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通化学通识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2-10-24 07:26:33

浅析普通化学通识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普通化学是我校为非化学类专业的大二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本文基于近几年普通化学的教学经历及对其教学现状的研究,从学生背景、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等多方面探讨了普通化学通识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通识课程;课程建设;普通化学;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225-02

通识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强化素质。我国通识课程建设始于2001年9月北京大学实施“元培计划”,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2008年,安徽师范大学在科类基础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启动了通识教育,将普通化学正式列为全校文科、理科和体育、艺术类大学生的通识选修课,主要目的是通过化学基本原理的学习,使非化学类专业学生对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学会运用初步的化学知识思考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领悟科学精神的实质,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普通化学通识课程原则安排在大学二年级讲授,共计34个学时,经过数年教学运行后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应用性不强和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影响普通化学通识课程的教与学。

一、课程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及其对策

普通化学教学内容多、范围广,包括基础理论、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原理等,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还涉及生物化学、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等诸多领域,要在规定学时内完成如此多的教学内容显得有点仓促。所以,在课程内容繁多和学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顾此失彼。分配的学时仅能完成四大平衡、元素周期律与物质结构的部分教学内容,无法兼顾其他化学基本知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联系和应用。但若过分削弱化学理论部分的内容,强调与实际结合,会使化学教学成为一堆化学名词和专业术语的堆砌,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不愿意听,老师不愿意讲”,挫伤教学双方积极性。对于非化学化工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过多关注普通化学的理论化,系统学习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基本原理、化学平衡和物质结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困难。在学时少和任务重的背景下,必须对教学内容重新调整和优化组合,力求“少而精”,保留经典理论,删除陈旧部分,融合和渗透化学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与中学化学相衔接。普通化学的授课对象是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因此教学内容要与中学化学相衔接。中学化学教学内容自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教师有更多时间讲授重要知识的应用与拓展,学生自学能力也可同时得到锻炼。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妥善处理好这些内容的衔接,教学内容要做到循序渐进,才可使新旧知识有机的联系,合理衔接。

2.课程内容与学科前沿相结合。近年来,化学科学发展极快,化学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和新技术等科学成就不断涌现,学科的发展必然要逐步反映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汲取化学领域的新知识和新理论,并融入普通化学教学内容中,比如学习电化学时,介绍新能源锂电池;在学习界面化学时,介绍碳纳米管的应用等。这样使教学内容紧跟科学前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

3.课程内容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目前,在普通化学通识课程教学中较关注化学理论的讲解,而不太重视联系实际应用,在材料、能源、生命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方面介绍较少。所以,必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渗透我们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学科。这就要求普通化学教师调整教学结构,关注交叉学科的发展,不断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将材料化学、配位化学、生命化学、环境化学和日用品化学等基本知识引入教材。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要求、教学学时和学生的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专业实际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普通化学的责任感,加深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面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

二、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和趣味性的矛盾及其对策

普通化学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计算公式多且易混淆,强调枯燥乏味的公式推理与运用,则使学生易产生厌倦情绪,对学习普通化学毫无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授课对象来说,普通化学是非专业课,很多学生化学理论基础薄弱,化学兴趣不浓厚。恰到的授课情景,启发性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激发学生学习普通化学兴趣的重要措施。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公式少记和巧记,调动他们学习兴趣,杜绝“选修课必逃”的怪象,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讲授化学史,让学生置身于化学发展的情景中,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如,化学史中描述科学家如何“大胆假设,小心论证”。如我国著名化学家黄鸣龙先生从实验瓶塞漏气而产率提高的异常现象中提出了著名的黄鸣龙还原合成法。化学史中介绍一些逸闻趣事,唤起学生探求兴趣。从凯库勒梦见苯环为蛇形的故事引出苯环结构。

三、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矛盾及其对策

目前,普通化学通识课程教学内容比较注重化学基本理论的阐述,忽视了非化学化工类学生的知识基础。普通化学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实验教学能增加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的感性认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多、课时较少和实验经费等限制,普通化学实验教学不能保证,学生动手能力训练较少,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普通化学的教学效果。所以,应围绕普通化学的重点知识,精选验证性实验,挑选综合性实验,遴选设计性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化学知识的能力,通过设计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自行设计“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实验,学生查阅资料,从实验原理、仪器和试剂和实验步骤等方面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修正实验方案。还可以开展普通化学第二课堂活动,邀请一些校内外专家作化学专题讲座,使学生感受化学名师风范,了解化学学科的前沿进展,扩展学生视野,启迪创新性思维。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从化学角度去考察当地水样的COD和BOD、汽车尾气的排放情况、PM2.5指数及其与冬季雾霾天气的关系等环境问题,积极撰写课程小论文,提出可行的建议。

总之,普通化学通识课程建设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针对高校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深入研究普通化学通识课程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探讨通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科前沿、生产生活和创新性社会的要求,积极开展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革新,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索行之有效的普通化学通识课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普通化学课程的出路何在[J].大学化学,2000,(3).

[2]付颖.多种教学方式并举提高普通化学课堂教学效果[J].高师理科学刊,2012,(4).

上一篇:高中足球选项课教学内容设计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体操课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