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其防护措施的探讨

时间:2022-10-24 12:22:18

关于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其防护措施的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对路基施工的程序与防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基工程;施工技术;防护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and protection of subgrade construction.

Keywords: subgrad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te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实践证明,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先决条件。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经常遇到潮湿地区及黄土地段填筑路基的情况,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其施工质量,这也是确保路基工程质量的关键。

2 路基施工技术

2.1 原地表及坡面基地处理

路基施工质量是整个路线工程的关键也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经受住时间、车辆行驶荷载、雨季冬季的考验。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须扎扎实实进行路基的填筑,有其是对原地面的处理和坡面基地的处理。

(1)填筑路基时应首先进行原地面处理。当路堤填筑高度不小于1.0m时,应注意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丛全部挖除。若基底的表层土系腐殖土,则需用挖掘机或人工将表层土清除换填,厚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小于30cm为宜,并予以分层压实。如发现草灰层、鼠冻、裂缝,应更换符合条件土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路堤通过耕地时,路堤填筑施工前必须预先填平压实。如其中有机质含量和其他杂质较多时,碾压时因弹性过大,不易压实,因换填土或实行混填。

(2)坡面基底处理。坡面较小(横坡小于1:5)时,只需清除坡面上的表层,其处理方法同上。但坡度较大(横坡大于1:5)时,应将坡面做成台阶,让填料充分嵌在底基里,以防止路堤的滑移。台阶的尺寸,依土质、地形施工方法而不同,一般宽底不宜小于1m,而且台阶项目应做成向堤内倾斜3%-5%的坡度,并分层夯实。当所有填完之后,可按一般填土进行。

2.2路基填土与压实

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路基填料的性质及其压实的程度。从现有条件出发,改进填土要求和压实条件是保证路基质量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1)路基填料

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应有条件的选用。填筑路堤的理想材料应当是稳定性好、压缩性小,便于施工压实及运距短的土、石材料。路基填料一般应采用沙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植的土。对于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一般不宜作为路基填土。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CBR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的填料提出了限制的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30cm的路床填料CBR值应大于8,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也都给出相应的规定值。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并不规定对其它等级公路铺筑高级路面时,也要采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规定值。

(2)土基压实原理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路基土都是由土粒、水分和空气组成的三相体系。它们都具有各自的特性,并相互制约共同存于一个统一体中,构成土的各种物理特性——渗透性、粘滞性、弹性、塑性和力学强度等。若三者的组成情况发生改变,则土的物理性质亦随之不同。因此,要改变土的特性,也得从改变其组成着手。压实土基,就是用机械的方法来改变土的结构,以达到提高土基强度和稳定性的目的。影响土基压实度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含水量和土的性质,外在因素有压实功能,压实工具和方法等。

(3)特殊潮湿地区路基土的压实

在特殊潮湿地区,路基上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规范对此作出了若干调整: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当用于下路床及其下的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

(4)黄土路基填筑及压实

a黄土路堤施工时,应做好填挖界面的结合(纵向),清除坡面杂草,挖好向内倾斜的台阶。如结合面陡立,无法挖成台阶时,可采用土工钉加强结合。若地基土层具有强湿陷性或较高的压缩性,且容许承载力低于路堤自重压力时,可考虑采用重锤夯实,垫隔土工布,碎石桩和石灰桩挤密加固的办法处理。

b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大块土料不易粉碎,使用前应通过试验决定措施。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黄土。新黄土为良好填料,可用于填筑路床。黄土路堤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大于10cm的块料,必须打碎,并应在接近上的压实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密实。

c根据设计及时修筑外侧边缘的拦水、截水沟构造物和急流槽,将水引至坡脚以外,对高度大于20m的路堤,应按设计预留竣工后路堤自重压密固结产生的压缩下沉量。

d黄土地区应特别注意路基排水,对地表水应采取拦截、分散、防冲、防渗、远接远送的原则,根据设计及时做好综合排水设施,将水迅速引离路基。在填挖交界处引出边沟水量,应做好出水口的加固。

3 路基防护与支挡

3.1 一般防护规定

(1)路基防护工程宜与路基挖填方工程紧密、合理衔接,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并及时进行养护。各类防护和加固工程应置于稳定的基础或坡体上。

(2)应根据开挖坡面地质水文情况逐段核实路基防护设计方案,应尽量采用边坡自然稳定下的植物防护或不防护。

(3)坡面防护施工前,应对边坡进行修整,清除边坡上的危石及不密实的松土。 坡面防护层应与坡面密贴结合,不得留有空隙。

(4)在多雨地区或地下水发育地段,路基防护工程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截排地表水和导排地下水。

(5)临时防护措施应与永久防护工程相结合。

3.2 坡面防护

(1)植物防护

全线采用植被防护与圬工防护相结合的原则,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3米时,边坡采用植草好或草灌混种德形式防护,当路堤填土高度大于3米并路面为分散排水时,边坡采用拱形骨架防护,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3米并路面为分散集中排水时,边坡采用方格网防护。 植被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植被施工,铺、种植被后,应适时进行洒水、施肥等养护管理,直到植被成活。

2)种草施工,草籽应撒布均匀,同时做好保护措施。

3)灌木(树木)应在适宜季节栽植。

4)养护用水应不含油、酸、碱、盐等有碍草木生长的成份。

(2)骨架植物防护

a 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骨架植草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骨架内应采用植物或其他辅助防护措施。植草草皮下宜有50~100 mm 厚的 种植土,草皮应与坡面和骨架密贴。

2)应及时对草皮进行养护。

b 水泥混凝土空心块护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块铺置应在路堤沉降稳定后方可施工。

2)预制块铺置前应将坡面整平。

3)预制块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预制块应与坡面紧贴,不得有空隙,并与相邻坡面平顺。

(3)圬工防护

a、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护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寒冷地区,预制块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20。

2)路堤边坡护坡宜在路堤沉降稳定后施工。

3)铺设混凝土预制块前应将坡面平整,碎石或砂砾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00mm。

4)预制块应错缝砌筑,砌筑坡面应平顺,并与相邻坡面顺接。

5)泄水孔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畅通。

b 浆砌片石护面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修筑护面墙前,应清除边坡风化层至新鲜岩面。对风化迅速的岩层,清挖到新鲜岩面后应立即修筑护面墙。

2)护面墙的基础应设置在稳定的地基上,地基承载能力不够,应采取加固措施,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冰冻地区应埋置在冰冻深度以下至少250mm。

3)护面墙背必须与路基坡面密贴,边坡局部凹陷处,应挖成台阶后用与墙身相同的圬工砌补,不得回填土石或干砌片石。坡顶护面墙与坡面之间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渗处理。

4)应按设计要求做好伸缩缝。当护面墙基础修筑在不同岩层上时,应在变化处设置沉降缝 。

5)泄水孔的位置和反滤层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4 结束语

公路路基施工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综合性工作,必须提高认识,根据路段地形地质、施工机具及工程整体安排等条件进行合理设计和组织施工,对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阐述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下一篇:活塞平衡式多功能水泵控制阀节能效果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