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 第18期

时间:2022-10-24 10:12:47

情感教育 第18期

【摘要】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灵魂,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明事理等方面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只有情感教育下的历史教学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历史课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而新课标中的情感教育尤显突出。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灵魂,也是历史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历史课堂中成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有教师把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增强历史课堂的感染力,才能适应新课标的情感要求,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历史教学;灵魂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现代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且逐步成为三维目标中的首要目标,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灵魂。它强调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确立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世界各大文明的正确理解和尊重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理想。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发挥情感在历史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功能,培养和完善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大力实施情感教育。

1. 中学历史教学要大力实施情感教育 我们现实生活中学校、社会、家庭都过分强调学生智育和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情感教育的培养。

1.1 必要性。如果学生受过良好情感教育,一定会变得温顺、谦和、善于沟通且能唤起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而不会是一个专横、霸道、粗野、暴戾之人。

从心理学角度看,在历史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在乐意的,心平气和的,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整体效果,增强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而且在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须加强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情感教育不仅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到总结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这表明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积极的情感对教育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学习中的作用。通过对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内涵的挖掘,使学生分清美丑、善恶、是非等准则。

2. 中学历史情感教育的途径

2.1 历史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对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道德形象与情感态度对学生情感认识结构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是历史教育教学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我们历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科,并且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把自己对历史的热爱和情感去传染给学生。“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历史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天文、历法、数学、语文、地理、法律、哲学、等很多领域和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涉猎许多学科、许多课外知识,只有我们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的实施情感教育。

2.2 教师关爱学生更利于情感教育。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做为教师,爱心更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缺乏爱心,无从谈教育,缺乏爱心,无从谈师德。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更有利于教师情感教育的实施。教师要将关爱每一个学生,让这份爱感染他们,激励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才能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感化每一位学生,春风化雨,滋润心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净化心灵,陶冶性情,提升精神世界,使学生深切体验真、善、美。

2.3 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的多边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要使教学达成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一种环境,使师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促进。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内容和班级特定的对象,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形成一种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课堂心理气氛,对学生充满信任、期望与尊重,才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主体经验和自我意识,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一定的教学情景融入了教师的情感则可以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

2.4 运用多种方法激感。 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如一的尊重和解放学生的个性,顺应和发展学生的天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历史育人的综合性为原则。教师应春风化雨润心田,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在激发学生情感教育上多种方法并举、不拘一格。常用的方法有(1)模拟表演法:老师指导学生表演再现历史情境,使人身临其境,自然而然产生情感体验。(2)创设情境法:即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3)讲故事法:通过讲解与教材息息相关的故事来渲染气氛,以达到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的目的。(4)实地授课学习法: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遗址、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大大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真实的历史画面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情感。(5)课外阅读法: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安排学生收集与新课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使学生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与创新的突破口,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活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情感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情感产生和情感升华,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灵魂,离开情感教育的历史教学就实现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飞翔的悖论 下一篇:高中数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