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耕读”蜀南竹海旅游区运作策划

时间:2022-10-24 02:50:36

“渔樵耕读”蜀南竹海旅游区运作策划

理学硕士,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高级规划师、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三所副所长。曾先后涉足区域规划、活动策划、景区开发与经营管理、产业研究、课堂教学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曾在规划设计院、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旅游集团、大学院校等单位从事技术研究和企业管理工作。

近年核心参与的旅游项目有大连、宜宾、长治、滨州、乌海等地级市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北京市海淀区、内蒙古喀喇沁旗、湘西永顺县等区县级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四川贡嘎雪山、江西大觉山、河南九里湖、四川瓦屋山、眉山黑龙滩、黑龙江香炉山等景区的总规、策划、详规的编制。

“渔樵耕读”是指传统文化氛围中的平民化生存方式,它们所营造的田园牧歌般的意境令人神往。现代人非常向往与追求一种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非常喜欢“渔樵耕读”这种古朴、自然、悠闲的生活方式。

1、开发转型:由“奇石”转化为“画布”

目前蜀南竹海中心景区的主要卖点是“竹海”,突出了整个竹林生态景观的规模性和树种的多样性。景区内仅有若干个经过初级开发的景点(竹文化博物馆、翡翠长廊、八宝寨、忘忧谷等等),没有进行深层次、主题性的开发和概念上的包装,景点主题凌乱、缺少文化内涵,景点间缺少文化脉络的传承和联系,景点与乡镇(万岭镇、万里镇)之间,没有很好的互动和联系,景区内的景点、乡镇、酒店都处于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状态,没有形成很好的环路和旅游网络。

尽管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是一流的,但是将其打造成为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区的核心景区或者王牌景区,尚需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强调保护蜀南竹海的生态资源的基础上,项目组从“功能分区、文化融入、产品提升、项目策划、设施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高起点、大手笔、多领域的开发思路,实现蜀南竹海景区由以“奇石”为代表的观光旅游产品向以“画布”为背景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转型。

2、人文回归:渔樵耕读的东方休闲意境

在西方文化澎湃汹涌的今日,在人文回归等备受青睐的时代背景下,对蜀南竹海风景区的审美欣赏绝不能仅仅停留于由竹海风光所激发的一般性情感愉悦,更重要更本质的是主体心灵应该超越这一般性的情感愉悦,进而感悟自然之道、之理的最高层次。

风景旅游的意境是熔铸在理想化和感情化的文化内涵表现之中而又经过高度的意匠加工,同时给游客以充分的联想和再创造的余地,使游客在游览体验之后能够感到景外景、景外意、景外情、景外味,才算有意境。因此,蜀南竹海风景区中所具有的那种秀美、景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竹海风景观光的终点,又是竹海景区文化内涵再创造的起点,是竹海风景区与游客之间沟通、互动、交融的桥梁和纽带。

蜀南竹海风景区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竹海本身,也包括竹海以外的无限性,即“景外有景”,它表现出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传统文化与自然山水的天人合一。因此,蜀南竹海风景区应该不满足于追求事物的外在模拟和形似,要尽力表达出其内在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又要求建立在对自然景色、对象的真实而又概括的观察、把握和描绘的基础之上。

鉴于此,依托于竹海、湖泊、飞瀑、农田、古居、乡村等多元自然、人文元素,依托于以“竹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底蕴,项目组提出了蜀南竹海风景区以“渔樵耕读:渔樵诗情耕读画意”为主题的创意思路。

“渔樵耕读”是当代社会对于传统生活画卷的一种向往,一种返古归真的人文回归,它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是把自然的山水作为游人寄兴抒情的依托,体现出一种世外田园、平淡自然的艺术境界和哲理境界,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东方意境必将吸引海外游客的到来。

3、“渔樵耕读”四大主题和项目创意

蜀南海竹海风景区的旅游产品形式可以用“渔樵耕读”作为表现主题:其中,“渔”表现的是一种渔家生活的悠闲意境,主要由“渔翁垂钓、水上人家、水上竹排、打渔捕鱼”等滨水休闲项目组成;“樵”表现的是当地农民开展种新竹、挖竹笋、伐老竹、竹加工等各种与竹相关的生产、生活情景,并转化为各种项目供游客参与和体验,亲身感受“樵”的生活意境;“耕”表现的是蜀南乡村的一种生活意境和场景,情景设计“牧童吹笛、农田民居、竹寨、竹楼、竹餐饮”等乡村旅游休闲项目;“读”主要表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人的生活意境和状态,可以通过“书画苑、竹林精舍、竹林诗社”等项目,这四个主题将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活状态与蜀南竹海的竹文化融绘与一体,表达出东方传统文化的休闲意境。

渔:考虑到蜀南竹海景区中的海中海湖水清澈明净,可以考虑在水面时放养一些白鹅、鸭子、鸳鸯等出没,两岸郁郁葱葱,竹林绵延不绝,岸边设置有“苎翁垂钓”、“村姑捣衣”、“水上人家”、打鱼渔船、水上竹排,使之成为一幅天然水墨风情画,宛如人在画中游,置身于秀美山水之间,使人悠然自得,心旷神怡。

樵:将竹海景区内的开展各种与竹相关的生产活动包装起来,使其成为一种参与性和体验性融为一体的活动项目,例如:“种新竹、挖竹笋、伐老竹、竹加工”等各种生产活动,游客既可以欣赏,也可以亲身参与,还可以听到竹林里传出的美妙山歌,给游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受。

耕:规划整治竹海景区的北部农田,体现以“土地、民居、堰塘、果园、花圃、农田”为农家休闲空间的区域整合思路和项目空间布局形态,开展农田耕作、农活体验、农家休闲、瓜果采摘、山野牧歌等旅游产品。实现交通多样化体验,如:马车、骑马、步行、轿子等古朴的交通方式。在竹海景区游览观光的游客可以看到一个个由川南民居构成的乡村,牧童横笛骑老牛的情景,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一片片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农田,给游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其感觉自然“与众不同”。

读:在竹海景区的内部选址建设“竹林书画苑”,作为各种书法、绘画(画竹)作品的展示地,也可以吸引当今的书画大家到此挥毫泼墨,一展风采,突显竹文化的“高雅”。设置竹林诗社,可以开辟一小块竹林作为“咏竹林”,将各种咏竹、赞竹、赏竹的诗刻在竹子上,使其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在竹海的悬崖峭壁上,设置竹亭、竹楼,并将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设置于内,供游客凭吊。

蜀南竹海风景区应该重点打造“渔樵耕读”四大主题旅游区,它由海中海的渔文化、竹林内的樵文化、农田外的耕文化和书画苑的读文化联合组成,集中展示蜀南竹海风景区以“竹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和蜀南地区的乡土田园文化。

上一篇:故事从青山关开始 下一篇:来自曼谷的泰国式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