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观念 实践化学新课程

时间:2022-10-24 04:11:03

转变教学观念 实践化学新课程

化学新课程改革给化学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新课程改革,归根到底,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来操作。处于第一线的广大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新课程的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的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观念,化学教师本身的素质能否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

一、教学观念转变的必要性

观念隐含着主体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和根本的价值取向,对主体行为的整体过程以及行为的可能结果起着支配和最终决定作用。每位教师都有其教学观念,正如每个人都有其人生观一样。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其教学观念的影响。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归根结底在于作为课程改革实践者的教师对课程改革目标、原则、内容、方法、评价等相关内容的深刻反思和全新理解,而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对其教学行为的影响是直接而具体的。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这是对以应试为目的的旧教学理念的全面革新。因此,教师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适应新的课程,首先必须更新其教学观念。

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1.转变师生角色

从古代“学而优则仕”的教学仕途观到近代的科举制度,教师都是作为权威而存在,“尊师重道”固然值得推崇,但将教师定位为一种权威的领导者角色,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事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这些知识,而学生呢?就像一种盛知识的容器,其任务是“学会”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如中考、高考中)能够熟练地取用这些知识。

教师和学生所有的这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以此为宗旨,形成一种教师――教材――学生的联结。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对立的,以教材为中介的联结。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有计划的讲授的教材上的知识。

这种现象的产生虽然有其历史根源和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枯燥的完成任务的活动,以致培养出了很多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型人才。

在实践化学新课程中,化学教师应改变这种以升学为最终目标的教学观念,营造一个较为民主的课堂,鼓励学生主动自发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其主体性。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探究、创新知识;学生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建构自己的化学知识,体验化学学习的意义。比如,华中师大附中就特别注重师生平等的观念,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每个月都进行一次学生对教师的评教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的观念。在这里,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学生不再是容器。所有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2.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大多数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很小,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消极的。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填鸭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掌握呆滞的课本知识,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实践新课程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相信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学的机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朗格郎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也曾督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倡导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在学习活动中,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积极的学习意愿,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成自主的行为。教师应使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比如,在上复习课时,采用小先生讲课的方法,请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归纳的本节知识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再由教师补充讲解。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在准备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总结,锻炼了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3.知识和能力并重,重视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

传统的化学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习惯于在课堂上传授书本知识,而不善于利用课堂的特殊条件去培养学生的能力,严重脱离了实际生活。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材要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价值观。

在实践新课程的教学中,化学教师必须改变那种分数至上、知识至上的教学观念,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使能力与知识并重,并积极关注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不是嬉戏和好玩,而是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是对科学知识的好奇,是让学生带着一种激动的情绪去从事学习和思考。为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发问题,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改变以往的那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积极建构。化学教师应作为一个合作伙伴,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比如,提供一些背景资料,设置一些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观察现象,总结规律,达到对有关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转变化学教学观念是实施化学课程改革的前提。只有广大的化学教师充分认识自身教学观念转变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贯彻新的教学观念,才能在实践新课程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

上一篇:新课程改了什么 下一篇:浅析新时期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