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等 第6期

时间:2022-10-24 08:27:41

痢疾

李季程

方一:香连导滞汤

组成:黄连6~9克,木香1.5-3克,莱菔子9克,槟榔5克,焦山楂12克,金银花30克,神曲10克,厚朴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导滞。

主治:赤白痢(细菌性痢疾),症见突然发热或不烧、腹痛、大便赤白黏液或脓血便,亦有先泄水样便,继则成脓血便者,里急后重,1日十数次或数十次、小便赤短或灼热,舌苔黄腻、脉滑数。

加减:①本病初起如有发烧表证者,加桑叶9克,薄荷5克,9克;如高烧、脉数大、口渴、具有阳明证者,再加生石膏30克,滑石12克;②后重较甚、每月数十次或百余次者,加大黄6~10克。一般药下即减,但大黄不宜重用或久用;③病程较长、延久不愈者,则病久中虚,加杭白芍30克,当归9克,和血养阴,可收显效,但痢疾初起,白芍断不可用;④恶心欲吐,加竹茹20克,藿香9克。

方二:神效红白痢疾散

组成:土茯苓200克(炒黑存性),生地炭100克,山楂炭75克,金银花150克(微炒)、川射干100克,广木香25克,生甘草50克,陈枳壳35克(炒)。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每次用药散15克,加红糖或白蜜,用滚水冲服,日服数次,以痢止为度。

功用:凉血清热、解毒止痢。

主治:湿热毒、红白下痢、脐腹结痛、里急后重、红白混下、昼夜无度、脉证稍实者。

方三:双炭饮

组成:金银花炭6克,熟军炭3克,板蓝根1 5克,赤芍9克,白术6克,鸡内金9克(冲)、黄芩、连翘各6克,陈皮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化湿导滞。

主治:噤口疫痢,证见腹痛下痢脓血、口渴烦躁、噤口呕吐。

脂溢性皮炎

顾仁康

方一:凉血清肺饮

组成:生地15克,元参、川石斛、寒水石、桑白皮各12克,生石膏、白花蛇舌草各30克,黄芩9克、虎杖、生山楂各15克,生甘草1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日服2次。

功用:凉血清肺,清热解毒。

主治:脂溢性皮炎、痤疮、酒渣鼻。

加减:皮疹糜烂及伴油腻性脱屑者,加茵陈、生苡仁各15克;皮损呈结节囊肿,加益母草15克,莪术12克;鼻翼潮红者,加制大黄9克,苦参片15克;大便干结者,加全瓜蒌12克,枳实9克。

方二:凉血消风散

组成:生地30克,当归、荆芥、苦参、白蒺藜、知母各9克,蝉衣、生甘草各6克,生石膏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消风清热。

主治:脂溢性皮炎、人工荨麻疹、玫瑰糠疹等证。

加减:玫瑰慷疹,加紫草以凉血清热;人工荨麻疹,加紫草、桃仁。

方三:养血消风散

组成:熟地15克,当归、荆芥、白蒺藜、苍术、苦参、胡麻仁各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血润燥,消风止痒。

主治:脂溢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凡证见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均可用之。

肩周炎

程类厚

方一:肩凝汤

组成:当归、丹参各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通络、祛风解凝。

主治:肩周炎。

加减:冷痛较剧者,加制川草乌各9克;热痛者加忍冬藤、桑枝各60克;刺痛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各6克;气虚者加黄氏18克:顽固难愈者加蜈蚣、地龙各9克。

方二:温经通络汤

组成:制川乌、丹参、生香附、透骨草、延胡索各15克,桂枝、干地龙、寻骨风、片姜黄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经散寒、祛风湿、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肩凝症(肩周炎),症见关节疼痛或酸楚、活动受限、屈伸不利,日久不愈。得温稍舒,遇寒冷天气尤著。

备注:一般用本方即可,若兼症严重,宜随症加减。如配用外洗,治疗痛肩风(即肩周炎),效果尤佳。药用:鬼箭羽15克,桂枝9克,红花9克,木瓜9克,蚕砂15克,黄酒250克。上药水浸15分钟,再加水半面盆,黄酒250克煎汁,熏洗肩关节痛处,待药汁冷后,不要倒掉,将原药汁再加水适量煎汁,再熏洗患处。每剂可连用3天,每天熏洗2次,共6次,再用第2剂,用法同前。功能祛风散寒,活血化淤,通经和络,并治风湿痹痛。

上一篇:患了慢性尿路感染咋办等 下一篇:解读肠病毒EV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