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那年,父亲掐灭了我的贪念

时间:2022-10-24 05:27:11

16岁那年,父亲掐灭了我的贪念

父亲说:“人穷一点不要紧,但千万不能心穷、志穷啊!”

16岁那年秋天,我上高一,“十一”放假回家帮父亲去卖棉花。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叫醒了我。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和父亲一道将四包松松垮垮的棉花装到板车上,用绳索将棉花包仔细捆绑好。准备上路前,父亲望着那4个瘦瘦瘪瘪的花包,不由叹了一口气。我知道他叹气的原因,这年雨水太多,棉花大量烂桃,眼下正是收获的时节,可家里5亩多棉田却只捡了这么一丁点棉花,卖的钱恐怕连上半年赊欠的化肥、农药款都还不清,父亲实在是焦心啊。

我们在晨曦中踏着薄雾,拉着板车,无声地上路了。一个小时后,当我们赶到镇上的棉花采购站时,衬衣己被汗水濡湿了。采购站里早已挤满了前来卖棉花的农民,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父亲一边排着队,一边向前面刚卖了棉花的熟人打听定级定价的行情,当听说压级压价很厉害时,父亲的眉头不由蹙得更紧了。

在难熬的等待中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总算轮到了我们。

当棉花级别和价格定下来时,父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好的棉花怎么只是三级花?我们把4包棉花暂时搬到一旁,对卖还是不卖犹豫不定。

其实,父亲那4包棉花,就是卖个最好的级别,也只比三级多三四十块钱。但我理解父亲为什么犹豫不定,因为三四十块钱对于我家来说,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我爷爷患了重病,这会儿正躺在镇卫生院里,等着钱明天动手术呢。还有,我的学费只交了一半,父亲跟学校领导说尽好话,总算答应先缓一缓,但期中考试前必须交清剩下的一半。这些天,父亲都快急疯了,对唯一能换点钱的棉花,他恨不得卖出个金价,可眼下却只能卖这么低的价钱,他怎么能接受呢!

父亲可怜巴巴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一位大伯的举动提醒了他。那个大伯也是嫌价格太低,当即决定不在这里卖了,掉头到一个叫芦尾的收购点去,据说那里的收购价要高得多。父亲立刻兴奋起来,打算也去芦尾收购点。我却有些不情愿,因为芦尾离镇上有30多华里,而且走的都是泥巴路,拉一车棉花过去,会把我们两人累个半死。

赶到芦尾收购点,已是11点钟,我们父子俩湿透了的衬衣拧得出水,我一坐到地上就瘫软了,再也不想站起来。这个收购点比镇上的收购站要简陋得多,检验棉花好像也没有那么认真,父亲暗自高兴,心想只要能卖个好价钱,多流的汗水就算没有白流了!

排了近一个小时的队,我们得到的却是一个哭笑不得的结果:依旧是三级!还是卖那么多钱!父亲一下子懵了,我看着既尴尬又失望的父亲,既有点怪罪他,又十分怜惜他。

父亲这次倒没有犹豫多久,就是棉价再低他也得卖掉,爷爷那边正等着这钱呢。可当父亲去结账窗口拿钱时,里面却传出一个生硬的声音:“下班了,等下午吧。”接着,里面丢出一张白纸条来。父亲急了,他知道离下午上班还有两个半小时,便连忙向那个女会计恳求道:“请您帮帮忙,把我的账结了,我老爹还躺在医院里呢。”女会计怒气冲冲地说:“懂不懂规矩呀,真是的!”说完“啪”地一声把窗口关上了。父亲不甘心,又跑到门口,等那个女会计开门出来时,又低声说起了好话。我这才看清女会计是一个留着一头鸡窝状的卷发,鼻梁上落有几粒雀斑的女人。面对父亲的再三哀求,“鸡窝头”竟瞪着眼重重地骂了一句:“神经病!”然后扬长而去。我想冲过去揍她几拳,父亲一把拉住我,说:“算了算了,就等一等吧。”

我和父亲只得坐在墙根下,等待“鸡窝头”下午上班。我早已饥肠辘辘,感觉胃里像有条蛇在爬。父亲也很饿,但此时更让他熬不住的是困乏,他坐着坐着就迷糊了过去。这几天,父亲白天要去打零工拼命挣钱,晚上还要照料爷爷,累得快趴下了。

这时,旁边一个卖花的年轻人告诉我,平时“鸡窝头”他们过了中午12点还会加半小时的班,今天他们因为要到一个同事家去吃酒席,所以就提前下了班。我在心里更加怨恨“鸡窝头”了。我翻看着“鸡窝头”打的那张白纸条,上面就写着父亲的姓名,棉花的级别、重量和总金额,而且只写着阿拉伯数字。我看清了,一共是637元。“鸡窝头”一定是走得太急,才大意地写了这么一个简单的纸条,以作为下午结账拿钱开正式票据的依据。我盯着“637”那三个阿拉伯数字,心想:如果这是“6370”,或是“1637”、“2637”该多好啊,那样爷爷的病就可以治彻底,爸爸就不用那么辛苦地四处找活干,我也不用担心因交不齐学费而辍学了。即便不能变成以上那些数字,哪怕是变成“837”也好啊,那样也可以减轻父亲不小的压力。这时,我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何不偷偷将数字改一改?改成“1637”或“2637”太显眼,怕露馅,但改成“837”只需添上半笔,数额也增加不多,“鸡窝头”是不会发现的。我立即兴奋起来,掏出笔就在那个“6”字上面轻轻画了一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变成了“837”。

终于等到下午上班,把那张纸条递给“鸡窝头”,我的心不禁砰砰直跳,额上也冒出了汗。“鸡窝头”不声不响地把一把钞票丢出窗口,我顿感浑身轻松,心头不由掠过一阵窃喜。父亲在一旁提醒我把钱点清楚,我生怕父亲要亲自点验,匆匆数了一下,赶忙把钱装进了衣兜里。

回家的途中,父亲怕把我累着,就独自拉着空板车,让我垂着手跟在后边,可一路上我脑子里却一点也没闲着。我一会儿为报复了“鸡窝头”感到痛快,为白得了200块钱感到亢奋,一会儿又感到后怕和不安,毕竟是不道德、不光彩的。更让我犯愁的是,我不知道该怎样把这件事告诉父亲。我害怕父亲责怪我,但我又想:父亲也许会理解我的,多了这200块钱,父亲肩头的重负就减轻了许多。

我一路上思来想去,却始终开不了口。眼看离村子越来越近,不能再拖延了,我终于鼓足勇气说出了实情。父亲停下脚步,转过身呆呆地望着我,仿佛不相信我刚才说的话是真的。很快,父亲就像一头愤怒的狮子,冲着我咆哮起来:“你知道你做了什么吗?你怎么这样糊涂啊!做人怎么能起贪念呢。贪念一起,害人更害己呀!”我没有想到,平时那么慈祥、温和的父亲,竟会冲我发那么大的火!我也没有想到,当时又累又饿的父亲,发火时嗓门竟然那么大,那么响!

我像霜打的茄子,耷拉着脑袋,站在路边一动不动。父亲又吼道:“还傻站着干什么?赶快回去,把不该拿的钱还上。麻烦是你惹下的,这车应该由你来拉!”

我无精打采地倒转车,往芦尾采购点赶去。一路上,父亲跟在车后,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我一边吃力地拉着车,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当暮色四合之时,我发觉耳边突然没有了父亲的唠叨声,同时又感觉拉车似乎轻松了许多。我有点奇怪,不由回过头来,一下子惊呆了,父亲正弓着背,在帮我推车。他那一头过早变得花白的头发,被秋风吹得东倒西歪。他那憔悴不堪的脸上,分明挂着长长的泪痕。我这才知道,这一路上,父亲是一边流着伤心的泪,一边对我不厌其烦地说那些话的。我禁不住鼻子一酸,痛哭失声:“爸,我做错了,我知错了,您就原谅我这一次吧……”

父亲擦了擦眼泪说:“儿啊,你要记住,人穷不要紧,但千万不能心穷、志穷啊!”

如今我已年近不惑,但始终没有忘却,当我16岁第一次胆敢乱“伸手”时,是父亲用雷霆大怒和洒了一路的眼泪,掐灭了我的贪念。这20多年来,每当种种贪念和欲望顽固地从心底冒起时,我就会想起16岁那年,父亲那震怒的脸,那伤心的泪,那花白的头发和那些言简意深的话……父亲当年那场触及灵魂的教育,不只是管住了我的“第一次”,还将管住我的一生。

上一篇:别让孩子代父母“生病” 下一篇:吝啬会给孩子带来精神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