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

时间:2022-10-24 08:36:47

关于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

摘要:园林是现代城市生态、环保、景观、休息和减灾避险的重要场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满足人们的要求,已成为该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尺度。下文先阐述城市园林设计的意义,再指出现有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最后指出城市园林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

城市园林景观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

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

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世俗。因此应取外国建筑之精华,去其糟粕。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

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

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城市园林设计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小区景观展示化

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但这样必然会造成喧哗,扰乱居民生活。

2.6集中绿地的架空化

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7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

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8置景手段的舞美化

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现代城市园林的设计原则

3.1统一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总之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还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太平铺直叙,没有变化,也会显得单调呆板,因此生态园林设计时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

3.2景观性原则

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3.3均衡的原则

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比较顺眼一点。如色彩过于浓重、体量太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盛的植物种类,会给人沉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减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如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如:湖南许多现代城市风景园区各种花草树木都有,种类繁多,但在植物配置上很讲究,如蜿蜒曲折的园路两旁,各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左侧就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丛的花灌木,以求得均衡。

3.4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物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要求,种植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如在污染严重的工厂应选择抗性强,对污染物吸收强的植物种类;在医院、疗养院应选择具有杀菌和保健功能的种类作为重点;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成活,对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直、枝叶茂盛、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树种,并有利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等。

4.园林设计时植物的配置方式

4.1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草坪,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4.2注意层次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如1m高的黄杨球、3m高的红叶李、5m高的桧柏和10m高的枫树进行配置,由低到高,四层排列,构成绿、红、黄等多层树种,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使观赏期延长。

4.3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植物配置要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观各异,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葳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在树木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1/3~1/4较合适,枝叶茂盛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另外,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感受满目青翠心旷神怡而流连忘返。

5.运用对比和衬托的表现手法

对比和衬托的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的常用表现手法。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特别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比较适合。

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参考文献:

[1]赵兵,宏观化与微观化-转型期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J],城乡建设,2004(8).

[2]陈妍婷,浅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J],广东建材,2006(5).

上一篇:公路桥梁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 下一篇:工程测量在桥梁施工放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