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紫砂玩出新石器宝贝

时间:2022-10-24 05:27:00

民国时期,中国茶对西方已经没有了先前的吸引力,逐渐沦为了茶原料的供应地。

民国时期,茶彻底地平民化,由于世界各地用几个世纪引种中国茶树,在日本、印度、非洲、美洲,已经发展起初具规模的茶园。西方人掌握了茶叶的制作工艺,开始用工业化的模式管理茶园,用标准化的方式加工茶叶,并发明了一些机器尽量避免手工制茶。西方人为了增加自己茶叶的竞争力,用电影技术记录下中国茶叶的制作过程,让手工作坊的杂乱肮脏和西方茶叶工厂的宽敞明亮、整洁有序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时的西方人就直观地觉得,喝如此不卫生的中国茶是会生病的。工业文明就这样轻松的战胜了农耕文明,中国茶对西方已经没有了先前的吸引力,逐渐沦为了茶原料的供应地。

中国的新贵也不是去茶馆,而是选择去更时髦的夜总会,跳交谊舞、听歌剧、喝鸡尾酒、品红酒,或去咖啡厅喝现磨咖啡听留声机。茶馆成了中低阶层的聚集地,最多也是前朝的遗老遗少提鸟架笼,到茶馆溜溜,听听老戏,吹一吹逝去的光辉岁月。只不过曲还是那个曲,可是调已经是合不上拍了。茶馆几乎是男人的天地,哼曲、听戏、聊八卦、抽烟、讲下流话的场所;女人则很少光顾,特别是有身份的女人是不去的,咖啡厅则成了淑女聚会的高雅场所,茶,也成了小姐的出生丫头的命。

但跟茶相关的茶具紫砂壶,却在这个乱世发展到了历史的最高峰,至今都无法超越。现在的紫砂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民国时期的作品为蓝本,偶尔有所谓大师创新出一些作品,实在让人无法恭维,当今的陶艺大师无论如何都走不出民国大师的光环,估计后世也难以超越。紫砂壶专业上叫炻器,但从陶器和瓷器中来归类,它还是归属于陶器这类。

为什么紫砂会在民国这个国力积弱的时期发展起来到了一个最高峰呢?从东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工艺的高峰可窥一斑。当时,大片国土被外族占领,郁闷的东晋贵族在青瓷上找到了情感的发泄口,这个时期的青瓷,精巧绝伦,漂亮之极,并且达到了华而不实的地步。比如著名的鸡首壶、羊首壶,一定要在一个盘口壶上,捏塑一个鸡首或羊首,没有一点实用功能,花很多成本烧造出来,纯粹是一个装饰,好看。同样,民国时期,大部分国土沦丧,读书人没有机会施展身手,只能把一腔激情寄托在这一把小小的泥壶身上,而且,紫砂这种原料便宜又好找,江南几个省都有,经这两年勘探,仅宜兴一地的储量至少够用一千年,并不是现在奸商们说紫砂原材料告急的鬼话。中国紫砂的主要产地有江苏的宜兴、广东的石湾、重庆的荣昌、云南的建水、山东的淄博、湖南的铜官,够大家用上亿年没问题。

泡茶用的紫砂壶,出现在明晚期,最开始出现在寺院,僧人们买不起瓷器,也可能为了表明自己的清苦,自己烧造陶器来泡茶,逐渐影响到民间,后来有一帮文人参与到紫砂壶的制作中来,使紫砂壶有了文人气,但没人认为紫砂壶是高档货。中国的主流文化是官僚文化,官僚文化又以皇室为标准,在中国历代皇家没有一例是以紫砂为茶具的,紫砂唯一次出现在宫廷是康熙时期,当西方的铜胎画珐琅工艺品来到中国时,中国的紫砂胎和铜胎的颜色很接近,就用紫砂画珐琅做了一批紫砂器,包括紫砂壶,用于陈设,而不是泡茶,但马上发现用瓷胎画珐琅更漂亮雅致,紫砂器再也没出现过。电视剧里常出现明朝的皇帝捧着清朝的盖碗的失误,但没出现过清朝的皇帝捧着民国紫砂壶的错误。民国,当西方已从蒸汽机时代迈向电气化时代时,中国文人在被炸成旧石器时代的国土上,用一块紫砂泥玩出了西方新石器时代的作品,搞得今人把它当作手心里的宝。

民国,大街小巷,乡间集市,见的最多的还是大茶铺子,里面人头涌动,极像一锅烧开了的茶水,茶铺成了老百姓信息交流的集散地,宛如一个社会的浓缩版,这时候的人们不在乎喝到嘴里的是什么茶,而是更在乎茶铺里的氛围。茶铺里经常出现替别人给茶钱的现象,堂倌马上就会扯开喉咙吼上一嗓,邓大爷的茶钱,江大爷开了(开支的意思)!如晴天霹雳,搞得双方都挺有面子。

上一篇:百镇争艳竞清幽 下一篇:精神出轨已过时