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件事都要有意义

时间:2022-10-24 05:58:21

在“意义”二字上纠缠不放,其实是心里过于纠结,散解不开。其实,不是每一件事都要有意义。

人生要有意义吗?穷是过,富也是过;顺境是一时,逆境也是一时;辉煌是一生,黯淡也是一生;乐观一世,悲观也是一世……

活出真我风采,是人生意义?活出自我价值,是人生意义?坐拥财富之城,是人生意义?阅人无数,走路无数,是人生意义……仿佛是,仿佛又都不是。

活着,就是活着,没必要强加进一个意义,给自己添堵,让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从容、达观、随性、不忤逆、不强求,如此一来,人生自是芬芳自是春。跟意义何干?

意义,有时是一道虚假的反光,顺着它指引的方向走,南辕北辙,越走越远。

郎朗成功了,有人以为他就是自己的意义所在,在黑白琴键上,疯狂地透支生命,到头来,收效甚微事小,迷失方向,迷失自我事大。

韩寒写作成功、丁俊晖举杆成名、李娜挥拍耀世、旭日阳刚一唱圆梦……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影里总有一帮寻梦者追随,并且认定这才是最有意义的。有意义,成功有捷径。却不知,跟随的道路上,庸才制造了惊世大堵塞,天才形迹可疑。意义哪能嫁接,别人的意义,岂能随意生搬硬套?

不是每件事都非要有意义不可。

意义就像旅游的目的地,真正培养游兴的不是目的地的抵达,重要的是沿途赏景怡心。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涤荡压抑心灵的“意义”,结果满不满意都不影响美的经历,抹杀不掉曾经的好与妙。

有一个男孩,历时十三天,行程三千七百多公里,搭了二十五辆顺风车,从南京回到乌鲁木齐的家。他叫胡蓓蕾,南京师范大学大四学生。他的浪漫且风险伴随的壮举,在网络上飞溅起无数浪花。

有人将胡蓓蕾此行上升至“检测中国人信任感的行为艺术”。他回应说:“不是每件事都非要有意义(不可)。”

与其说他此行是功莫大焉的行为艺术,倒不如说他此言是振聋发聩的至理凡言。

意义可以在事后贴金,也可以是总结报告里的贺词,但不储存于清醒、睿智的头脑当中。因为,不是每一件事都要有意义。

上一篇:解读现代女性营养误区 下一篇:背起行囊去“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