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24 07:10:57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

摘要: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问题;主要做法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土流失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一方面,它会导致土壤营养物质流失,土地生产力降低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水土流失会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而且随洪水径流泥沙运移的污染物质会对异地生态、环境、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理论研究,对于进行水土保持规划和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有着重要意义。

一、综合治理要满足的需求

1.1满足经济需求

实施综合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不断地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通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林、牧、副、渔各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农副产品的质量提升,数量增加,广大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也随之增加,提高生活水平。安居乐业的人们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防治水土流失的征程中,推动综合治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不断的满足经济需求是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的重要动力之一,这也是综合治理符合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

1.2满足生态需求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人类对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土壤退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枯竭、生物物种濒危与灭绝等,人与自然的和谐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当前,迫切需要加强以水土保持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建设。林草植被是构建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治理中的植物措施旨在增加地表植被盖度,保护、改善并建设生态环境,不断地满足在与自然和谐相处层面上的生态需求。

1.3满足社会需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综合治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支持和服务。综合治理具有水土保持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不同角度满足不同层面的社会需求,这是综合治理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二、正确对待经济与生态需求的关系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首先要考虑直接经济效益问题,其次再考虑生态及其他问题,但绝不能忽视生态问题,生态是人类追求的长远目标。生态需求要符合经济需求的要求,以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建设;反过来,良好的生态又促进经济发展,经济与生态相互促进,但经济效益是两者相互促进的“催化剂”。把握这一思想,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践中,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是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如在植物种的选择上,既考虑树种(草种)的经济效益,又考虑其生态效果。单一的考虑经济或单一的考虑生态都是行不通的。

三、水土流失状况及危害

土壤侵蚀以水蚀为主,风蚀也较严重,并拌有重力侵蚀。水蚀主要以面蚀和沟蚀为主,面蚀主要发生在峁顶和峁坡,严重的面蚀导致坡面如同“鸡爪子刨过一样”。重力侵蚀以崩塌、滑坡、塌陷为主,发生在沟道两岸的陡壁及沟头部位。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沟头延伸,沟岸扩展,沟道下切,大片土地被侵蚀得支离破碎。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沟壑面积扩大,流域内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大降低,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流域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河道,破坏交通,毁坏农田,冲毁水利工程,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和损失。

四、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规划设计问题

工程规划设计一般经历选项(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规划报告)、小流域实施规划、单项工程设计4个阶段,前两者是宏观的、原则上的报告,后两者则是具体的报告,是实施治理措施的依据。目前小流域治理规划中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后两个阶段,多因前两个阶段投入不足,造成工作深度不够,以致后两个阶段的工作无法具体深入,给工程实施造成了先天不足。

4.2资金投入不足

大多数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地方财政都十分困难,无法按规定投入配套资金,造成工程设计的费用很大,而实际投入资金较少,致使工程的施工难度进一步加大。

4.3施工质量存在问题

(1)偷工减料。目前,农村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但不管是搞农田水利建设,还是开展小流域治理,均需要大量的青壮劳动力,这就构成了矛盾。在家的劳动力为按时完成任务,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工程承包者在修筑蓄水池等坡面配套工程时,降低水泥砂浆标号,缩小砌体尺寸,致使这些工程还没投入使用就垮塌报废。

(2)原材料质量存在问题。小流域治理所需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石灰、砂石等。少数人为节省资金,将未达国标的伪劣产品混入工地使用,有的工程砂石骨料存在问题,但由于“急需”也勉强使用。

(3)苗木质量差。为提高造林质量和效益,各地都在想方设法引进优良品种,但一些不法商贩用质量低劣的品种冒充优良品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有的苗木规格未达到国家规定的Ⅰ、Ⅱ级标准,栽植成活率极低,造成了人、财、物的大量浪费。

五、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做法

5.1各级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

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之初,县乡领导均十分重视,成立了专门机构,责成专人负责,实行了项目法人制。为使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县项目部在项目机构内分设了技术施工组、工程质监组和财务统计组。技术施工组负责工程技术指导、工程施工情况进度编报及竣工总结等,并负责制订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及治理成果管护办法;工程质监组负责各项建设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监督检查和制订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财务统计组负责全部建设项目的财务、统计、相关资料整理存档,并负责制订财务管理办法。

5.2严格财务管理,合理使用资金,投资效益明显

为了确实搞好项目工程建设,在项目资金管理中,实行了县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建账,县农业银行分项目分别设立专门账户,按照专款、专账、专人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由项目部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验收,并制定用款计划。根据工程进度,由工程监理填写工程支付凭证,向财务部门提出用款申请,领导审批后按计划支付。在工程竣工后提交竣工决算,作为财政部门拨付工程建设资金和对资金运行进行监督的依据。在资金运作上,坚持以实物为主,每项工程费用支付都履行了逐级验收、工程技术负责人签字、施工监理签字,最后领导审批的程序,并虚心接受监察审计,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截留、挪用工程款等违纪行为。

5.3管理制度严谨,监督到位,“四制”落实

在全部工程建设中始终执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资金报账制“四项制度”。工程招投标按照招投标程序,注重施工资质,严格标书审查,按照讲求质量、注重安全、确保工期、突出效益的原则,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在工程质量监督上,聘用了专职监理人员跟随监理,确保质量有保证,工期不拖延,投资不突破。

结束语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国四种水土流失治理方式之一,也是重要的治理方式,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水土资源比较贫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因此,必须搞好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将资源充分而合理地开发利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剑,美,曾和平.土壤侵蚀研究进展[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108-111

[2]王再祥.馒头营子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效益分析[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0(03).

[3]赵兴虎.暖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9(01).

上一篇: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 下一篇:房屋建筑现场的施工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