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核电基地周围海洋生物中110mAg水平分析

时间:2022-10-24 07:31:13

大亚湾核电基地周围海洋生物中110mAg水平分析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亚湾核电基地运行以来海洋生物中110mAg的历年变化趋势。监测结果表明,珍珠贝、牡蛎和海藻等海洋生物中110mAg的含量与大亚湾核电基地液态流出物中110mAg排放量成一定的正比关系。

关键词:110mAg 放射性流出物 海洋生物

1 前言

自1994年大亚湾核电基地投入运行以来,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GERC)依据有关法规对大亚湾核电基地环境辐射水平进行连续的监督性监测。110mAg主要来源于核电站运行过程中反应堆燃料芯块内的裂变过程中其他材料受照产生的活化产物以及液体放射性流出物,由核电站废液排放系统排出。废液中核素110mAg所占份额较大,且110mAg在海洋生物中具有高积累和长生物半排出期,因此110mAg的行为是核电站常规监测的重点之一。

本文根据大亚湾核电基地放射性流出物中110AmAg年排放量(见表1),以及GERC多年来对海洋生物中110AmAg的含量的监测结果,分析了大亚湾核电基地周围海洋生物中110mAg水平。

2 监测方法

2.1 测量仪器

本文数据由GMX-50220-S HPGeγ能谱仪和GMX30P4-76HPGeγ能谱仪进行测量,γ谱仪由美国ORTEC公司生产,其主要技术指标见文献[1]、[2],测量依据标准为GB11713-89和GB11743-89。

2.2 布点

放射性监测主要在西大亚湾海域,特别关注核电站液体总排放口附近的海产品。牡蛎和珍珠贝对110mAg浓集系数较大,马尾藻能较迅速地吸附水体中的溶解态110mAg,其含量与周围水体含量也有较好的直线相关性[3],因此选择珍珠贝、牡蛎和马尾藻作为110mAg环境监测的指示生物。按照大亚湾核电基地监督监测方案[4],GERC对海洋生物包括珍珠贝、牡蛎和马尾藻等(1~2次/a)进行了长期监测。

2.3 样品处理

马尾藻洗净凉干,海洋生物样取可食部分,生物样品在烘箱中105℃烘干后,于快速程序灰化炉450℃灰化。

3 监测结果与讨论

历年来西大亚湾牡蛎、珍珠贝和马尾藻样品110mAg放射性比活度见表2。

2000年至2014年牡蛎样品中每年都检测到110mAg,110mAg含量范围为0.014~1.120Bq/kg(鲜),2002年检测到活度浓度最高。随着110mAg排放量的逐年减少,牡蛎样品中检测到的110mAg含量逐渐减少,其变化趋势见图2。

1996年至2002年西大亚湾珍珠贝样品中每年都检测到微量的110mAg,1996年~2002年范围值为0.03~2.19Bq/kg(鲜),2002年检测到活度浓度最高,而2003~2013年所有珍珠贝样品中均未检测到高于探测限的110mAg。随着110mAg排放量的逐年减少,2003年后所有珍珠贝样品中均未检测到高于探测限的110mAg,其变化趋势见图3。

1994~2002年西大亚湾马尾藻样品中可检测110mAg,110mAg含量范围为

4.结语

根据多年来对大亚湾核电基地监督性监测表明,在海洋生物海藻(马尾藻)、牡蛎、珍珠贝等中检测到高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110mAg存在,其来源于大亚湾核电站液态排放中的110mAg。海洋生物中的110mAg含量与110mAg排放量呈现明显相关性,成一定正比关系。随着110mAg排放量的逐年减少,海洋生物样品中110mAg的含量也有逐年减少趋势。

【参考文献】

[1] 宋海青,陈志东,林清.大亚湾核电站环境监测中核素110mAg的初探.辐射防护, 1999,19(1):71.

[2] 陈志东,邓飞,林清,大亚湾核电站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对周围海洋环境的影响,全国放射性流出物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研讨会论文汇编

[3] 唐文乔等,110mAg在西大亚湾海域若干环境行为的初步探讨,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11(3),230

[4] 黄乃明,宋海青,陈志东等,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辐射防护,24(3-4),191

上一篇:浅谈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中风险防范与安全管... 下一篇:试证大于4的偶数均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