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克有多重?

时间:2022-10-24 06:00:55

在法国塞夫勒国际计量局里,每年都会有三个人分别拿着一把钥匙来到储藏室,共同打开一个三层锁的保险箱,共同看一眼一个储存在三层玻璃罩里的光亮圆柱体。

他们看的圆柱体到底是什么宝贝?看一眼都如此谨慎小心?

质量砝码不准了

原来,这圆柱体虽不是多么神秘的物件,但却是全球共同呵护的珍贵物体。它就是全世界人称量质量时需要的衡量标准——被认为最标准的1千克的砝码,叫做“千克原器”。世界各国的千克砝码都要与它比对,确认与它的质量一致,才会被认为质量是准确的,才能用于在各地称量质量。

但即使这般小心地呵护千克原器,它还是出现了问题。

情况是这样的。1千克被定义为1000毫升纯水在4℃时的质量,但水是流动的,精确称量1000毫升纯水,非常麻烦。于是为了方便,在100多年前,人们按照定义,用耐腐蚀的铂铱合金制造了千克原器,还制造了40多个同千克原器一模一样的复制品,都是铂铱合金制成,都是直径和高度为39毫米的圆柱体,都储藏在三层玻璃罩中,然后放入保险箱。只是千克原器储藏在国际计量局里,其他复制品储藏在其他各国的相关地方,用于各国计量质量用。每隔50年,工作人员就要把千克原器取出来,与复制品进行比对,看看是否出现了什么偏差。

令人头疼的是,每次比对,复制品普遍比千克原器质量增大一点,有的增大得多一些,有的增大得少一些,只有一两个出现质量减少的情况。最近的一次比对,复制品们平均起来的质量比千克原器大了50微克。

这真让人难以理解,同样的材质,同样的储藏环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偏差?到底是千克原器变轻了,还是复制品变重了?

科学家的分析是,既然铂铱合金不会被腐蚀,那质量就不会减少,很可能合金吸收了很多空气分子,导致自己质量增大了,也就是说,很可能这些砝码都变重了,只是千克原器变化小一些。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麻烦了,这100多年里,我们使用的质量砝码到底增重了多少?没有人矫正过。

该把千克托付给谁?

看来,我们用保存千克原器这种形式来保护质量计量的标准,很不可靠。虽然50微克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某些需要精准称量的行业却是不小的偏差,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而且质量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局的问题,千克原器不准不仅仅影响质量测量,与质量相互关联的很多物理量都会因此而变得不准。

例如,力的单位是牛顿,1牛顿被定义为:让1千克的物体获得1米/秒2的加速度的力,因此力的单位就会受到质量的影响;能量的单位焦耳又是根据力来定义的,因此能量的单位也会间接受质量的影响。这样牵连下去,如果质量的单位不准,电流、磁场、压强等很多物理量都会受影响。

之前,人们曾用米原器来作为长度称量的标准,米原器同样存在千克原器那样的问题,会随着时间而增长或缩短。后来换成了以光速为标准,那就是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299792458分之1秒的时间里所走的距离,真空中的光速被认为是不变的常数,以常数作为1米的标准,那么1米的长度就不会变化了,用激光当尺子不仅方便,而且精确度比米原器提高了千万倍!

时间的称量也有了更精准稳定的称量标准,那就是以铯原子的振动频率为标准,1秒等于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用的时间。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特有的振动频率,因此铯原子的振动频率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铯原子钟可以做到走时1500万年都不差1秒。

如果能为质量找一个可以依托的常数作为标准,科学家就再也不用担心1千克会发生变化了。

普朗克常数可以吗

我们不禁要问,什么常数与质量有关呢?

上面已经说过,质量测量得不准,电流的测量也会受影响,电流的测量又与普朗克常数有关,如果我们把质量与电流的关系找出来,不就可以把质量与普朗克常数联系起来了吗?这样,千克不就找到了它可以依托的常数了吗?

那么质量可以与电流扯上什么关系呢?科学家设计出一种电磁天平。其中称量物体质量的托盘连接着圆环线圈,圆环线圈环绕着圆柱形超导磁体。称量质量时,被称物体放入托盘,托盘就会受到向下的力,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为了让托盘保持不动,就需要有一个向上的力来抵消物体的重力。

这时,只需要给线圈通入合适的电流,根据安培定律,磁体就会对线圈产生向上的电磁力,线圈又与托盘相连,因此可以抵消物体的重力。线圈受到磁体的电磁力大小与线圈的长度、磁场强度和电流大小有关,其中,磁场大小和线圈长短是固定的,因此这个电磁力大小就与通入的电流大小成正比了。经过这样一番变换,就可以把物体质量大小与电流大小联系起来了,物体的质量越大,需要通入的电流就越大。

质量与电流的这个关系找到了,质量与普朗克常数之间的关系就找到了。但是普朗克常数目前还不够精确,需要把它测准了,它才能担当起标准千克砝码的重任。目前测量普朗克常数,科学家也是用上面的电磁天平,因为质量与普朗克常数和电流有关,如果质量已知,例如用标准的1千克,电流又已知,可以精确测出来,那么普朗克常数就可以算出来了,结果更准确。

普朗克常数测准了,就可以用普朗克常数来表示1千克了。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吗

除了普朗克常数之外,物体的质量还可以有其他的表示方法,比如,它与物质含有的原子个数(化学上叫物质的量)有关。

计算物质的量,需要用到一个常数,化学上叫“阿伏加德罗常数”,它表示的是12克碳-12所含有的原子个数。如果把千克与这个常数联系起来,这个常数也可以成为千克可以依托的常数。

千克与这个常数之间的关系似乎很好找,1千克可以这样描述:1000?12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碳-12原子所具有的质量,就得到了1千克。

但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目前还是个估测值,约是6.022×1023,也就是说,12克碳-12到底是多少个,科学家没有精确数过。其实较精确地数出原子个数,科学家还是有办法的,用X射线干涉仪测量原子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根据体积算出原子个数。

但是现实中,碳-12与其他同位素例如碳-14等是混合着的,把它们分开非常难。因此以碳-12作为标准,难度很大。现在半导体行业很发达,硅的提纯很容易,于是科学家想到了用硅-28作为称量标准,那么1千克就表示为:1000?28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硅-28原子所具有的质量。

下面就是如何把阿伏加德罗常数测准的问题了,为了测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科学家把硅提纯到99.995%,把硅抛光成一个世界上最圆的球,然后用X射线干涉仪算出硅圆球含有多少个硅原子,再用标准质量测出硅圆球的准确质量。这样,质量已知了,原子个数已知了,求阿伏加德罗常数,通过上述关系,计算就可以了。要想测得更准,就需要用标准质量,并且把原子个数测得更准,得出的阿伏加德罗常数就会更准。

测准阿伏加德罗常数后,质量的标准就再也不需要那个倍受呵护的千克原器了。

千克标准到底在哪里

这些方法都很好,但是现实中真正去测的时候,还是困难重重。例如普朗克常数的测量牵扯到电磁天平是否够灵敏的问题,天平不够灵敏,测出的常数也就不够准确,就不配用于作为千克标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量也存在硅圆球是否是真正的圆球,它的表面还容易被氧化等问题。因此目前测出的阿伏加德罗常数也有很大的误差。

如何测准这些常数呢?或者是否在其他常数中,为千克找个可依托的常数?科学家还在努力中。千克标准的寻找确实困难重重,但科学家总是办法多多,一计不行可以再生一计,最终,他们一定会给我们提供准确而且万年不变的千克质量标准。

上一篇:一个基因决定你是人 下一篇:岛屿生态旅游规划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