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十三五”规划谋新

时间:2022-10-24 03:43:31

地方“十三五”规划谋新

“第一个问题,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5年会”上,提出新常态下的十三五规划思路要回答的十个问题,把全面小康放在首位。

杨伟民分析说:“十三五规划最大的特点是一个收官规划,必须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大的挑战。所以十三五规划要告诉市场、企业和社会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是什么;二是实现路径是什么。”

实际上,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的发展规划,远不止全面建成小康这一个。十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从2016年到2020年的十三五,直接关系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从顶层设计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的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任务、改革框架、时间表和路线图。由此可见,围绕2020年的战略目标,是一个复合型的目标体系,而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单兵突进。

放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来观察,地方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思路,将会突出哪些关键点?对于那些即将在十三五规划中出现的复合型目标,地方层面会有哪些特别的关注点?

哪些是共同的关注点

2015年4月,小麦旺长的时节,我们走进阜阳,记录下阜阳对十三五规划的思考;2015年秋收时节,全新的阜阳十三五规划文本将成形,里面不仅描绘未来5年阜阳做什么、实现什么,更重要的是实现目标的路径与方法。

现阶段,阜阳跟全国的各个省市县一样,地方版的十三五规划都处在编制进行时,正式文本尚未出炉。但从地方规划编制部门的研究课题和规划思路中,能够梳理出即将在规划文本中着重强调的方面。

因此,我们选取安徽及其周边的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江西,同在长江经济带上的西部经济大省四川,以及武汉、南京等不同省市的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和思路谋划,加以综合分析,以观察地方政府将如何布局关键五年的发展路径。

首先,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主要目标、发展思路与战略布局等,是各省市普遍关心的首要议题。

围绕经济增速,如果十二五时期是用“进”来概括的话,十三五时期可以用“稳”来提炼。在国家宏观层面,已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十三五规划增长率不会太高,应该是中高速增长。从采访中获得的信息来看,目前各地和专家的普遍判断是,未来经济增速将会保持在7%的水平上。

但从不同区域的地方发展来看,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出现明显分化。中西部省份要想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未来五年的GDP增速只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才可能完成预定目标。四川提出增速需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左右;江西也提到增速必须比全国高;河南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要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收入水平,未来五年“城”“乡”的年均实际增长速度应分别达到9.2%和6.9%。

对此,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增长目标,中西部会普遍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东部可能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而西部地区可能增长比中部快,但也有可能会略低于中部。”

其次,在十三五发展的支撑力方面,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和城市群,成为最一致的关注点,出现在所有省市的十三五规划思路的目录上。

十三五时期将是区域经济格局重构的关键阶段,尤其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成为地方规划寻找发展突破口的着力点。由此,经济区、城市群在各省市备受推崇。安徽省的江淮城市群、湖南的环长株潭城市群、湖北的“两圈一带”、武汉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等,都在提前布局。

从本刊选取的省市来看,还将区域合作规划列为重点方向。上海市发改委明确表示,要在规划编制中更多置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去考虑,注重通过功能调整来解决上海城市发展中遭遇的资源要素瓶颈制约。编制十三五规划,上海将推进与国家、周边省市以及本市内的区县规划的衔接,明确“打造上海大都市经济圈”和“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

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成为各省市共同关注的第三个方面。

现在普遍的观点是,十三五时期的人口结构,将会发生重大转变。不管是人口流入大省的江苏、浙江,还是人口流出大省的安徽、湖北、四川,都把人口变化的新特点及应对策略作为重点方向之一,不约而同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省。

另一方面,随着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家发改委对市县十三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划分为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提高政府的空间管控能力。加之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也必将成为地方十三五规划的共同关注点。

在强调地方规划编制谋新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对规划编制的影响。计划性较强的5年规划该如何“变脸”以更贴近市场?这对地方规划编制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现实发展中的诸多实例表明,来自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传统的5年规划编制模式已经不再适应,需要寻找更贴近市场的方法。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互联网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得风生水起,但在十二五规划编制时,编写组根本没有预料到今天的局面。

结构转型与动力转换

“现在还有一些地方在增长速度与预期出现较大差距时,既没有认识到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表现,也没有以积极的态度适应新常态,总想重回粗放投入、盲目扩张的老路。”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沈坤荣认为,适应新常态做到知行合一面临着艰难选择,根子在于缺乏应对新常态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我们必须看到,十三五时期推动经济发展,必须要重视一系列的新变化。采访中,地方政府官员和经济专家共同认为,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表面上是经济增速的换挡,实质是增长动力的转换和接续。“十三五时期,将是动力转换的关键期。”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分析说。

从结构分析法来看,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产业结构、社会结构、需求结构的“三重转型”。“地方的基本思路应是为新兴产业和产业升级提供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但政府不要直接发展产业,而要为产业提供发展平台。”马晓河建议说。

上一篇:新时期的体育教学研究 下一篇:慧心留“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