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城现象:理论述评与城市发展启示*

时间:2022-10-24 09:00:30

慢城现象:理论述评与城市发展启示*

摘要:慢城作为宜居城市,自欧洲提倡以来,已有24个国家的147个城市拥有慢城称号,且数量呈现递增趋势,慢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本文通过对慢城理论文献的梳理,对慢城内涵、表现及作用、慢城与慢食、慢旅行及全球化关系等理论做了简评。本文认为,慢城理念对于我国的发展与建设,在消除城市病、实现包容性增长、创建特色小城镇、提高土地利用率、消除快节奏的消极影响和培育可持续健康生活理念等方面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慢城现象;慢城理论;慢哲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F29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2-0037-006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压力呈现递增的趋势,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的比例越来越高,每日至少工作八小时,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西方社会,病态工业化的弊端已显露,社会分配严重不公平,1%的人掌握99%的资金,导致99%的工人存在着失业的危险;失业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使得快节奏成为人们的生活律例,时间饥荒、时间紧凑、时间深化成为他们加速生命的代名词,结构和思维的相互嵌入提升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压力。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网络社会化,这也为快节奏添加了砝码,使得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社会问题的发生和再现。[1][2]例如,在互联网的同城化和经济资源共享化的条件下,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随着差异的不断淡化而被剔除阈限值,推向了同化的边缘。再如城市规划和建设上,建筑物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基本被同色系高楼大厦所涵盖,不仅没有展现出所追求的空间特色,反而完全走向了空间一致性,城市个性逐渐消失。这种由全球化与同质化导致的快节奏压力,最终可能会扭曲人们的价值判断,在功利观统治下,人们不能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成功者可能会因积劳成疾而无法乐享天年,而失败者可能会因内外压力而自暴自弃。

那么,人类追求的应当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境况呢?慢城模式给人们提供了答案。慢城是顺应人们生活追求的宜居之城,它有优质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气息,有惬意生活的福祉观和适度增长的世界观。它反对当代经济增长的思想偏差,希望构建简单而优胜的生活模式,倡导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步的时代背景下,在同质的世界中保存所在地区和城市的独一无二的个性;与此同时,在保护地方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当地商业的复兴和可替代能源的使用等多种方式促进城市和地方经济水平增长,创造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一、慢城现象

慢城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和英语的合成词:cittaslow,意思是慢节奏的城市运动。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发起的“慢食”运动。当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麦当劳、肯德基等美式快餐店紧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进程扩展到世界各地,意大利也颇受波及。然而,强调速度与标准的美式快餐与追求品位与情调的意大利慢餐格格不入;美式快餐不仅冲击了意大利的特色饮食,而且还严重影响到当地的传统习俗和生活节奏。为此,意大利人彼得里尼成立了“国际慢餐协会”抵制快餐,倡导人们放慢节奏,享受美食,并从慢餐开始,改变过快的生活节奏,回归传统,在此过程中,逐渐衍生了“慢城”运动。

截止到2011年6月,全球共有24个国家的147个城市拥有慢城的称号,整个欧洲国家已有100多个慢城,其中意大利就有68个,欧洲其他国家如波兰、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等十几个国家都有慢城,甚至连亚洲韩国也有了慢城,“慢城”运动正演化为一种国际潮流。2010年11月27日,我国江苏省桠溪“生态之旅”被世界慢城联盟授予“国际慢城”称号,成为中国首个慢城。按照国际慢城联盟的规定:慢城人口不得超过5万;慢城限制汽车使用,城内不许停车,汽车在城市街道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0km/h;慢城严格管理噪声,限制甚至取消广告牌和霓虹灯;慢城内不能卖速食,禁止麦当劳等连锁店和超市,其余店面周四周日不营业,避免工作过度;慢城要保持个性,特别是保护具有地区象征性意义的产品。通过慢城建设,让人们的生活节奏回归自然,在保证轻松生活的同时追求可持续发展,在洁净的自然环境中,享受地方风味和民俗文化,重获生命品质与尊严,这就是慢城的意义所在。

慢城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应如何理解慢城现象?慢城仅仅是由于生活节奏慢速化的民俗性要求而对快速节奏的一种单纯抵制吗?这样的理解是肤浅的。慢城更多展现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模式、新的幸福理念和更加宜居的城市化模式。它所针对的是现代快速生活的种种弊端。

作为城市经济和其他城市学科以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国外学者对慢城现象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已初步形成了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和概念。

二、慢城内涵及作用的基本解析

(一)慢城内涵解析

慢城的出现,本质上是人们对二战以来世界的快速发展所做出的直接反应。西方学者对慢城的定义和内涵虽然有不同,但是具有普遍性的认识是:慢城是一种城市发展目标和人们的生活态度,并将成为主流发展模式。Mayer(2006)认为慢食运动和慢城运动作为代替美联社的基准城市发展目标,侧重于地方资源、经济和文化的优势,以及保持具有独特历史背景的城镇,并提出慢城才是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可持续、宜居之城。慢城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慢城是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生产与独特文化的城市;第二,慢城是鼓励发展有机生产和具有个性城市的宜居之城。[3]同时Parkins 和Craig(2006)在文化研究的视角上从五个方面宏观性的分析了慢生活节奏的理论表现形式和观点,主要包括慢食、时间和速度、空间和地点、食物和情趣以及慢的政治性等内容。他认为慢城的打造主要是基于慢食和慢节奏的生活理念:慢并能享受到生活乐趣,慢餐就是生活的享受,时空的快速化要求用慢来进行磨合,并坚持慢的政治思想和理念,这几种慢的具体化就是慢城的具体内涵。他最终以对比的形式分析得出慢生活将成为生活的主流,将成为人们的追求,慢城将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模式,并鼓励建立慢城。[4]

上一篇:如何远离肺癌 下一篇:让崇高思想驾驭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