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皮影艺术

时间:2022-10-24 12:20:22

环县皮影艺术

皮影是对皮影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一枝艺术奇葩,融合了民俗文艺的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国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庆阳环县的皮影艺术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它的历史久远,艺术表现手法更丰富,近年来在海内外影响力极大。

一、环县道情皮影由来

环县道情皮影,又称环县道情皮影戏,民间称其为“牛皮灯影子”或“老道情”。环县古称环州,它是正宗陇东道情的故乡,是代表甘肃省独特剧种――“陇剧”的诞生地。最具陇东道情的精髓正是别具地方艺术特色的环县“道情”。它与牛皮灯相互结合,美妙绝伦,相得益彰,成为戏坛曲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据考证,道情起源于宋末元初,当时道教的开当派和佛教的少林派,为了反对蒙古族的统治和外族的入侵,往往三五人拿渔鼓、简板、木鱼进入瓦肆游说,鼓动人民群众反抗外族的侵略,这渔鼓、简板伴奏下的游说逐渐产生了早期的“道情”。环县四合原乡兴隆山道观的修建和祭祀神灵为环县道情与皮影的结合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会。它不仅宣传道家思想的圣地,而且真正成为环县道情。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环县就有道情皮影戏班活动,明末清初则大盛,形成气候,覆州盖县至今,它是地方曲艺中的一种傀儡戏。“道情”是西北民歌的一个种类,道情皮影戏在演皮影的同时用道情调演唱戏文,环县道情既高亢激昂,又婉转悠扬,其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抒情曲调尤其以“嘛簧”(又称帮腔)最具感染力,每唱至高潮动情处,根据固定格式,主唱领起,全体合声,一腔三折,一唱三叹,气氛浓烈,娓娓动听。更令人叹服的是,长达三四小时的口腔道白全由主演一人唱男又唱女,环县于2002年6月9月,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皮影之乡”。

二、环县道情皮影制作和造型的传统特色

皮影是选用皮板薄厚适中,质坚而柔,透明显色,适用性强,经久耐用的优质牛皮制作。在制作时,巧妙地继承了以“镂空”为主的剪纸手法,先用铁笔将样稿刻画在处理好的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刀具或刻或凿口,刻凿时先繁后简,先内后外,舒展处,刀拉长线,一气呵成,线条流畅挺劲,一波三折,酷似中国画的工笔白描,又如汉石刻一样,潇洒精悍。皮影的着色,以黑、红、黄、绿为主,热冷色对比强烈,在使用上讲究纯用,极少调和,使投影在亮幕上的影件颜色纯正绚丽。又加之各种纹样、图案由刀路分开,层次分明,这样更使影像丰富协调。皮影着色后,还要过好最后一关――出水。所谓“出水”,即度平,传统的方法是将两块磨合无缝的砖烤热,把影件用湿布衬垫,逐个夹放在两砖之间,一般半小时水就出好了。皮影出水后刷上清胶或清漆,用以保色,然后装上操作环杆(通常有三根,分别装在胸部和手上),便可以在亮幕上表演了。

皮影结构设计也很巧妙,影人按活动部位可以分解为:头、颈至腰为一片,腰至双膝为一片,其下包括脚分为两片,胳膊又分为大胳膊、小胳膊、手三部分。腕、肘、肩、膝等关节处用线或环联结,形成整体,摆起来十分灵活,特别适合表演武打等高难度动作。另外腰至双膝为一片,人体二分之一处的大转子不会动,这样的分解用在古典服饰皮影人物的设计上十分科学,表演起来生动传神,人物一经落座,便自然翘起二郎腿来,潇洒活泼,庄重自然,神采十足。

皮影人物的造型都体现了头大身小,身段上窄下宽,手臂过膝的特点。造型设计时,不仅男女有别,而且人物身份性格不同,则相貌各异。男多头大脸方,额宽鼻丰,形体高大,无突出之胸肌,给人以魁梧伟岸之感;女则多头圆脸窄,鼻小口尖,形体纤细,无隆起之胸乳,给人以娇弱清秀之感。文人绅士类多长袍短褂,蚕眉风眼,显得风度翩翩,文质彬彬,赤诚潇洒;武将骁汉则戎装紧束,豹头环眼,燕额虎须,显得英姿飒爽,威武刚直,气宇轩昂。

皮影戏角色脸谱:

人物脸谱,一般是按黑忠、红烈、花勇、白奸、空正设计。如黑脸包公、红脸关羽、花脸秦英、白脸秦桧都是人们熟悉的典型脸谱。且“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形,盖以寓褒贬于其间耳”。因此阳刻空脸正面角色多为平长细眼、小嘴巴、直鼻梁,显得平和有度,气宇非凡,阴刻实脸反面人物,常是面白目小,额突嘴窝,加以丑化,除极个别丑角、鬼怪之类为四分之三的半侧面外,其他影人一般都是正侧面。这样的人物造型,既符合人们传统的首选评价标准,又符合其直观欣赏的习俗,看脸谱就可以知角色的好坏,十分直观,一目了然。

三、环县道情皮影戏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环县道情皮影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代表中国甘肃风情的剧种――气陇剧艺术正是以独具特色的环县道情为正宗。环县民间道情皮影戏班成立已有300多年历史。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三次进京演出,曾受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情接见和好评。1959年,甘肃文化部门依据环县道情的形式编排了大型古典历史剧《枫洛池》,并进京参加了国庆。在1960年1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将环县道情正式定名为陇剧,成为甘肃风情的独特剧种。

在1987年,为庆祝中意建交25周年,应意大利意中友协和库普公司的邀请,由环县道情皮影艺人史呈林、谢正礼等六人组成的甘肃民间道情皮影艺术团出访意大利,历时近两个月,先后在罗马、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等11个城市演出24场戏,受到国外专家及朋友高度赞扬。被誉为来自东方魔术般的艺术。环县道情皮影由此走向了世界,奠定了其辉煌的历史基础。

上一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 下一篇:语文教学要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