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合一,课堂增效

时间:2022-10-24 09:29:52

学练合一,课堂增效

减负增效一直是新课改以来的热点问题。根据长期的实践观察,发现学生的负担主要是来自多而杂的作业。一年来,笔者努力实践“以练导学”的课堂教学,力图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减少教师讲的机会,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

通过近一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该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课前设计预习单,课内学习单练习以及课后练习单的形式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此,我们采取以下两种途径进行落实:

一、整合有效的练习资源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能够系统整合有效的练习资源,如,课文中学习伙伴的提示、课后练习、课堂作业本等。将“学”与“练”无痕对接,融入课堂的整体学习。而同时追求朴实、扎实、落实的练习,是小学语文课堂走向优化的重要因素。

1.“以问带学”――以课后问题引领阅读训练

小学语文课后练习题揭示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语文训练的阶段性。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教师要将课后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

2.“以练代讲”――把课堂作业本纳入课堂训练

语文课堂作业本是为全面考查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而设计的一本有针对性的练习本。因此,积极利用语文课堂作业本,实施有效练习,从而实现“减负”不“减质”的语文课堂教学。当然,在使用时,应该结合课堂,将这些练习进行加工后融入课堂。

(1)借助“课堂作业本”上的基础性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预习

如学习《童年的发现》时,第1题“读拼音,写词语”和第2题“根据句子意思,把画横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既可以作为学生预习情况的一项反馈内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第二天学习这篇课文时的作I负担。

(2)借助课内阅读类的练习,梳理文本内容,强化巩固对文本的理解

如《晏子使楚》课堂作业本第4小题――“默读课文,填空”教学时,即可适当将本练习进行加工梳理,设计成如下形式:

课文回顾:了解楚王是怎样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来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小练笔”等类型的练习,提升对文本的感悟

高段“语文课堂作业本”中平均每一单元至少有一次小练笔,内容有扩写、改编、想象、缩写、拓展等,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在设计《慈母情深》小练笔时,笔者是这样操作的:

3.“以学定教”――以自主练习设计推进阅读进程

“以练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在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课堂练习。这些练习的设计要立足教材,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入不同形式的学习单,以一个个练习让学生充分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推进文本的深入研读。

学习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文,不但要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把感情写具体的方法,还要初步运用交替描写把画面写生动、写具体。所以,笔者设计了如下两个练习:

第一步,抓住一个画面完成练习,学习交替描写。

(这一练习指向“信息提取”和“整体感知”的阅读课堂练习。)

第二步:拓展想象画画,迁移表达,运用交替描写。

(这是基于课文语言和内容的阅读课堂练习。)

4.因问拓思――以课文学习伙伴的提示紧扣学习重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在课文中插入帮助学生学习,以“学习伙伴”呈现的话语。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料,引导学生自觉开展学习,从而形成主动利用该资源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充分展开训练过程

1.课前导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准备

课前导学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以及课前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课前预习单”进行各类常规性、实践性的作业。

(1)常规性作业

我已认真读课文( )遍,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了生字词;我认为文章中最易读错或写错的词语是( );我已在不懂的地方打上“?”。

(2)预见性作业

如《草船借箭》一文中,读读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名字,根据人物的关系,用几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吗?通过对课文的预习,我认为诸葛亮是这样的一位人物:_________(可以用词语概括)。

(3)实践性作业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英雄豪杰的故事,比如说:_________,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找他的故事读一读,我们来开个故事会吧!

2.关键性练习,引导过程学的充分

在以“课前预习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自学思考后;关键还要结合“课内学习单”,设计1~2个核心的课堂练习,撑起阅读活动的主要学习内容。引导在个人思考学习的基础上,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取长补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如执教《半截蜡烛》时,一位老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练习:母子三人是怎么想尽办法保护半截蜡烛的呢?快速默读,补充完成发展情节图。

3.整理拓展,增强实践运用能力

练习具有“检查、反思、巩固、引领”等功能,在教学的巩固与延伸环节,进一步梳理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拓展练习,让听、说、读、写与作业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白杨》一课的整理延伸练习:

(1)白杨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围绕白杨,先从列车窗外的白杨引出两个孩子________,然后写爸爸________,最后写爸爸看到________。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神―微笑―( )―( )―( )。

(2)联系上下文,我读懂了:作者笔下的白杨树实际上就是_________。作者借赞扬白杨树赞扬________,这样的写法叫做________。我还知道人们常用“蜡烛”指________,“老黄牛”指________。

(3)写几句话夸夸自己的老师或者身边熟悉的人,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这样的整体回顾中,既体现了作业的实践性,又沟通了课堂内外,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以练导学”的课堂教学还有很漫长的道路需要走。如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自学能力,并科学设计语文课前预习单、课内学习单、课后作业单,形成一套适合高段学生使用的练习体系,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叶建松.学习单的设计与运用[J].小学语文教学,2014(4).

[2]陈子卫.建构“导学议练”自主学习模式[J].四川教育,2009(6).

[3]王学芬.高效课堂 点燃激情: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上旬),2013(7).

[4]朱春芳.导学练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神州,2012(12).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手段优化策略研究 下一篇:立足园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