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数学教育现状及课堂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24 09:12:33

探析初中数学教育现状及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但是,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却仍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且提出了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现状 高效

一、初中数学教育中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没有调整好心态

每个教师都有自身的心理暗示,这也是教师们的一种心理寄托。教师自以为自己讲过后,学生就能够听懂、能记住、能独立做题,这样心理就会平衡,不然就放心不下。在考试来临的时候,拿着考题,看着非常熟悉的题目,认为学生一定会做,可是考试结果却出乎意料,一塌糊涂。基本的运算出错、等式变形含混、定义定理不清楚,真是错漏百出。教师看到这样的结果经常怒斥学生:这么简单题都会出错,我在课堂上讲了那么多遍,你们还是不会,上课时怎么听课的?其实有些题目只是稍微变了一下形式,比如图形的位置改动、数字交换、描述方式改变等等,学生就觉得题目陌生,无从下手。

(二)教师急攻心切

在课堂上教师总是想尽一切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了让能学生多接收知识。题目一个一个的挨着讲,课本的内容一字一句的传授,怕知识结构不够完整,还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这是一种教师急攻心切、满堂灌的表现。教师在讲台上自己讲的津津有味的,有时候课堂时间不够还会拖堂,总怕会有环节遗漏,可是学生在课堂上根本就不能记住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三)题海战术

教师布置大量的作业,试卷堆积如山,学生总是漫无目的,一题接着一题的做,有时候做的天昏地暗的。教师对试题不加筛选的就给学生不停的练习,让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不懂得主动去思考问题,思想越来越麻木。由于大量的作业,让学生有时候都会做到晚上十一二点,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归纳做题的技巧与方法。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将同类型的题不断的进行分析比较,各种类型的题目做多了,学生在以后遇到就会找到方法解决。但是题是永远都做不完的,新的题型在不断的出现。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双基,夯实基础

不管是定义还是定理教师都应该先让学生明白其成立的条件、适用的范围以及几何语言表达的形式等。例如,菱形的定义:在一个平面内,一组对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原有的有一些认识基础让其辨别是否是菱形,也可以通过实验判断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否是菱形,而不是急于给出菱形的图片。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利用自己的方法认识图形,从而让学生对图形有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教师再给出菱形的定义,引导学生分析其成立的条件:四边都相等,一组领角互补的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这样学生就可以牢牢记住什么是菱形。教师还可以对定义、定理进行反向应用,建立模型进行分析,会取得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二)课堂应该注意知识体系的构建

初中数学一般只有四十分钟左右,初中教师普遍都想充分利用短暂的时间传授更多的知识给学生。虽然教师可以将每个知识点都不点不漏的进行讲解,但学生不一定能把每个知识点都掌握和巩固,教师也不愿意在课堂花费时间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记忆效果如何、同类知识联系比较分析能力,只是布置任务,而忽视了检查,这样学生同样不能掌握好知识。细节决定成败,想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清楚的记住并掌握那些定义、定理,教师就应该把琐碎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然在课堂再怎样努力的讲解,学生也不能记住那些知识,对很多问题也都一知半解的。

教师在每节课堂上都应该强化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让学生主动记忆掌握知识,并定期的对其记忆进行检查。教师要归纳总结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理清知识的脉络结构。比如:等腰三角形,如果教师未强化引导学生记忆,可能初中毕业的学生还会认为两腰相等的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其实很多学生都不能清楚明了的说出基本的定义、定理及知识结构。在考试中遇到考定义、定理的题总是很容易出错。只有在课堂上教师注重解决这些非常基本的问题,学生才能学习起来才会轻松自如。

(三)课堂上少讲、精讲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找住重点,化解难点、紧跟热点、针对考点进行讲解。对应于学生在平时容易出错的或同类题容易混淆的应加强训练,让学生触类旁通,形成能力。重点题型的讲解,初中数学教师应不求多只求精,尽量让学生面临这类题型知道怎么解答。这要求老师要有独特的见解,在平常就懂得收集好的例题,备课时下工夫。另外老师应该熟悉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大纲、精选题型,做到举一反三,一题多变。为了达到能考虑到学生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错误的思想倾向,老师在选题时应该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把同类型的题进行集中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各种题型的区分,以及方法的归纳、总结,也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们都懂得现代的教育理论,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实践,在课堂总是采用以前传统的上课模式。就数学问题来讲,教师先读题,在给学生展示解题的全过程,不管是变形、计算还是理解都是教师有一个人在“表演”。在课堂上不管是动手做题还是思考如何做题,都是教师一个人在完成,学生都没有亲手操作,可是考试的时候读题、解题都是学生单独完成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知识当时明白,下课后就忘记了,这样等于是白费功夫。教师只有不断的观察学生在审题、解题过程出现的问题,并且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自己,形成共识,让会让学生对知识终身不忘。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数学的书写技能、解题技巧、基本思想等。

结束语:

数学一直是学校教育中的重点科目,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科目。而初中是学生教育基础的重要阶段,对之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下一篇: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