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常见问题及策略

时间:2022-10-24 12:34:43

儿科护理常见问题及策略

1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

1.1医护人员职业压力大

对于儿科而言,患儿病情发展迅速且变化反复,需要医护人员时刻集中注意力并保持警觉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儿科护理的难度和工作量。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儿科护理人员容易出现烦躁、沮丧、不安、焦虑、自信心减弱等负面情绪,在工作中出现为消极被动、不知所措等现象。此外,随着社会上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多,家长对患儿病情的关注度提高,部分家长甚至存在过度溺爱、情绪不稳定的情况。面对患儿家属高水准高强度的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尤其是部分年轻且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时刻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在相对较大的心理压力下,护理人员的工作往往无法正常顺利展开,从而对患儿医疗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1.2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所谓护理安全问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患者发生了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身体、心理、机能等方面的损伤、障碍、缺陷甚至死亡。由于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护理安全隐患较多成为此项工作中的常见问题。首先,儿童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缺乏自我防范意识等特点,因此容易发生坠床、碰撞、烫伤、触电、误服药物和小型器具等现象;其次,儿童的免疫功能以及身体器官的各项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新生儿属于医院感染易感人群”[3]。在医院病患复杂的情况下,患儿容易出现皮肤、口腔、器官等感染,对其身体健康甚至生命构成威胁;再次,一些医院存在护理人力缺乏、管理薄弱、安全制度不健全、督促检查不完善、业务考核不到位的现象,部分护理人员也缺乏相应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这一系列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儿科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1.3患儿及家属不配合

由于儿童认知能力有限,无法自述病情,而且对就诊、医治容易产生恐惧感,因此在对其进行护理时经常出现患儿不配合、情绪激动、不断哭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延误了患者的宝贵就诊时间。针对此类情况,家长应与护理人员加强配合,积极引导患儿并分散其注意力。但现实工作中,部分家长对患儿过分疼爱。为尽量减少患儿的疼痛,家长严格要求护理人员的每一操作必须一步到位。一旦患儿哭闹或发现不如意的地方,一些家属就迁怒于护理人员,要求更换护理人员,甚至做出妨碍正常护理工作的举动。此外,儿童病情发展反复多变,当部分患有恶性疾病的患儿濒临或已经死亡,家属往往要求继续救治或无理取闹。患儿和家属的不配合会增加儿科护理的工作量和难度,容易造成操作反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对患儿的医疗救治产生不良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对儿科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相应对策分析

2.1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提高护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工作习惯是减少差错事故的有效途径。而这就需要医院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工作培训和学习,通过向其他医院引进新技术、以科室为单位进行交流互动、完善业务考核等措施督促和鼓励医护人员不断增强业务水平和责任心。此外,由于儿童身体综合素质较差,且缺乏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因此,在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时一定要注重细节学习。以卫生护理为例,由于儿童的身体防御机制尚不健全,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抵抗能力薄弱,加之其对卫生清洁等缺乏相应认知。因此,在患儿饭前、便后、睡前,护理人员都要指导其做好清洗工作。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敏感,不能仅仅根据成人的感知判断水温,而是要将水温严格控制在38~40℃,在清洗时要注意力度,轻擦轻揉。熟悉和掌握此类知识可以从细节上避免护理差错事故,也能够提升医院及科室的整体护理水平,从而促进患儿的健康恢复。

2.2从多方面缓解护理工作压力

造成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的因素较为复杂,而缓解压力的对策也多种多样。首先,从个人角度讲,儿科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自身在业务水平、个体性格等方面的缺陷,并积极锻炼自身的受挫能力、改善消极情绪,以负责任、有耐心的态度面对病患;其次,从医院、科室角度考虑,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可以适当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待遇,通过政策倾斜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合理调控护理人员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呼吁社会尊重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特殊照顾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对心理压力较大者进行心理疏导等方式,适当缓解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使其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并对患儿及家属产生正向的影响,从而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3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减少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首先,医院应强化病房安全设备的管理,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儿床位、病房进行安全检查,并对患儿病房的医疗器械进行安全维护,保持儿科病房内部的干净整洁。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积极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安全引导和教育,增强患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其次,对于患儿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的原则”[4],对患儿使用的医疗设备、日常用品等进行严格地检查和处理。此外,针对患儿的好动天性,护理人员应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以优秀的业务水准、人性化的服务态度、敏锐的观察能力将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为患儿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2.4合理改善医患关系

合理改善医患关系可以有效增强患儿和家属的配合程度,而加强医患沟通是则是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患儿缺乏相应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其各个细节的反应,适当增加察床次数并延长交流时间,并运用语言、非语言等手段加强交流效果,增强彼此感情,使患儿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例如,护理人员可以适当在单调的工作着装上增添部分配饰或在儿科病房张贴卡通图画,以减少患儿的恐惧感。在实际工作中,要敏锐察觉患儿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引导,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而面对患儿家属相对苛刻的要求和偏激的情绪,护理人员应采取温和的态度平复其情绪,并向其详细介绍患儿病情,阐明利害关系。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治疗之前,“应先对家属做出含蓄的预警,使其做好心理准备”[5],从而在家属的密切配合下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另外,医院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医患交流会,了解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满足患儿家属的合理要求,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3结语

儿科护理工作繁琐,操作难度相对大,容易出现差错事故、安全隐患,护理人员也经常遇到患儿及家属不配合、职业负担重等情况。对于这些常见问题,一方面,儿科护理人员应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树立良好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增强与患儿及家属的互动;另一方面,医院及科室应从多方面提升儿科护理整体水平,为患儿提供安全、专业的护理环境,为护理人员打造舒心、愉悦的工作空间。

作者:李珂姬静娟单位: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上一篇: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初探 下一篇:儿科护理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