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摆脱开发区内企业的恶性竞争

时间:2022-10-24 05:08:22

尽快摆脱开发区内企业的恶性竞争

解决方案: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差异化,企业联合实现生产规模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各个城市都在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思想指导之下,大力发展各类开发区。但是由此也带来了城市与城市不同开发区的竞争、城市不同区域之间开发区的竞争以及开发区内部同类企业的竞争,而且,这种竞争有愈演愈烈之势。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中部乃至西部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类问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它不仅严重削弱了开发区内企业的发展实力,而且还降低开发区内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更不利于实现开发区内企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效益。

竞争现状

目前,从总体上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即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这就决定了我国要经过一个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过渡历程。在此期间,经营传统产业的同类企业,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空间小,技术含量低,很多企业都是靠扩大规模、节约成本来求得生存空间的。这样,为了尽可能多地抢占市场,企业和企业就展开了以竞价为核心内容的恶性竞争。特别是在同一产业园区的同类企业,会由于种种原因,产生恶性竞争的现象。

我国城市各类开发区内企业恶性竞争有较明显的区域特征,即沿海地区城市开发区的企业恶性竞争问题相对较轻,而内陆地区的城市开发区的企业恶性竞争则相对更突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即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推进速度较快,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较快,从而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陆地区扩散。而内陆地区,其开发区内则主要积聚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开发区内这类企业就必然会因产品的差异性程度较低、产品雷同性较强,从而产生企业恶性竞争的现象。过去温州柳市产业区的低压电器、浦江产业的水晶工艺品等都曾经遭遇恶性竞争,但是由于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指导作用,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不同种类的创新形式,使得当地产业区摆脱了恶性竞争的困境,并且取得了在市场上的集群竞争优势。

现在,很多开发区,特别是市、区级开发区,大型企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少,企业规模偏小,而小规模的企业大都没有较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甚至它们根本没有自己的研发部门,因此,企业的创新能力就较弱。众所周知,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取得优势的核心能力,而在当前我国城市各类开发区内,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仍居大多数,产业层次较低,企业的创新能力低,因此,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不得不采取压低产品价格的竞争策略,从而诱发出现了开发区内的企业恶性竞争现象。

解决对策

在我们国家,特别是在相对落后地区,城市开发区内要避免企业的恶性竞争,政府必须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要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摆脱恶性竞争的困境,就必须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化。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柔性制造系统的经验。所谓柔性制造,即是企业时刻跟踪客户的需求和反馈,根据客户实时需求的变化,不断地改进生产的新工艺、新方法,从而生产出不同于普通企业产品型号和规格的并且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产品。这实际上就是体现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预见,在未来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生存成败的密钥,因此,政府鼓励企业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方面,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对于开发区内企业激励性质的政策,比如改善开发区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融资体制(减轻创新企业的借贷成本和帮助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基金),为大力拓展创新的企业适当给予优惠,比如税收返还优惠措施;条件允许的话,还可给予这些致力于生产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企业一部分资金奖励与其他形式的资助。此外,改善开发区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譬如,意大利萨斯索罗政府在为产业区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方面就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地政府根据当地特点,政府研究确定产业重点;划定产业区区域,建设好水电、交通、通讯等专业性的基础设施;兴办大学、研究院、职业培训机构,等等;在生产要素上进行大量的投资。同时,政府全心全意做好对企业的服务性工作,使企业的管理和运行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

此外,政府可以适当采取产品倾斜政策,用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针对开发区内同类产品企业的不同情况,促进条件不同企业生产不同规格或者型号的产品,从而形成产品差异化,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遏制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治理开发区内企业恶性竞争的另一种措施就是促进生产同类产品的大中小企业合并,取得规模效益。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同一开发区内生产产业层次较低的产品的企业愈多,愈容易诱发企业直接的恶性竞争,只有对这些企业进行大型化、联合化的重新组合,不仅能遏制恶性竞争,而且能保证规模经济的实现。在这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一些产业政策促进此类企业的合并和联合。再拓展思考,政府可以考虑促进企业组成“企业联盟”,这种“企业联盟”又不同于行业协会的作用,它主要有以下功能:企业群订单的统一接收和分配,企业群产品的质量监督,最重要的是开发区内同类企业产品对外价格的统一浮动范围。比如,广东顺德的家电产业区是国内家电生产的重要开发区之一,但是区内企业恶性竞争问题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6年,广东诞生中国首个企业“联盟标准”,区内的广东万和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为“冷凝式燃气热水器”新技术共同制定了“联盟标准”。两家企业经过协商,制定了统一的生产质量标准, 规定了刚性的产品品质规格, 并且约定凡是联盟企业都不得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否则将付出相应的市场代价。可以看到,相比较以往普通的价格联盟, 广东顺德家电产业区内孵化的这个“联盟标准”在避免企业恶性竞争方面又进了一步。

政府在开发区的管理中,应该着力鼓励大型企业形成具有极强凝聚力的核心文化。要强调的是,这种核心文化要有稳定性,不仅要有市场远见,看到未来市场的潜在需求,还要有吸引潜在分工协作的合作伙伴的作用,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延续到市场中。譬如在日本的丰田城,丰田汽车公司在自身的成长壮大过程期间,逐渐形成一种核心能力:创造可共享的商业理念,选择合适的伙伴,开拓市场,倡导信任和合作精神。这种核心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吸引中小企业向其靠拢,与其合作。并且丰田汽车公司所倡导的理念、文化也得以在中小企业中贯彻实行,从而在企业间易建立一种共同体关系,大大推动了集群的发展。

作为政府,可以利用它自身特有的资源,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来防治开发区内的企业恶性竞争,例如帮助开发区定期举办展销会,组织开发区内企业出国推介集群产品,保证产品的价格保持在规模经济水平上,还可以鼓励企业创出自身品牌,以实现品牌价值。我国茶叶大省浙江在这方面做的努力就值得其他地区借鉴。2007年,浙江按照计划执行了绿茶品牌推广工程,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浙江绿茶博览会, 隆重举行了浙江绿茶建设品牌高峰论坛, 组团赴俄罗斯专场推介了浙江绿茶,“乌牛早”、“绿剑”两个茶叶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实现了浙江茶叶产业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龙井茶、磐安云峰、雪水云绿、嵊州珠茶等多个品牌成功申报了证明商标。通过这个“绿茶品牌推广工程”,浙江绿茶全球化正在扎实地推进, 而市场的扩大自然也就消除了企业的恶性竞争。

总之,企业恶性竞争是目前我国城市各类开发区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尽快解决,这不仅使开发区内的企业得以早日摆脱发展困境,同时也能使城市的整体发展更加稳定有序。

(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硕士生)

上一篇:县域知识产权工作的诸城路径 下一篇: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广州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