炼的最佳时间。无法满足正常学生的体育锻炼。其次,教学的内容老套,比如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模式单一,不再适应现行体育教育的需要。在人文思想的影响下,这一状况得以逐渐的改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设置中,更多的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校、专业而区分;根据学生男女性别而区分;根据终身体育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而区分;设置更多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给予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3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体育“技术+理论”的指导素质教育是一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构建人文体育的另一个重要力量就是学生。学生,不仅是个性化的人,也是全面发展的个体。作为人文体育的一部分,一方面体育教师要通过实际教学环节,创造有趣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体育的快乐和力量,领略到体育的魅力和吸引力,完成对体育最初感悟的理解;另一方面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完整齐全的体育设施,并多方面多角度的改革原有体育课程,充分尊重学生愿望,使学生在边学边做中理解体育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实现自我认识的提高。课堂教学与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协会相结合,不仅实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体育组织能力。

构建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首先,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要具有全面性,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在体育课程评价过程中,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体现“区别对待”原则。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尽量将可量化的指标量化,体现定量与定性相济的评价原则。不仅考察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相应的理论水平,还对其进步幅度、创新能力以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育学习态度、运动参与、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以及健康行为等进行综合评定。其次,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要具有人文性,突出对个体的关注。其中对每位学生的出勤及各种隐性情感的表现,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要及时追忆,做出客观评价和记录,善于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考察其进步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为情意评价提供重要素材,保证学习效果评价的合理化、科学化。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就客观层面而言,高校体育教学始终离不开一定的空间、环境及必要的运动器材。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干净的跑道、清澈的游泳池、井然有序的体育馆,一个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不但能使学生的紧张身心得以舒缓,还能唤起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与热爱。可以说,这是高校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的物质前提。另外,合理利用校园室内外空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还可起很好的人文精神激励作用。人置身或观察这一文化效应场时,会与它发生感应关系,从而不自觉地获得特殊的体认、熏染和感受,从侧面感悟某种文化的精神、情调、气质和状态。因此,致力于高校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对营造体育教学人文氛围,促进人文精神的培养大有裨益。比如在体育教学、训练的场馆里,张贴各种标语式的警句或口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和体育精神;悬挂体育名人的画报,以榜样的力量在无形中激励学生上进;摆放团体或个人奖杯或奖章,不但增加了学生集体责任感,更潜在地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这些都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体育教学中搞好人文精神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没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更多极具人文精神的学生的。教师的知识基础、专业水平、道德修养、人格力量,甚至于形象、口才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状况。学不高难以为人师,身不正难以为世范!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前提条件便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强体育教师的人文与专业素养,不断更新知识,而这又恰恰是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关键。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体育强国,学校体育必须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相辅相成、共同进步。虽然自“体育”概念诞生之日起,“强身健体”的自然科学观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强大“人文精神”日益显现。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对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终极关注,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人本关怀,以及对人性、人的价值的充分尊重。可以说,由历史上的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轨,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人文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深入而透彻,改变既丰富同样也是挑战。实践出真知,如何形成一套切实可行、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深知任重而道远,必须转变观念,迎接人文体育时代的到来,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充分认识到全民健身是人文体育的根本,而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火种。

上一篇:体育游戏论文:体育游戏的活力源透析 下一篇:社团锻炼论文:高校体育社团与锻炼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