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时间:2022-10-24 12:55:42

新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摘要】:高中数学新的课程改革,重点是提出了新的数学理念,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本文就新的课程改革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开拓数学的新理念,发展学生的新思维,全面提升素质进行了探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新课标的实施,新课程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它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开发的数学教学。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程的实施就成了课改的核心内容,而课程实施的途径是教学。

【关键词】新理念 高中数学教学 方法

新课改与新理念为现代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教师必须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新的教学实践中去,从而真正做到将理论提升到实践的高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首要目的,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创新型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重点,有了创新型的教育才能有创新技能的教师与学生,才能有创新型的人才。

一、教学中必须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二、 注重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

数学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人类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数学使人聪明,严谨;我们需要数学,我们欣赏数学。但很多同学进入高中阶段,对数学学习很不适应,成绩下降,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很快改变旧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去适应新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仅仅满足于听,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的能力,还有人问有没有一种神奇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爱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兴趣是获取高效率学习方法的关键,也就是说学习的感情、态度是影响学习最关键的因素。

三、注重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一个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善于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以缩短初中与高中数学知识跨度的距离,顺利进入高中数学园地。初中与高中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命题;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锐角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的线线平行和垂直;二面角和平面几何中的角等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刚开始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通过联想对比,回顾初中知识,明确概念的内在联系,知识的衔接,使学习逐步深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四、提高学生数学气质,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与质疑能力

优秀的数学气质是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力求现象数学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之间的数学现象,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气质,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浓厚的好奇心,对问题的敏锐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持之以恒的品质,这正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特有的典型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的质疑来自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的反馈,高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表现在记忆和解题上,缺乏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析,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反思的少,所以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是我们学习数学最基本的要求。

五、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能力

智能资源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对人们指出了知识需随时更新与换代的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若让学生得到的仅是一些公式或定理等结论或仅用于解数学题的解题术,则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更何况绝大部分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所从事的工作都很少用上高中及以上的数学知识,久而久之,所学知识大部分都会忘记。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思维能力,就会把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迁移到其相关专业领域中去,在工作中把这种数学能力转化成其相关的工作能力,并用思维这把“钥匙”去打开其未知的知识宝库,适应科技更新与换代的需要。因而开发智能资源,必须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数学思维主要依靠理论抽象的逻辑思维,培养思维品质应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进行。

六、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给予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介绍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数学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养成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日积月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何江卫:《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反思》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02。

2、赵育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新理念》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02。

上一篇:关于建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机制的思考 下一篇:四条策略让中考语文复习“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