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身男女》的多元化解读

时间:2022-10-24 06:24:25

对《单身男女》的多元化解读

摘要:由杜琪峰执导、韦家辉编剧的爱情喜剧电影《单身男女》,在延续其《孤男寡女》、《瘦身男女》的基础上,为了顺利进入内地电影市场进行了策略上的调整并取得了突破。论文从电影本体意义上对该片进行了多元化的解读。

关键词:《单身男女》;爱情喜剧片;多元化解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6-0095-02

《单身男女》是当下华语电影中一部有突破性的爱情喜剧片,它以浪漫喜剧的形式“揭示了爱情的真谛,表现了人们对真爱的渴望与执着。”[1]从而比我们通常所见的充满了矫情虚华的同类型电影流畅轻灵许多,同时无论在票房还是在口碑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这部电影进行多元化的解读。

一、人物形象

本片三个主角都是精英阶层。高圆圆是一个处于“情感摇摆”中的都市白领,古天乐是一个帅气且花心的公司总裁,吴彦祖则是一个有点落魄且执着的建筑师。三位人物的形象塑造都相当精彩,但相较于其他两位男主角来,女主角高圆圆的形象更具有典型意义。与以往杜琪峰电影中充满个性的女主角不同,她有点过于简单、传统,所以高圆圆的形象比较符合这个女主角的定位。高圆圆扮演的灰姑娘是影片中唯一能让人有代入感的角色,当然也仅限于女性观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这种代入感带到现实中来,也不要去想如果你自己是程子欣的话会如何选择,因为首先你不是女主人公,其次也不会有那么两个梦幻先生来眷顾你平凡的人生。其实程子欣也是《单身男女》中唯一一个有塑造难度的角色,因为她一直在摇摆,同时她也是观众借以审视这两个符号化人物的眼睛,因此高圆圆需要让观众去认同她的优柔,这个度的把握还是挺难拿捏的,否则观众有可能会对这个在感情上享受齐人之福的人物产生基于羡慕嫉妒恨之上的反感。而她无论选择了哪一方都必有另一方受到伤害,但任何一方受到伤害都不是观众希望看到的。高圆圆对这一人物的诠释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看到的《好雨时节》、《无人驾驶》等影片中知性冷美人的形象,从方法上赋予了人物更多的外在元素,这对于习惯于收着演的高圆圆来说是个突破。

二、文本语言

由于文化语言上的差异内地观众接受香港爱情喜剧片并不是很顺利,前不久的《神奇侠侣》就是这样的范例。“香港的地缘文化影响着香港电影的精神内涵和叙事模式,形成香港文化独特的人文景观,也正是因此,香港电影才得以在世界电影帝国中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姿态。”[2]但如何在不失这种“姿态”的前提下,适应并突入到内地语言文化和观众审美经验中,对于许多香港编剧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韦家辉编剧在《单身男女》中依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浪漫爱情片所能获得的突破应该说完全不比动作片容易,而《单身男女》依然有许多浪漫、新鲜的桥段,即办公室隔空传情,而且还传错了情,这个细节算是整部影片中最有趣的,也是感情关系走向另一个方向的关键点。而整个故事看完,回味开头你或许可以体会到,导演在一开始就决定了女主角的感情归属,女人最需要的是安全感而不是浪漫,虽然浪漫在你追求她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古天乐表白桥段最有创意,虽然最后的大楼求婚有点将浪漫刻意化,“浪”得过火,变魔术霓虹灯两帅哥斗智层层升级,但最有创意的桥段还是古天乐爬进屋里瞬间准备好各种求婚细节,这种在短时间内表白的段落,真正打动了女主角。韦家辉的编剧功力可见一斑,包袱抖的恰到及时,虽然是童话里的爱情故事,但是看了还是让人很想有种好好恋爱的感觉。

三、故事情节

《单身男女》上演的正是这样经典的两男追一女的办公室三角恋故事,一向玩世不恭的金融才俊帅哥张申然(古天乐),恋上来港专才的苏州女孩程子欣(高圆圆),但劲敌方启宏(吴彦祖)却是活在火星上的绝世好男人,三人春风沉醉于中环这片金融地,在咫尺相对的摩天商厦你追我逐,构成宏伟壮丽的爱情迷宫。故事整体结构并没有多大新意,但难得的是在情节上的设计,这种有着过多的巧合和高度的假定性情节,造成了故事始终在一种梦幻般的完美形态下展开。古天乐和吴彦祖这两个人物尽管在开始人物属性的设定上有差异,一个是财富阶级的,一个是情趣阶级的,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两个人物实际上是在趋同的。

《单身男女》戏剧本身节奏感处理得很好,且充满都市爱情片必须的梦幻感、都市感。女人都爱看,因为真有了梦幻的感觉,虽然影片很写实。在影片中,《单身男女》给观众出了道爱情难题:一个是会犯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但激情四射且浪子回头的“地球男”;一个是为爱苦守、入得厨房出得厅堂的“火星男”。古天乐饰演的“地球男”是典型的香港男人,会讨女生欢心但有一点点花心。吴彦祖饰演的“火星男”是才华横溢的建筑师,虽然略显无趣但对感情十分专一。巧合的是,二人都喜欢上了高圆圆扮演的女孩,并为此各出奇招展开追女大战。于是各种追女孩的经典技巧与情节被一一展现:魔术表演、便签传情、隔空约会、爱心午餐、角蛙牵线、偷录视频、豪宅香车、量身建楼、亮灯求婚……面对两大型男的浪漫攻势,女主角左右为难。但最终在这种实用的爱情与浪漫的爱情比较中,实用爱情笑到了最后。

四、叙事游戏

杜琪峰的电影中,处于预置设定之下的人物动机和走位无论是飘忽还是实凿就都具有特定叙事体系下的合理性,如《暗战》、《枪火》、《大只佬》等,它们所呈现的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强烈、刺激的游戏感,这种被观众接受的设定很重要。连枪战都是小Case的杜琪峰,真真拍出了充满了“枪战”味和火药味的“求爱大作战”。三位主角在两栋写字楼间遥望,站位、气场与杜琪峰的枪战片如出一辙,甚至让人怀疑下一秒,三人就要重现《枪火》中踢纸团的经典画面;古天乐、吴彦祖追女时的针锋相对,如两军对垒,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分明又是一部《暗战》。

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主人公出场时可以选定职业,但无论是圣骑士还是魔法师,其职业属性只有在开始阶段充分显现出来,当最后级别足够高的时候,这种属性差异会逐渐模糊,骑士也可以元素攻击,法师也不惧肉搏。无论是送玛莎拉蒂还是把楼盖到老家去,都属于极具杀伤力的大招了,再加上不计后果平均分配的各种情深意重,最终将观众和编剧一起送到被纠结得不知道怎么收场的境地。电影的叙事本身或者就一场游戏,在这个荒谬甚至有点离谱的游戏中我们不禁反问:如果只有在高昂的物质代价面前才能追到女孩的话,那么所谓的执着的爱情还有什么意义吗?

五、喜剧幽默

杜琪峰和韦家辉的“男女都市喜剧”向来在香港喜剧电影里自成一派,而两人多年来更是通过《孤男寡女》、《瘦身男女》等电影挖掘出一种都市OL特有的“神经质”喜感,而此次两人携《单身男女》北上,更是把这股“神经质OL病毒”传染到内地观众的身上,笑翻了当日到场的所有观众。现在都市的中许多男女都敏感、纠结,面对选择时常常无所适从,女主人公这次略带神经质的、有点“2”的性格,其实在许多都市女性身上都能看到。而这种“2”的性格在影片中呈现出来的就是这种别具一格的喜剧感。

六、风格类型

杜琪峰的《单身男女》延续了《孤男寡女》、《瘦身男女》系列的爱情轻喜剧风格类型,但此次的风格更加得到强化,故其水准也比这两部片都更出色,虽然浪漫元素在后半部分增加到夸张。这种强化版的风格类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原创性较强。它不是纯香港式的爱情喜剧片,也不是完全内地化的爱情喜剧片,而是二者兼具,其较高的原创性完全具备和好莱坞爱情文艺片比较的资格。二是迎合大众化口味。与杜琪峰的男性作品系列比较,《单身男女》并没有那么具有个人风格。三角恋剧情、两大帅哥比浪漫,应该说是一个普通观众都可以接受的故事。但切入现实的主题让该片超越了一般的爱情喜剧片类型,这正是市场急需的爱情电影,不做作、不虚伪、不故作深刻,在目前内地可以上映的浪漫爱情片种类型中,《单身男女》确立了一个华语浪漫爱情片应该达到的标杆。

七、意义价值

与导演杜琪锋《孤男寡女》《瘦身男女》相比,《单身男女》更大意义在于这是杜琪峰真正“北上”为内地市场所拍的一部作品。和以往拍了以后任由审查制度宰割的《黑社会》系列作品不同,《单身男女》的意义和价值是安全上映,并且追求内地观众的共鸣。大陆观众的观影趣味和心态与香港观众有着明显区别。大陆观众喜欢看的影片不仅是一些插科打浑的低级享受,而且除此之外还能让他们“想”到点什么,要让他们回味、思考,或是生活的,或是人生等等。虽然《单身男女》这个爱情童话并不触及什么爱情本质的思考,因为一般的爱情电影都是要在主人公面对爱情的取舍之间传达某种爱情观的,而《单身男女》最后造成的局面是:无论如何取舍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另一方面它也让所有的男人都反思自身。

当今社会女性的压力普遍增大,“缺爱”成了都市男女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出轨成了一种见怪不怪的畸形现象。编剧无疑也是看准了“让爱情救赎孤单”这个契合当下的主题。《单身男女》反映的就是都市白领们身处大都会的孤独、面对选择时的彷徨、内心的焦虑不安,这些“似有还无的暧昧缠绵演绎着或幻想或真实的爱情,用以填补俗世男女历经沧桑而空虚寂寞的内心世界。”[3]

现代社会正在一点一点消磨掉人的意义,而唯有情感可以抚慰与拯救。电影要讲今天年轻人的感受,而这种最真切感受便是都市男女对真爱的彷徨、迷茫,以及不知应该如何的选择,这也是单身男女越剩越多的原因。但固执的女主人公,帮她找到“十个男人九个坏,还有一个在作怪”之外的“第十一个男人”。其实,影片的女主人公在两个男人之间摇摆不定,也是多数恋爱中人都会经历的选择――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选择激情还是甘心回归平淡?虽然浪漫和激情在很多女人那里不是件小事,有人甚至可以因为一个浪漫的夜晚而甘心忍受几十年如一日的柴米油盐。也许电影要传达给当下正纠结的单身男女们这样一个的信息和道理:地球上的花花草草虽好,火星可能活得更自在,生活与爱情就是 “平平淡淡才是真”。2011年的春天,香港爱情喜剧片接连在内地电影市场上演,其中在口碑和票房上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单身男女》做为其中的成功之作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多元化的解读。

参考文献:

[1] 蔡圣勤,马欣.英美浪漫主义影片的特点及人性本源漫议[J].电影文学,2007(15).

[2] 刘学军.香港的地缘文化与香港电影的关系[J].电影艺术, 2009(11).

[3] 刘晓宁.香港电影爱情文艺片发展概述[J].电影艺术,2007(19).

上一篇:职场真人秀《职来职往》节目成功要素探析 下一篇:我们正在看:NBA的现场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