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电影工业中的专业教育

时间:2022-10-24 03:37:35

小议电影工业中的专业教育

最近遇到几件貌似离电影产业核心比较远但又特别重要的事,都和电影的培训、教育有关。其中一件是笔者参加某行业媒体与CSC中国影视摄影师协会线上课程的启动活动,当天出席的不只有著名的电影摄影师,还有中国顶级的录音指导、剪辑指导、美术指导、灯光指导、电影导演。本来预计2000人的场子,最终进来了近3000人。因为座位不够,很多听众席地而坐完成了一天的课程。后来才听说其中不少听众都是特地从外地赶来的。

对比各种电影节论坛环节的气氛,这场看上去特别“技术宅”的活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氛。首先,讲课的嘉宾没有一个爆出新名词、新概念的,除了分享各自的创作经验外,他们给出的建议居然是“要学好电影史”“多看书”“不要着急拍,要学会沉静下来欣赏美”等听上去特别“陈旧”的思路。其次,听众虽然很多,但是却不似其他论坛那样急迫地抢话筒和嘉宾交流。第三,中间休息时间,没有出现围堵嘉宾求签名的情形,听众大多抓紧时间去看会议厅外的器材展示。

这些不同,概因这次课程的核心内容都集中在技术层面。众位嘉宾大都以影片为例分享,比如参与过《唐山大地震》《我的父亲母亲》等制作的灯光师亢晓天,就拿出当时的灯光设计图,以及如何制作那些特制灯光装置的过程图;著名剪辑指导周新霞举例讲解了平行蒙太奇的应用,等等。

之所以说这次活动“特别重要”,是因为就当下的电影论坛而言,这种真正围绕如何制作一部电影的技术性论坛太少了。这种比例失调,与中国每年的影视剧、网剧、网络电影的产量并不匹配。

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位做了多年电影后期的年轻朋友最近开了公众号,专门分享做电影后期的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第一篇很快就浏览量过万,第二篇被其他公号在未告知的情况下转载了――这些现象也从侧面说明,即便在多元化的自媒w舞台上,聚焦电影技术的内容也很稀缺。

放眼全国大范围开设影视专业的众多大学,在专业配置上能在编剧、导演、表演这三大热门专业之外,包含摄影、美术、录音、剪辑、后期技术的,除了北京电影学院及其关联院校外,数量寥寥。

就此,笔者做了简单总结。电影这门从诞生开始就靠技术推动的艺术,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离不开幕后这些技术性主创的贡献。作为投资热点的内地电影行业,至少从2002年到现在的15年里,还未能完全像美国的硅谷、好莱坞那样利用投资人的热情,从产学研多方面,为“电影工业”的发展建立与之配套的成熟的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储备和科技研发体系。

就在这个7月,具备技术领先意识和执行力的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宣布《阿凡达》后三部将采用裸眼3D技术制作。这个重磅消息的同时,依然有一些国产片、引进片以2D转3D的发行方式进入中国院线。这中间的差距,不只是制作和发行的视角不同,不只是几块钱、十几块钱的票价差诱惑,而是我们在高喊“电影产业”“电影工业”概念的同时,存在的观念与技能、知识的不匹配以及差距。

上一篇:《大护法》试水国产动画电影新领域 下一篇:提离婚,回娘家,他居然当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