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护理学论文

时间:2022-10-24 07:18:55

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护理学论文

新生儿脱离母体之后,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转变较大、皮肤抵抗力较低且自身免疫机制尚不健全,细菌就会由皮肤黏膜、脐带残端、呼吸道消化道等处侵入,造成感染产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病理上,新生儿与成人都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诊断与治疗时,也应根据其自身存在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临床护理学。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出院后发生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有:病因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症状常不明显,等到血压降低、症状明显时病情常不可逆、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到目前为止,新生儿医院感染疾病依旧是危及新生儿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160万新生儿死于感染[1]。因此,针对新生儿医院感染进行早发现、早治疗就成为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问题。

1临床资料

2007.12—2008.12月本院共收治新生儿320例,其中发生院感的新生儿为84例,院感率为24.7%,其中足月儿34例,足月儿50例。从2009年开始我院针对新生儿发生院感的病因进行探究,有关于新生儿周围的生存环境、院感部位以及仪器设备等的消毒采取积极的措施,自2009.1—2010.12本院收治新生儿316例,发生院感率的新生儿为32例,院感率为10.1%,其中足月儿10例,早产儿22例。从24.7%将为10.1%,可见我院采取的措施对于新生儿的院感发生率起到了较大的控制意义。具体发生院感部位以及院感率可从以下两个表中看出。

2方法和结果

2.1感染的诊断依据

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依据:新生儿出现较明显发热、流清水涕、打喷嚏、咽部出现充血现象等;泌尿道感染的诊断依据:出现硬肿、发热、呕吐等,并对患儿洗澡后清洁外阴,并将已消毒的小瓶粘在尿道口,收集到患儿尿液进行检测,以更进一步的确定是否是由泌尿道感染引起的;胃肠道感染的诊断依据:新生儿出现腹胀、呕吐、腹泻等,并对出现上述情况的患儿进行常规检查红、白细胞以及脓细胞均出现明显的升高;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依据: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和臀红。

2.2实施治疗的手段与方法

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手段:经过对患儿所处环境的调查,发现呼吸机管道以及氧气湿化瓶是导致新生儿呼吸道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污染源。因此,在针对患儿实施积极治疗的同时,对病房内的呼吸机管道以及氧气湿化瓶进行积极地消毒;泌尿道感染的治疗方法:通过尿培养,对引起新生儿泌尿道发生感染的病原进行确定,再针对病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胃肠道感染的治疗手段:经确诊的新生儿,立即给穿琥宁注射液150ml加入5%的生理盐水350ml静点,依据新生儿的病情对于程度比较重的,可以采取每日2次;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方法:局部外用药,局部治疗。

2.3结果

对我院新生儿室3年内住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措施。使医院感染发病率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22.8%下降到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13.3﹪.

3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因素

3.1新生儿本身的因素

新生儿尤其是对于一些早产儿,由于皮肤尚未完全成熟,就导致其细菌进入体内,导致新生儿产生医院感染。比如14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病例中由于其感染的病原菌有着复杂的耐药状况以及多重耐药的特点,为减少盲目用药的现象,临床上主要选用抗生素时,应以药敏试验为依据。与此同时,患泌尿道感染13名病例中,7名是由于新生儿自身的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导致其细胞内的杀毒作用减弱,而产生泌尿道感染。由于新生儿自身的分泌型IgA缺乏,对于一些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就会产生易感现象。

3.2医护人员因素

新生儿是医院中年龄最小、易感性最高的特殊人群,由于其皮肤发育尚未完全,因此,与其接触的人群中稍有病菌,就很有可能造成新生儿院感反应的产生。在众多的与新生儿接触的人员中,接触比较多的就是医护人员。比如,在经过患儿病源调查以及对其进行看护的临床护理学人员橡胶手套所附着的病原进行比对,发现患有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的57名病例中,有46名的患儿病原均可在临床护理学人员的橡胶手套上找到与之相对的病原,占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的81%;14名患有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患儿,有7名是由于医护人员自身消毒不够、2名是由于脐带临床护理学不善、3名是由于患儿自身皮肤发育未完全、2名由于母乳出现发炎导致。由上述分析可知,医护人员自身的消毒对于有效控制新生儿发生院感的意义十分巨大。一般来讲,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之前,应用皂液流动水认真地洗手或者是使用酒精棉球擦拭。医护人员手上带有的病菌主要是由于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低、没有严格的执行医院规定的洗手制度、或者是医院内的吸收设备不够完善、工作紧张没有时间洗手和对生物安全性的随意态度等人为因素。

3.3侵入性操作因素

目前,电子显微镜在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侵入性操作有很大关系。比如我院发生呼吸道感染的42名患儿中,经过对医疗器具的严格消毒之后,37名患儿的病情得到有效地缓解,占总治愈的88%;发生胃肠道感染的15名病例中,4名是由于在使用了胃肠镜后出现较为严重的腹泻、发热等问题。由侵入性操作导致的患儿呼吸道感染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患病新生儿常常需要侵入性器械的使用如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导尿、气管内插管,对呼吸机、复苏仪器等消毒如果不严格活着是未达到消毒标准,就会造成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这些器械为微生物侵入新生儿体内产生了可能,在新生儿的气管导管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并会从细菌生物膜向外扩散引发急性的感染,导致新生儿产生呼吸道感染。

3.4环境因素

新生儿所处的环境对于其生长、生存必定会产生影响。通过对我院新生儿所处环境的观察,对其影响推测为:其一是建筑布局不合理。新生儿病房建筑布局没有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的要求,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病房不通风透气,室内墙壁天花板有裂缝、地面不防滑、不便于清洗消毒,床与床之间间隔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其二是空气不洁净。新生儿环境的转变,对于其周围生存的周围环境要求比较高。但是由于空气的不洁净,新生儿病房的附着在尘埃和飞沫中的病原微生物会由于医护人员的行走带动气流、或使用风扇致使许多随空气流动飞扬,而造成空气污染;其三是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室内的医疗器械和某些固定装置如导管、插管、婴儿床及空调机以及生活用品如奶具、沐浴用具、包裹婴儿用物等的,都很有可能称为造成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4加强医院管理,有效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

4.1加强患儿基础临床护理学,有效预防患儿院感

4.1.1皮肤临床护理学皮肤是新生儿阻抗病菌的保护伞,因此,要有效的预防新生儿院感的发生,就应积极的对患儿的皮肤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学。依据患儿的基本情况,认真做好沐浴保持皮肤清洁,对于一些需要多加关注的部位,比如特别注意颈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要严格的进行临床护理学,查看是否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并及时的做好临床护理学。

4.1.2做好口、鼻、眼的临床护理学为做好新生儿感染的口、鼻、眼的临床护理学,就应从医护人员自身着手,同时还应针对患儿自身患病实际,积极地采取措施实施有效临床护理学。对于新生儿眼睛的清洁,主要是采取生理盐水以及硼酸棉球由内向外、轻轻的将眼睛周围产生的分泌物擦去,再用眼药水滴眼,每日两次,以防止新生儿结膜炎的产生

4.1.3脐部临床护理学为防止新生儿产生皮肤软组织感染,对于新生儿的脐带应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学。由于临床护理学人员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也会引起感染,而新生儿的脐带在自然的脱落过程中,又会成为一些细菌生长的培养基,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新生儿产生脐带感染。因此,在实施临床护理学的过程中,更需要临床护理学人员每日洗净后用双氧水擦净脐部,用等渗盐水擦洗,再涂碘伏。

4.2加强临床护理学管理措施

4.2.1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临床护理学消毒隔离质量标准其一是,通过制定各项关于临床护理学技术的操作流程图,对各项操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化,以保证医院的消毒措施得到贯彻与实施。其二是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对于各类物品进行的消毒以及灭菌等方法提供具体的、可具操作化的具体要求。其三是需要严格控制新生儿室进出人员,医护人员进出新生儿室必须穿洁净的工作服、戴口罩、换专用鞋。

4.2.2强化临床护理学人员的管理对于临床护理学人员的业务进行培训,不仅是促进临床护理学人员牢固树立消毒隔离意识,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常规,进而实现其自身技能提升的关键,对于实现新生儿医院临床护理学感染控制以及消毒灭菌的实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3构建及时、准确的病房消毒信息反馈制度为实现医院感染病例新动态的实时掌握,感控科专职护士应对病房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巡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讲新动态进行上报。与此同时,科室监控员还应每月定期的对本科室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工作进行检查,以保证检查制度在实际巡查中的落实情况,并对医院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排查、及时反馈,以保证医院控制各环节之间的紧密型与关联性,并制定与之相关的措施,限期实现控制条例与规定的改正,确保起始、最终之间消毒的质量。为确保消毒质量得到广泛的贯彻与实施,还应讲消毒隔离质量纳入临床护理学达标的考核内容中,实现硬性的消毒质量的管理。

4.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3.1室内的卫生清洁管理凡是与新生儿产生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体温计、奶具等,应采取有效地消毒方法,并定期的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查。新生儿所处的地面应每天使用消毒液拖地3~4次,并保证室内每日2~3h的通风,以保证新生儿所处环境的卫生与清洁。

4.3.2加强患儿的隔离管理为保证其余新生儿的健康,医务人员应针对每一个感染儿的病因,加强患儿的消毒与临床护理学的同时,对需要实施隔离的患儿进行及时的隔离。

4.3.3医护人员自身的消毒管理护士长组织训练全科医护人员学习卫生洗手七步法,并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过关。为从根本上确保接触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学人员手部卫生,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配备洗手后擦手的干净毛巾,做到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规定临床护理学人员在实施检查、治疗、临床护理学前后,出入隔离室必须要洗手,同时对于曾经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物品时均要洗手。

4.4加强医院行政管理

4.1.1提升医院管理层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视管理层重视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为形成能属于本医院的的、具备可操作性的医院感染监控网络以及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就应在医院以及医院所属的感染管理科,通过配备专职的管理人才、制定专门的控制以及预防计划,积极的组织各科室的骨干成员,为实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管理、全面监控而努力。

4.1.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基于医院实力以及管理实际,对于新生儿的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及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评分标准等,制定与之相符合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感染和非感染患儿分室放置,实施专人检查、临床护理学,加强皮肤、口腔临床护理学,对于更换静脉输液装置、临床护理学新生儿的各项临床护理学操作都应制定标准的操作步骤和规范。对于感染科专职人员,应按照规定每月对其进行检查评分,同时实现科室每月自查2次,以形成“标准、考核、奖惩”三位一体的管理结构。

4.1.3病区硬件建设到位在区分管理上,为保证医院管理的有效化,在医院的非限制区,在最外侧,包括母亲哺乳室、出入院处置室、工作人员沐浴更衣室、值班室、杂用间等进行消毒、管理与控制。半限制区,在中间,包括办公室、治疗室、配奶间。限制区在最内侧,设置包括各类新生儿室、新生儿沐浴室。对于各个不同的限制区还应设置门实现隔开管理,并设置明显的标志以确保新生所处环境的清洁与卫生[7]。从而可以更好的来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就应不断的提高医疗临床护理学质量,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减少并发性反应,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人的经济负担,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上一篇: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论文 下一篇:水质分析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