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婚检 初露曙光

时间:2022-10-24 08:19:49

2003年10月1日,国务院的新《婚姻登记条例》开始正式实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取消强制婚检,实施自愿婚检,但随之而来的全国范围的婚检率猛跌却令人尴尬。婚检之路走向何方?杭州市上城区的“一站式”服务为提高婚检率走出了一条新路。

自从2003年10月1日修改后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以来,婚前医学检查从必须变为自愿选择,但随之而来的全国范围的婚检率猛跌却令人尴尬,几乎所有省份的婚检率下跌幅度都在80%以上。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婚检人数为零的情况。杭州也不例外。“2004年,全市10万余人应接受婚检,但实检人数只有2222人,婚检率仅为2%。有时一个星期都来不了几对新人。”杭州的婚检医生颜杰对婚检率前后的“落差”仍记忆犹新。

婚检率的直线下降,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一些数量原已得到相对控制的传染病发生率再次回升,传播扩大;新生儿出生缺陷率走高,一些诸如智力低下等可以避免的新生儿缺陷再次回潮。

婚检,亟须走出一条新路。

婚检重要性不容忽视

2008年元宵节,刚好是王红(化名)宝宝出生100天的日子,亲朋好友都来祝贺。可王红却一脸沮丧:“宝宝最近得了湿疹,老不见好。”朋友看到,宝宝的后脑勺、屁股上有溃烂,便建议全家3人抽血化验。拿着化验单,王红的老公呆住了――宝宝得的是“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是从母亲那里遗传得来的。

杭州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医生沈珏提供了这样一对数据:根据妇幼卫生监测,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一年时间里,杭州的4个区发现了57例先天性新生儿梅毒患儿,而2007年10―12月,一个季度内竟发现了26例。

“新生儿得这种病说明婴儿的母亲携带梅毒。如果参加婚检,完全可以通过婚检的血检检查出来,避免让这样的孩子出生。”沈珏从事了10多年的妇幼保健临床和宣传工作,她叮嘱即将踏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婚检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而且关系到一个家庭、下一代的健康幸福;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它还起着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重要作用。

据统计,每年我国婚前检查的男女青年,可发现近3%的人患有传染病(性病、肝炎等)、严重遗传病(地中海贫血、艾滋病等)、精神性疾病等各种严重的疾病,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杭州市新生儿缺陷率,2005年为12.07‰,2006年为14.16‰,2007年则达到了14.49‰。

调查显示,造成出生缺陷的因素中,环境因素约占10%,遗传因素占25%―35%,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占65%―70%,换而言之,90%左右的新生儿缺陷与遗传因素有关。面对这个惊人的数字,几乎所有的医学界人士都强调婚检的重要性。我国遗传学家刘权章曾指出:“零婚检现象的发生,将使出生缺陷率上升80%。”

有专家表示,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其实婚检已不仅仅是一种权利的行使,也是婚姻双方的相互义务,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对于双方的身体状况都应有知情权,在相互知晓的情况下才能理智地决定是否继续保持恋爱、婚姻关系,这是对配偶的义务,未婚夫妇双方更应该懂得互相尊重。

自愿婚检多坎坷

是什么原因让新婚夫妇在“强制”的枷锁取消后,就如逢大赦、欢欣雀跃呢?年轻人给出的答案各种各样。有的人怕麻烦:“我们单位每年都有定期体检,再婚检挺累的。”有的人觉得没有必要:“婚检有什么用,还不是走走过场?”也有人理直气壮地说:“我们这么年轻,肯定没有病,不需要婚检!”

据有关人士分析,导致婚检单位门庭冷落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婚检项目设计不够合理。我国现行婚姻法第七条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禁止结婚”。然而,却没有哪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哪些疾病是“禁止结婚的疾病”,这就直接导致了各地婚检项目不统一、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有些应该检查的项目不检查,不必检查的却列入其中。这种不合理的项目设计,使新人们感到这种婚检没有多大意义,只是走一下过场。因此,当强制的枷锁消失后,公众就马上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婚检率急剧下降也就成为在所难免的事了。

――隐私权难以得到保障。由于指定的婚检医院是按行政区域划分的,许多当事人在婚检时就极有可能碰上熟人或者碰上与熟人相熟的人。而婚检医院和医师多不注意保护甚至无视受检者的隐私权,使得许多受检者担心暴露自己的隐私,如有的当事人担心查出病或者担心自己的病情被对方知道,而被拒之于婚姻大门外,甚至对自己的名誉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本来就十分排斥婚检,当实行自愿婚检后,当然更不会主动去婚检。

――乱收费现象突出,个别婚检医师责任心不强,使得婚检流于形式。由于当事人必须到指定的婚检医院进行婚检,无权自行选择,因此,这种垄断经营状况必然导致乱收费、乱加价;婚检医院的无竞争状态还直接导致他们不注重设备的更新和医务人员水平的提高,服务态度差更是司空见惯。此外,由于医师缺乏必要的责任约束,责任心不强,有病查不出,或者明明查出病却因当事人“走后门”而写成没病,使婚检流于形式。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免费婚检的举措。2004年5月,浙江舟山的普陀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免费婚检。推出5个月,婚检率回升到20%。浙江的宁波、金华等地也相继开展了免费婚检。杭州为提高婚检率,2005年起对全市低保、困难家庭的婚检对象实行免费体检;富阳为鼓励新婚夫妇参加免费婚检,市财政还给每对夫妇发15元交通补贴和价值20元的纪念品。婚检项目上,浙江大多数地方已将艾滋病抗体检测、乙肝三系明确为必检项目,有些区县还把免费婚检扩大到免费孕检,尽最大可能延伸婚检服务内容,吸引新人参与。

但是,这一系列“惠民”措施并没有带来婚检率的明显提高,仍有很多新人由于种种理由不进行婚检。有卫生机构对335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放弃婚检的人群中,有28%的育龄人员表示因为婚检机构距离远、22.7%的人表示因为收费、26.7%的人表示费时间、8%的人表示已了解对方健康情况、7.3%的人表示没必要。可见“免费”并不是刺激人们进行婚检的根本方法,促进婚检还需要从观念重塑以及制度的改善方面着手。

“依照眼下的情况,要提高婚检率,需要一定的政策作引导,由民政、卫生部门配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以提高市民对其必要性的认识;同时要转变婚检的服务理念,调整内容,以更好地发挥婚检的实效。”浙江省卫生厅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的同志说。

一站式服务初露曙光

“我们几天前就预约婚检的。”在杭州市上城区妇幼保健院里,一对新人对记者说道,“我们准备11月8日登记结婚,向婚姻登记处打电话问了一下,得知那天已经有8人提前预约婚检,我们想索性提前把婚检做了。今天我们俩都有空,就来了。”

杭州市的婚检率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2004年的2%到2005年的4%、2006年的7.26%到2007年的21.87%,而2008年上半年,杭州市婚检率已经达到29.11%。2008年10月份,杭州召开了婚前保健服务工作现场会,与会代表到上城区取经,方便新人的“一站式”服务准备在全市推广。

自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结婚登记条例》不再强制规定婚检以来,杭州同全国一样,婚检率急速下降,如2004年100对新人中仅有2对参加婚检。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婴儿出生缺陷率逐年上升。面对这一严峻情势,杭州市以上城区为试点,推行婚姻登记与婚检合署办公的新机制,实行婚前保健和婚姻登记“一站式服务”,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上城区妇幼保健院二楼的婚育服务中心里,结婚登记处、婚检单位在一起联合办公。墙壁、玻璃上还贴着粉红色的登记、婚检项目流程图,身穿粉红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微笑着迎接一对对新人的到来。

上城区妇幼保健院的工作人员说,自从结婚登记、婚检中心、计划生育宣传指导站在同一幢楼里办公后,询问病史、全身体格检查、抽血、胸透、看优生优育指导录像……这些流程变得十分方便,新婚夫妇花1小时就能完成结婚登记、婚检、计生咨询,而以前,可能要一整天。一站式服务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上城区婚检率在低水平徘徊了4年后全面回升,2008年上半年尤为显著,达到了53%。

除了政府“买单”,我省各地还采取了一系列综合保障措施,构建人性化、服务型、规范化的婚检制度。据介绍,义乌市于2007年7月出台了“婚前保健政府买单、套餐服务惠及后代”政策,除了免费婚检外,还优化检查和婚姻登记流程。免费婚前保健统一设在婚姻登记中心对面的市妇幼保健医院。该院开辟专门场地、配备专门设备和人员,实行“一条龙”服务,做到随到随检。据悉,目前该市婚检率由2006年的1.48%上升到99%。

“要以创新的思维方式、人性化的服务举措和柔性的工作方法为婚前保健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探索婚姻登记、婚前检查和计生指导‘一站式’服务,引导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自觉参加婚前保健,力争到2010年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80%以上。”在2008年10月召开的杭州市婚前保健服务工作现场会上,副市长张建庭就婚前保健服务和提高婚检率提出了明确要求。

不管最后的休止符圈定在何处,若能以人为本,尊重公民的意愿和选择, 进一步完善、规范法律法规,婚检改革,必将向着人性、和谐的方向前行!

相关链接

我国婚检发展的历程

我国强制婚检始于1986年。当时卫生部和民政部共同下发了《关于婚前健康检查问题的通知》,对婚前健康检查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从此开始执行强制婚前医学检查制度。

1994年,《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在实行婚前健康检查的地方,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必须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健康检查,向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提交婚前健康检查证明。第十二条第五项规定,患有法律规定禁止结婚或者暂缓结婚的疾病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一次把婚检制度写入法规。

1995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婚前保健,进一步强化了婚检制度。该法第十二条规定: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在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的同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

2003年7月30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对《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改,新《婚姻登记条例》于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第五条规定,内地居民办理结婚登记需要出具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即可,并没有要求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提交婚前医学检查证明。不再把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作为结婚登记的必要条件,这就等于取消了强制性婚检的规定。

上一篇:代表建议:交通压力与日俱增 加快规划迫在眉睫 下一篇:车祸须报警“私了”有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