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巧识字

时间:2022-10-24 06:15:46

轻轻松松巧识字

根据国家对小学新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满足学生学习、阅读、交流的需要,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识字量不过关,不但影响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而且会直接阻碍其他各门学科的学习,制约儿童的智力发展。可见,做好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工作对小学生成长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养成习惯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用兴趣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1.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识字。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变化着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小孩子喜欢新奇的事物,针对学生心理状态,利用多媒体识字,使汉字的音、形、义不再脱节,并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识字的一个好办法。

一年级新教材的课文多诗歌韵文,用电脑打出,用大屏幕展示。在学生读熟课文后,把要学的字变颜色或者是闪动显示,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读,从句到词,从词到字来识字,为使生字经常与学生见面,可将生字做成卡片,让学生用各种形式认读。这样,学生对学生字就很感兴趣,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

1.2渗透性识字,形成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它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一种自动化动作。生活识字的良好习惯应当有如下的表现:学生在校内、在家里、在街道能自主识字,只要见到汉字,就产生识字的兴趣、欲望,就能自觉地识记。曾有一位学生跟随妈妈上街买东西,他非常留意每一个招牌上的名称,并及时询问妈妈,认真识记招牌上的“书店、银行、公园、医院、商店”这些字,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了起来,这就是识字的良好习惯。对于这个学生的这种识字积极性,可抓住时机及时肯定、大力表扬、鼓励自学。这样把教学引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以点带面,促使其他的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2利用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的教学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

2.1抓结构,记字形。汉字数量虽然很多,但其中形声字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要充分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特点进行识字教学,把形声字表形部分理解字义、表音部分记忆字音的特点教给学生。如第三册归类识字(一)第三课,认(认真)、柿(柿子)、注(注意)、迷(迷路)、诚(诚实)、递(递过来)等。在教学时,提出下面问题让学生想:去掉偏旁部首后的基本字你会读吗?把偏旁部首和基本字合起来想想该怎样读?这些字是什么偏旁?你想到和哪些东西有关?学生一听很感兴趣,有的说:“柿”字是读“市”的音,柿子是长在树上的,与树木有关,所以柿子的“柿”用木子旁。学生思维立即活跃起来了,纷纷举手发言。

2.2抓对比,辨形近。对比,这里是指新旧知识对比。汉字的来历是复杂的,既多又难,字形繁简难易各不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汉字是由“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基本部件”组成的。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我们就可以运用新旧知识对比学习生字。如通过“羊”和“工”学习“差”,“日”和“生”学习“星”,通过“姐”学习“祖”,同过“每”学习“海”。这样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提高识字率。

2.3抓辨析,辨同音。(1)进行同音字的辨析。同音字有音同形异、音同形近两种类型。在教学中需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如音同形异的“教”和“叫”、“象”和“向”、“克”和“刻”、“东”和“冬”等等。这几组字都是音同义不同、形也不同。注意引导学生把它们分别组成词或结合词句,联系语言环境,着重从字义上、字形上分析比较辨别,掌握用法。“工”、“公”这两个字,让他们知道,“工”是“工人”、“工作”、“工厂”的“工”,“公”是“公园”、“公家”、“公平”的“公”。把字义搞清楚了,再引导辨析字形,学生就不会张冠李戴写别字了。音同形近的如“晴”和“情”、“镜”和“境”、“姑”和“咕”等等,学生对这类同音字容易混淆,因此,需把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构字特点教给学生,以熟字带生字,分别让学生组词和理解字义,重点分析字形中不同的地方。(2)进行形近字的辨析。学生观察事物,有时对相近的事物难以区分。要培养他们在字形中找出不同部位的严谨学风。如“辨、辫、瓣”,除使学生认识各字中间部分不同之外,还要看左右边也不同,左边的“辛”字最后一笔是撇,右边的“辛”字最后一笔是竖。如“往”和“住”部首不同,“主”和“王”起笔不同。也要培养学生善于在字形中找出相同部分,如“挑”和“桃”右边相同。这样就能提高识字率。

2.4抓观察,明字义。引导学生看幻灯片或插图学生字。第一册“看图读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是识字最初阶段,教学的重点是识字。这类课文中的生字意义同课文的插图内容有密切联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画、拼音和汉字之间的联系,把汉字和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如“看图读拼音识字”第六课,先放幻灯看插图,让学生拼读音节儿歌xiǎo liàng zòi shàng miàn ,dà míng zài xià miàn ,wǒ zài zhōng jiān 。观察画面时,重点放在“上中下”的方位上,突出这三个方位词,至于他们怎样滑滑梯就不必多讲。再从音节中找出生字“上中下”来学习,这样,学生就会观察最能突出表现生字意义的那部分图意,培养了观察能力。

2.5抓理解,会运用。学生字要与语言环境联系在一起,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以义为主线,显示字的音形义之间联系。许多汉字是一字多义的,把多义字放在语言环境中来学,不仅能正确地理解字义,而且能在脑中牢固地建立音形。如教第三册归类识字(二)第2课的生字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甜”字的音形义,教学时可以给偏旁加上部件组成新字,再组词,最后造句,让学生扩词,口头造句。同学们先组“真甜”,再说“这个西瓜真甜。”“小妹妹睡得真甜。”(前句是指滋味像糖或蜜一样,后句是指人感到舒服。)有的同学说:“我们的生活过得真甜。”(指幸福)这样确定了字义,加深理解,生字的音形义之间建立起联系,学生对生字就加深了印象。

3在活动或游戏中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识字效率,在识字课上,必须更注意把识字变成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的识字量在二十个左右。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自主的、愉快地识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开火车。

在基本完成识字任务后进行游戏,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一个个出示的字。这样能使

全体学生兴奋起来,在快乐中学生字。

3.2猜谜语、编谜语。

教师准备多种字谜,同时也发动学生开动脑筋搜集或自编字谜。例如:什么圆圆像盘子?

(日)什么弯弯像小船?(月)一个人?(大)两个人?(天)学生编的谜语五花八门,有的比老师还说得好。如:禾苗着火了(秋),一点一横两个眼睛一瞪(六)。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3我当小老师。

学当小老师是学生最乐意模仿的教学活动。学生按照老师平时的教学方法教同伴认识生字,这是一个“生生互动”的游戏,既适合巩固复习,也适合学习生字。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逐步学习独立识字的步骤和方法。有了错误,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纠正。

3.4添减笔画游戏。

学习汉字的过程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是有规律可循的,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采取这个游戏,能增强学生分析生字,拆分生字的能力。例如:“大”加一笔变成“天、太”;“天”减一笔变成“大”;“月”加一笔变成“用”;“日”加一笔变成“目、白、旧、由、旦、甲、田、申”,其中有不少是课外识字,多么简单啊!

3.5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3.6变字小魔术。

结合语文园地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十”,孩子们变出了“千、土、干、士”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学是孩子的天职,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天性,又照顾了学生的天职,何乐而不为!

4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拓宽识字途径

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识字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在观察、体验、探究、思考的过程中获取学习语言的材料。如学校的标语、宣传栏、牌匾。家里的电视、报纸、玩具,街上的广告、牌匾,商场里的食品、文具等都是学生随时随地可见的识字资源。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开发有利资源,拓宽学生识字途径,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识字,感受识字快乐。

如在学校里识字,每当活动课,教师都会带领参观认识学校的各种场所、班牌、功能室(阅览室、电脑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羽毛球馆等)、标语:“请讲普通话”“爱护花草树木”等,边看边教学生认读。课后继续延伸以上的活动,让学生去搜集你还知道有什么班牌、功能室、标语,让学生搜集后装入识字档案袋里,语文活动课进行汇报,看谁搜集的多,看谁读得准。

又如:结合《边看电视边识字》和《我在家里帖字卡》,学生很多时间都在家里看电视、看报纸、玩玩具、接触家具。你在家里认识哪些字,向同学和老师说,并把你认识的字贴在班上“识字乐园”里,让同学们读一读,分享分享。A同学通过看电视天气预报认识“晴天、雨天、大雪、浓雾、台风、雨加雪、冰雹”等。B同学从玩玩具中知道“四驱车、吹泡泡、溜冰鞋”。C同学从家电中认识“空调、电磁炉、果汁机、浴霸、微波炉”等,D从报纸得知“海啸、普吉岛、印尼、泰国、疫情、失踪、灾后重建、救援、捐款、救灾”等。总之学生在家里识字资源非常丰富。只要教师有意识去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学生会非常感兴趣。从中感到识字的无穷快乐。

再如:在《我在街上识汉字》一课教学,课后,可以要求学生看一看,找一找你上学路上都有什么广告或牌匾,有一位同学搜集材料:小星星幼儿园、农业银行、大碗菜餐馆、儿童医院、新桃园酒店等。其他同学也有搜集不同的识字素材,“识字交流会”上,许多同学各有不同的广告和牌匾,据不完全统计,每人识字50个左右。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合作探究,不仅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而且培养学生喜欢识字,主动学习精神。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要用兴趣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要利用汉字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识字的教学,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识字途径,在活动或游戏中识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 中激发出创新能力。

上一篇:将创新意识与英语教学融会贯通 下一篇:初中历史教材整合的思考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