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时间:2022-10-24 01:11:43

“我愿意放弃剩下的6300万美元的合同,到别处去打球,其他球队或者欧洲都行。”

西班牙马德里体育馆,欧洲篮球锦标赛决赛,俄罗斯人1分气走东道主,举起胜利的奖杯那一刻,踌躇满志的安德烈・基里连科一句掷地有声的话,震惊了世界。

要大把大把的美元还是要一份愉快轻松的心情?这样一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选择题,放在过去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这个略显轻浮的夏天,当越来越多混迹在NBA的外籍球员,再次面对这样的人性拷问的时候,他们当中很多人开始感到迷茫、动摇、犹豫,甚至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而这一切,都由基里连科的这句豪言壮语开始。

久违的冠军不仅给俄罗斯人带来胜利的骄傲,也给了AK47长出一口恶气的机会。在上赛季几乎迷失了整个赛季的基里连科完成了自我救赎,从欧锦赛第一场到最后一场,他始终是俄罗斯的精神领袖,不再是那个在爵士主帅斯隆面前哭鼻子的男孩。“像男人一样战斗”,在一个坚持整体篮球作风的球队,基里连科证明了自己依然可以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奥库效力的土耳其队早早回家,俄罗斯则捧着冠军奖杯离开了西班牙。在基里连科的身上,让人看到了一颗受伤的心,一颗只为尊严,不为金钱,敢于对NBA说“不”的心。满足感和6300万美元比较,基里连科觉得前者更有价值。他让美国人知道,在有些人身上,金钱并不代表一切。自此,在经历了2002年本土世界赛兵败之后,NBA不仅在球场上丢掉了一统天下的王座。现在欧洲篮球在体制、经营、人才和资源上,也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

NBA向来将欧洲当成自己的后花园,他们可以凭借高额的薪金吸引有才华的年轻球员加盟,就像帕克、加索尔以及诺维茨基。美国本土的年轻球员在选秀大会上落选还将欧洲当作跳板,在大西洋的另一岸取得成功后再返回家乡,莫里斯・埃文斯、查理・贝尔都是如此。

时光追溯到21年前的1986年,NBA总裁大卫・斯坦恩和国际篮联主席斯坦科维奇走到一起,探讨打破职业与业余比赛界限的对话,注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之后,NBA篮球和国际篮球开始共处、竞争、嬗变与融合。但让NBA始料不及的是,以欧洲篮球为首的国际派羽翼丰满得那么快,追击得他们狼狈不堪。一方面梦之队连续三次在世界大赛上无缘决赛,另一方面近年欧洲篮球俱乐部的崛起也慢慢开始动摇到NBA的统治地位。1987年10月,在首届麦当劳国际公开赛上,代表NBA参赛的密尔沃基雄鹿前一个赛季杀入东部半决赛,来自欧洲的意大利米兰是欧洲联赛冠军,另一支参赛球队苏联国家队是与美国队齐名的超一流强队。比赛开打,雄鹿先是123比111打败欧洲俱乐部冠军,然后127比100大胜苏联,轻松获得冠军。这个时候,欧洲人对传说中的NBA球队有多么强大,终于耳听为虚,眼见为实。1988年第二届公开赛,波士顿凯尔特人继续横扫南斯拉夫国家队和西班牙皇家马德里,斗牛士国度的球迷得以一睹伯德、麦克海尔、帕里什这个“黄金三角”的巨星风采。

准确地说,当时无论是像苏联、南斯拉夫这样最顶尖的国家队,还是像米兰、马德里这样的欧洲俱乐部重镇,都不是NBA强队的对手。等到1995年,NBA和国际篮联决定把麦当劳公开赛升级为俱乐部冠军赛,邀请NBA、欧洲等方面的冠军球队参加,依然是NBA总冠军笑傲群雄没商量。

一共举办了9届麦当劳公开赛,NBA球队一场未丢,冠军全部收入囊中。差距如此悬殊,也就没有争霸的必要了。如果不是出于推广市场的需要,完全可能会被更早地终结。NBA球星们乐意出席这样的“世界巡演”,原因正如当年“大梦”奥拉朱旺所说,“那是一次非常不错的度假机会,去的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以至于NBA圈内有人放言,让NBA任何一支球队参加欧洲联赛,都会成为顶级强队。但现在,在欧洲球队面前,没有人再敢说这样的大话。

NBA球队输球不再稀罕。在21世纪之前,NBA球队外战输球只有四次,其中三次发生在以色列,相继来访的华盛顿子弹、菲尼克斯太阳、新泽西网队被以色列联赛冠军队马卡比击败,另一次是在1988年,亚特兰大老鹰做客莫斯科被苏联国家队战胜。不得不说的背景是,这四场失败均属于友谊性质的热身。到了近几个赛季欧洲篮球俱乐部的崛起让NBA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说2005年季前赛多伦多猛龙在家门口被欧洲联赛冠军马卡比击败,还有后者当时尚是烂队可以作为理由。那么到了2006年的“欧洲行”,拥有艾弗森的76人被FC巴塞罗那击败,当赛季打入NBA西部半决赛的快艇被欧洲联赛冠军莫斯科中央陆军完胜,就没什么借口可以作为输球的理由了。而到了2007年夏天,欧洲职业篮球实力的飙升不仅在球场上让他们可以和NBA球队一较高下,在球员资源的竞争上他们也要掰一掰手腕了。

每两年举行一次的欧锦赛,NBA都会派出球探去观摩比赛。这个传统自1985年德国欧锦赛开始,就没有断过,但作用在明显地发生变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时,NBA球探看欧锦赛主要是发掘一些能够打NBA的人才,像1985年的欧锦赛,荷兰的施密兹、德国的施拉姆夫、西班牙的费尔南德・马丁、比利时的格洛切夫、德国的布莱伯等大放异彩。受到NBA球探的青睐,之后这些球星陆续进入NBA,实现了他们的美国梦。没有人认为,欧洲的球队能够对美国队构成多大的威胁。但最近几次欧锦赛,不仅有很多NBA球队的球探频繁出没,继续他们寻找“千里马”的探宝之举,越来越多的欧洲顶级篮球俱乐部也开始派出大量球探,开始动这些“NBA外籍球员”的脑筋,他们的触角甚至伸到了美洲杯上。

同样在1986年,俄罗斯人沃尔科夫在选秀大会第六轮被老鹰队选中,虽然三年后,在著名经纪人马克・弗莱舍的努力下他才得以进入NBA,但俄罗斯人在那一年揭开了欧洲球员赴NBA淘金的大幕。迪瓦茨、彼得洛维奇、库克奇、诺维茨基、基里连科、托尼・帕克……是他们撑起欧洲球员在NBA的天空,但是今年夏天,NBA已经有无数的球员纷纷跑到欧洲淘金,他们中有的是NBA的边缘人物,在NBA很难立足,有的则是不满NBA球队为其开出的合同。最重要的是还有一些NBA重量级的球星也卷入去欧洲淘金的传闻。

顺流,逆流

希腊人斯潘诺里斯坐在板凳上,一个人坐着,身边火箭的队友们都已经站起身来,伸着脖子盯着球场上发生的一切,等待着比赛分出胜负。斯潘坐在他们身后,他在等待比赛结束,这样他就可以离开板凳,结束又一天的等待。球场上的胜负死活改变不了他的命运,他双手插在训练衫的口袋里,无精打采。他知道明天会休息,周一才训练,只有训练时自己才有时间上场。斯潘很郁闷,郁闷的异乡人总会想办法跟故人聊天,他跟希腊的朋友打电话,给帕纳辛奈科斯的队友打电话,跟熟悉的记者打电话。他跟一个又一个希腊记者说自己觉得被火

箭欺骗了。这几乎是上赛季每天都发生在斯潘身上的事情,一个赛季过去,他终于决定不再忍耐。

于是我们看到,在欧洲篮球归乡的滚滚大潮中,斯潘诺里斯是回归信念最坚定的球员,比起之前豪言壮语随后却雷声大雨点小的AK47。斯潘诺里斯的动作可谓快刀斩乱麻,在火箭把他交易到马刺之后,希腊人立刻宣布回到母队帕纳辛纳科斯俱乐部,而在刚刚结束的欧锦赛上,如鱼得水的斯潘又恢复了以前的虎虎生气。在谈到过去这一年不如意的时光时,斯潘倒是淡然面对,事实上他并不后悔到NBA来。如果自己不来就不是斯潘诺里斯了。如果不来,这在他剩余的生活中将是个被压抑的欲望。如今他来了,知道了NBA究竟是什么,这会在以后帮助他更好的做出判断。

同斯潘境况相同的是雅斯科维休斯,这位前欧洲之王在NBA的征途不比斯潘好到哪去。上赛季转会勇士后,原本在步行者尚能得到20分钟上场时间的雅斯,在金州场均只能出场11分钟,赛季结束后还遭到了勇士裁员。但是欧锦赛中,雅斯不仅率领立陶宛顺利得到明年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同时还成为本届比赛的助攻王。如今31岁的亚斯科维休斯是欧洲篮球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这位1米92的后卫是史上为数不多的赢得过欧洲冠军联赛三连冠的球员,更是惟一一名代表两支不同的球队都登上欧洲之巅的人。2003年在巴塞罗那,雅斯科维休斯作为首发球员赢得了他个人的第一个欧洲冠军;2005-06赛季他在马卡比又随队成为欧洲之王。2005年他是决赛MVP。同时2004-2005年他连续两次都入选了欧冠第一阵容。这个吉普赛人在立陶宛出生。在美国上大学,家在西班牙,按理说他应该有得天独厚的适应能力。在以色列马卡比队打了两个赛季后,2005年的雅斯克维休斯在选择步行者时也曾经迷茫过,出任不能确定的角色,加入不熟悉的战术体系,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未来也难以预料。从没与新队友见过面,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球衣号码。这些都是欧洲篮球最著名球星们登陆NBA时所要面对的问题,有些人很快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适应下来。但也有很多人适应不了,无法面对。即使像雅斯科维休斯这般无所畏惧,即使像雅斯科维休斯这般热爱篮球。立陶宛人始终无法适应NBA的比赛节奏以及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菜鸟赛季他场均只得到7.3分。上赛季被步行者交易至勇士之后,得到的上场机会更是寥寥无几。上赛季勇士虽然完成黑马奇迹,但这些光荣基本上跟雅斯科维休斯没什么关系。上赛季一结束,亚斯科维休斯就流露出想重回欧洲的念头,尤其是在跟勇士队合同谈不拢的情况下。之前一度传言他跟希腊的另一支劲旅奥林匹亚克斯队走得很近,但最终雅斯科维休斯选择了帕纳新纳科斯。欧锦赛上他的出色表现是一次转折,回到欧洲的亚斯科维修斯如鱼得水,重回巅峰状态并带队拿到了欧锦赛铜牌,直接晋级北京奥运会。三四名决战他的表现征服了希腊人,最终帕纳新纳科斯下决心抢到了“欧洲天王”。为此帕纳辛奈科斯要为立陶宛人开出欧洲第一天价合同,两年700万元的税后工资,同时还支付了200万美元买断其和勇士队一年的合约。

由此可见,强大的经济实力也是欧洲篮球公然向NBA叫板的重要筹码。

如果说斯潘和雅斯科维休斯是因为水土不服而选择回欧洲重新找回自信,那骑士队的瓦莱乔、帕夫洛维奇以及勇士的皮特鲁斯等受限制自由球员选择去欧洲则是为了对抗在和球队续约时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帕夫洛维奇和瓦莱乔是詹姆斯上赛季的重要帮手,前者提上先发是骑士队上寒季最重要以及最成功的变阵,而瓦莱乔则是骑士队的内线头号替补。但是奢侈税的现实问题阻碍了续约谈判的正常进行,这不光影响到了球员的自身收入同时也影响到了球队的变革。勇士队的皮特鲁斯一度已经打算逃离,他的经纪人麦克坎德莱斯表示法国人已经和一支欧洲俱乐部达成了年薪超过200万元的合约。但是问题在于,一年后皮特鲁斯从欧洲回来时,勇士队仍然拥有签约的优先权。皮特鲁斯的经纪人麦克坎德莱斯表示,“我们认真考虑过这点,皮特鲁斯真的很想离开,仅仅是一年,然后重回NBA。但是回来之后他仍然是勇士队的受限制自由球员,这样我们又回到了起点。”除了对抗不公平的待遇,欧洲球队吸引NBA球员加盟的另一个因素则是美元的不断贬值而欧元汇率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欧洲球队能够提供给球员更好的福利,包括免费的汽车和住房。

事实上,早在2006年的夏天,就曾有多名球员拒绝了NBA球队的邀请。那时媒体便风传,欧洲各大联赛打算跟NBA争夺自由球员市场上的天才选手。一年过去了,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在帕纳辛奈科斯天价收购雅斯科维休斯之后,在交易竞争中失败的奥林匹亚克斯队又把目标转到了克里斯・韦伯身上,并且给出1000万美元的年薪的条件。对于已步入职业生涯末期的韦伯来说,奥林匹亚克斯开出的合同,绝对比上赛季活塞那份65万美元的底薪合约更为诱人。这支希腊豪门在之前还曾为查理・贝尔提供了一份年薪250万欧元的报价,这几乎是当时雄鹿队开出的90万美元年薪的四倍。而此前,瓦莱乔所收到的莫斯科奇美基队的合同总额,也比骑士队开出的120万美元高出了80万美元。如今,欧洲俱乐部的经济实力及其球员的工资水平足以令美国人刮目相看。9月的ESPN发表文章指出,当现行的劳资条款在5年之后到期时。联盟有必要对自由球员的权利加以限制,不能让他们随便前往欧洲。

旅欧NBA球星Top10

No.3比尔・兰比尔

兰比尔在底特律活塞效力时正是活塞的坏孩子时代,他因为肮脏的防守被赋予了“黑暗王子”、“街头暴徒”等外号。兰比尔在1979-80赛季为意大利的皮尼・埃诺斯队效力时场均21.1分12.5板。

No.2斯科特・斯凯尔斯

又一位曾经在欧洲打滚的球员兼教练。他当年在希腊效力的PAOK队虽然缺少了明星佩贾・斯托贾科维奇,不过在季后赛的半决赛上淘汰了帕奈辛纳科斯,最后在决赛里输给了奥林匹亚克斯饮恨。

No.1参米尼克・威尔金斯

考虑到他至今为止仍然是在欧洲最有名的美籍前NBA球员,威尔金斯应该独占鳌头。在1995年的夏天,威尔金斯和帕奈辛纳科斯签约,之后带领球队赢得了希腊的杯赛冠军和球队历史上第一个欧洲联赛冠军。

No.6本・华莱士

华莱士曾经在意大利的雷吉奥队打了几个星期,随后回到NBA加盟当时的华盛顿子弹队。

No.5维尼・丹尼格罗

丹尼格罗是上世纪90年代版的吉诺比利,他也效力过马刺队。在1989年为国王队打球和1993年加盟马刺之间的两年里,他去了意大利的特技维素贝纳通队和托尼・库科奇联手拿下意大利联赛冠军,丹尼格罗成为最有价值球员。

No.4雷吉・席维斯

现任国王主教练在NBA中打了13个年头,他其实也在欧洲打过球。他曾经在接受访问时提过欧洲的故事:意

大利球队开出了四年保证合同,薪水也比在NBA能挣到的多。当时进退两难,34岁的席亚斯和威利斯・里德谈了一次,里德说:“雷吉,你的职业生涯很棒,不过你已经34岁了,你在哪里还能挣到那么多钱呢?就算我们赢了NBA总冠军,你总不能把戒指拿去卖掉换钱吧”

No.10丹尼斯・罗德曼

所有人都知道他在欧洲打过正式比赛――哪怕只是在2005年为芬兰球队上阵一场和在2006年为英国球队布莱顿熊队打过三场。

No.9肯尼・安德森

这名曾经的纽约篮球明星在联盟中打滚了14个赛季,他在2006年和立陶宛球队扎格利斯队签约,这支球队的老板是欧洲篮球曾经的天皇巨星萨博尼斯。

No.8罗纳德・布拉克曼

布拉克曼目前是达拉斯小牛的球探。他曾经在1994-95赛季中期和希腊球队AEK签约,随后他转战意大利,帮助米兰队赢得了意大利的联赛和杯赛冠军。

No.7安东尼・梅森

梅森在欧洲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他在1988―89赛季为土耳其的埃菲斯队效力,之后回到网队打了21场比赛后才开始在纽约尼克斯的辉煌日子。

尾声

以整个联赛比较,NBA肯定还是胜出欧洲联赛一筹,在后者打出一片天地,然后登陆NBA,成为很多球员的黄金选择。最典型的莫过于吉诺比利2001年率领意大利贝纳通获得欧洲联赛,加封总决赛MVP,一年后就踏上去美国的征程。但随着欧洲篮球水平的逐步提升。这样的成功模式也一定会被打破甚至被颠覆。

“NBA仍旧是最好的联赛。但是不要忽视这里的篮球。他们的实力其实非常强大。”依靠“欧洲路线”发迹的代表太阳主教练德安东尼感慨地说。篮球并不仅仅是一个NBA。基里连科和斯潘诺里斯们明白无误地告诉了人们这点。当然,还有世锦赛上欧洲球队与NBA的较量也是不错的例证。

十年前,美国《体育新闻》曾以《大多数NBA自由球员并不打算远渡重洋》为题。描述了上世纪末NBA自由球员面对欧洲豪门的邀请不为所动,不愿赴欧洲打球的情景。十年之后。《体育新闻》的一位专栏作家表示,欧洲俱乐部向球员供车供房的福利条款和相对宽松的比赛环境。对一部分NBA球员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再过十年。情况又将是什么样呢?

上一篇:美国偶像Ⅱ 下一篇:单色男孩 第11期

被举报文档标题: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免责声明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